底特律车展吹响了电动车市场化的号角,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在摩拳擦掌,试图跟上这场新能源车的世界潮流,得到参与未来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比亚迪、奇瑞、长安和北汽,都确立了新能源车市场化的时间表,各大跨国企业也将中国视为低碳产业的利润高地。
在财政部和工信部的积极推进下,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即将密集出台。据了解,新政策将涉及私人购车补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等,短期内或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深圳5个城市作为试点,推行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
参照此前公共服务领域的补贴办法,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的最高补贴额度分别为5万元、6万元和25万元。如果私人购车补贴额度与之相近,那将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销,对于新能源车的普及,势必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相比公共领域广泛使用新能源车的示范效应,指望私人消费在短期内打开局面却是不现实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同档次燃油汽车相比,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多付出的钱分别为2.21万元和2.22万元。一辆26万元左右的普锐斯,即使获得了高达5万元的补贴,其售价与同级别燃油车型相比,仍是高高在上。此外,本土企业新能源车的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仍是人们质疑的焦点,即使售价符合购买预期,也未必能迅速打开销售局面。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尽管我国在传统汽车技术上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在新能源车领域,却与跨国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而,工信部副部长苗圩的一席话,却给这种观点泼了一盆冷水。苗圩认为,传统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是一个基础和提高的关系,在传统汽车上,包括自动变速箱等,我们还有很多技术没有掌握;就算是纯电动汽车,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方面,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最大的问题还是电池,正极材料和隔膜是其核心部件。如果采用国产的磷酸铁锂材料,虽然批次可以达到,但性能不够稳定。另外,生产膜的技术和装备,都已列入西方对我国的限制出口清单。”苗圩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财政投入只有11亿元,加上企业研发的投入不足百亿元。这么艰巨的任务,这么小的投入,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做到产业化程度的。”
尽管个人补贴政策的即将实行,会让新能源车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但要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对于20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新能源车依然是最时髦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