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MBA联合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以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演讲:
苗圩: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在这里我们聚集了很多对汽车行业发展非常关心的人士。
大家都知道,当前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那么像美国、欧洲、日本这些汽车工业发达的一些国家,汽车行业都面临着金融危机以及能源和环境问题双重的考验。去年,美国政府拿出巨额资金来拯救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像通用汽车,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困境。另外,这些大的汽车公司在解决眼前的困难的同时,也都和所在国的政府一起在探讨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如何占领新的制高点?
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去年是一枝独秀、欣欣向荣。去年超过1300万辆的产销量,超过40%的增长率,在全球汽车工业一片箫条景象之中是一枝独秀。但是坦率的说,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政策。
那么我们是三条政策,第一条1.6升排量以下的轿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样带来了超过200万辆规模的增长。第二条汽车摩托车下乡带来了微型面包车大约100万的超正常量。第三是汽车的以旧更新,我们拿出50亿想要通过汽车的以旧换新,淘汰100万辆汽车,但实际没有淘汰那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大家都很高兴的结果。
但是随着汽车不断普及,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负面影响越来越凸显:像石油的大量消耗;环境的污染,除了解决传统的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到了日程上来;还有安全问题和交通堵塞等等。
在中国没有人能阻挡的了汽车普及化的过程,唯一把我们自己拉倒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保持清醒。如何克服汽车在普及过程当中带来这些负面影响,这是全球汽车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于是就提出来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不是一个方向?肯定是一个方向。
但是好象一夜之间我们新能源汽车就可以产业化,就可以普及,就可以达到产销量的50%以上,这个是过于乐观的。我们对这个的判断是,由于我们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不完善,大概在可预见的未来,就是在2020年以前我们真正所谓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只会占整个销售量一个很小的比例,我估计10-15%。也就是85%到90%的车仍然是传统的以石油为能源的传统的汽车。
所以我们在重视发展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对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降耗。而且这一块是有很大的空间,也有成熟的技术,也有现成的产品。但是这几年由于汽车的产销形势好,坦率的说我们各大公司的老总把精力没放在这上面,更多是开发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在传统能源降耗上迈得步子并不大。
日本2001年的时候制订了雄心勃勃的技术计划,再用10年的时间把油耗再下降10%。我不敢说我们平均的油耗达到日本2005年的标准,但我也不敢说我们的标准只达到日本的1985年的标准。但我的看法是我们跟上他们的步伐,或者说差距还有20%以上的空间,再加上我们商用车这一块的余地更加大了。所以这是我们要提的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关于新能源汽车。我们开企业家座谈会有些老总讲的非常好,如果传统能源汽车做不好,你指望在新能源汽车上实现一步跨越这是不现实的。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汽车是一个基础和提高的关系,我们不要说混合动力汽车还离不开传统的内燃机。在传统的汽车上面我们的自动变速箱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在两种动力一起来混合,同志们想想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就算是纯电动汽车,除了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后面我会讲到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不说这些。就算是我讲一个例子,如何用电池来驱动电阻丝,加热电阻丝来给车加热,这在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传统能源汽车是有燃烧产生余热的,不用的时候通过风扇散热器散到空间之中,如果需要加热一吹很容易解决了。但是对电动汽车没有这一套散热系统,如何来解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用的电动汽车电池大概都是100伏到600伏电压,如何保持乘客的安全,车是正常跑的,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万一车掉到水里,怎么保持几百伏的电不把人给打死,这也是很难解决的。所以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我们已经站在跟国际上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如果跑百米,我跟牙买加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跑起来我就被丢到几百米之外,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问题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问题。
这个争论更大了。元旦期间看到一个消息,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向国际标准化组织申报,把日本的混合动力标准变为国际标准,这也影响了我们。传统混合动力以丰田为代表的已经设计了若干个陷阱,我们千万不要碰它。
奥巴马上台之后说要拿出24亿美金资助搞增程型的所谓的混合动力,因为它没有彻底摆脱传统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这么一个情况,只不过它比我们传统说的那种混合动力更加靠近了电动车一步。但是他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少的,它要通电。当然从道理上来说,它可以用家里的插头可以充电,但是同志们不要忘了,中国和美国的居住结构完全不一样的,美国人住的房间是有一个车库,车库里面有电源,把车开到车库可以充电,我的家住在10层楼上,我怎么在我家里面接一根线充电呢?可以在停车上建立充电设备,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北京市有多少个停车位?分布在哪?每一个算100块钱的投资,那要算多少投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充电的问题怎么解决。
所以我们觉得在技术路线问题上,现在各种方案都不是非常完善,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鼓励百花齐放。不管是你所谓的微型或者是轻度混合,重度混合,不管什么形式,各种动力也包括纯电动车,我觉得都应该鼓励百花齐放。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只对结果负责,不干预企业的过程。
更何况除了我们关注的轿车之外,中国是一个人口非常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大客车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在大客车上实现混合动力,现在武汉有几百辆公交车采用混合动力的形式。所以我们组织专家有些人提出很好的意见,在战略上“让开大道”。所谓“让开大道”在最难的,人家走得很前的,申请国际标准的方面我们应该避开。否则你会进入他的技术陷阱,你要使用这种技术,你要给他支付很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实现两头挤,大客车、微型车我们两头挤的战略,我觉得还是可行的。
第三个就是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情况。
目前有42家企业的各种各样新能源汽车品种列入了我们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的目录。我们跟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一起推进符合这个要求现在有24个企业,47个品种,涵盖了普通混合动力也有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型有轿车、客车,环卫、清扫车等等这些车型。
另外三个五年计划,科技部用863计划来支持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订了三纵三横的路线:三横就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三纵就是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这三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虽然跟传统汽车而言,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跟国际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我们在技术、研发以及在产业化投资方面明显还不够,所以我们统计了一下,十一五期间国家花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我指的是国家财政投入只有11亿,加上企业研发的投入不足百亿。那这么艰巨的任务,这么小的投入无论如何是不可以做到很快产业化的程度的。
另外从限制我们发展的大概有这么几个,最大的问题还是电池的问题。电池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占30%左右成本的隔膜,这种动力电池的隔膜我们一家都做不了。在电机和控制方面系统最大是整合元器件,我们一家都没做,全部靠进口,这个成本相当高。另外高效的内燃机,先进的变速箱,材料的轻量化,振动和噪声等等方面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我们去克服。
第四,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要强占国际的制高点,标准显得非常重要。过去有句话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谁掌握了世界的标准,那就是完全有利于自己,完全不利于竞争对手的一种非常占据主动的一个战略竞争的策略。在标准方面,我们虽然这么多年已经批准和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一共是30项,整车标准13项,关键零部件标准13项,基础标准4项,电动摩托车标准4项,当中最关键22项标准列为新能源汽车准入的标准,相当于强制性标准。在技术标准方面,我们并不是太落后,问题是我们这些标准的使用率,我们这些标准在国际标准的申请上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我想讲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问题。最近我们也在组织制定纯电动汽车的性能条件。因为我跟一些领导出去他们也在问,国外报道冲一次电能跑100公里,我们国内报道冲一次电能跑400公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如果你不讲究重量,我可以给你做一次实验冲一次电跑800公里,你把电池无限制的加大可以达到这个数字。我们要加倍的消耗电能或者是其他能源,才达到加大续航里程的效果,这对整个经济来说也是不经济的。
现在我们组织企业行业的老总研究,新产品不能苛求一下子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我们提高10%行不行?老总一片反对,10不行,20行不行?20也不行,后来勉强同意30%。后来专家反对说30%不行,那要算全社会要增加多少个能耗,如果还不行,我们只能限定30%,但要通过一定的期限努力把它达到跟传统能源相齐的程度。
再举个例子,现在有人宣传,不光汽车行业,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我们专家也学精了,宣传的时候扬长避短。如果你是一个外行,你在思想方法上做不留意话,你就会被他导入歧途。
我再举个充电时间,国外报道冲一次电是5、6个小时,这一组电池要7、8万块钱,你如果老是10分钟就充一次电,那就是300次,同志们想一想,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有关这方面的性能指标,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可行性、可能性,两者之间建立一个平衡。
第三是关于政府补贴。还有人说我现在这个车型已经开发出来了,现在卖得不好就是你政府在这上面没有补贴。我们跟财政部也在积极的鼓吹,并且最近1月份可能要公布,我们对新能源汽车除了对公共交通给予了补贴之外,马上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也有补贴标准。但是最终我们也要走市场化的路子,政府的补贴可以给的,但是有额度的,而且应该是一个递减式的。主要还是通过降低成本,或者是用户虽然高额购买,但是在使用过程当中可以节省一部分的费用来弥补购买的时候成本多支出这一部分,最终做到这点。新能源车绝不可以长时间大额度依靠政府补贴过日子,我相信这样的车型不会卖得很多,不会卖得很好,也走不太远。所以说先导的补贴额度高一些,后进入可能额度少一些。早期补贴高一些,但是我们采取递减的方向,一步一步把它送到市场化的轨道上去。
第五,我想介绍一下关于电池的问题。
现在所有最厉害的电控系统也有差距,世界上做的最好的是丰田。它是一个全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就是根据你车的实时的工作状态,采取若干个参数,通过它的控制系统做到最优。我们基本上是人为设定的,车速多少就要切换,动力到多少就要切换,不是一个全智能型的。但是电控问题比这个电池的问题相对小一些,电池是最大的问题。现在按照最好的电池,当然往回看十几年,世界上的电池有很大的应用。我们各种各样的形式,现在最好的是锂离子电池,因为还要加上很多框架,加上电池的控制系统,比较理想的是200瓦时,但是理论上算磷酸铁锂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想加大密度几乎不可能。那就要期待有一种更好的电池来取代他,那在近期可以不可以降低一些标准,我们把电池的能量密度加大到每公斤150瓦时,但这个做起来也是难度很大。
我们现在电池组的寿命刚才说了做得最好的1000次,一般的300-500次。电池的核心两个东西,一个是正级材料一个是隔膜,正极材料是制约电池的关键,理论的容量是可以做到每克170毫安。现在国外进口的磷酸铁锂接近170毫安理论的限制。如果采用国产的磷酸铁锂的材料,虽然批次可以达到,但是性能不够稳定,价格方面我们甚至跟台湾的产品相比国产的材料也不具有优势。
再讲一下隔膜,隔膜是锂离子技术壁垒最高的,大概占我们现在锂离子动力成本20-30%。从一般的隔膜来说,非动力电池用的比如说电脑用的是一层隔膜,用的是聚丙烯,那动力电池要三层负荷一起挤出来的这种。先说说一层膜,我们国产的只能在山寨手机上面,连正规厂家的手机都不敢采用国产的膜。虽然膜很贵,但是会引起爆炸,在笔记本、手机上不至于产生大的爆炸伤害,但是在汽车上造成这种大的伤害显然比手机厉害很多。这种膜我们现在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只在有少数企业开发这种单层的膜,但是在动力电池上单层的膜绝不允许使用的。
另外生产这个膜的技术和装备都列入了西方对我们限制出口的清单里面,所以现在我们想买这个设备、技术、工艺还没有人卖给我们,膜有人卖,但是这个技术没有人卖。所以我们要组织塑料行业、装备行业要一起来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
讲了这么多,都是讲了一大堆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实实在在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摸到的我们所存在的差距,讲起来不够激动人心,甚至会给大家带来一些负面的消息。请大家不要怀疑,我们会全力以赴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在全力以赴在来组织大家一起来攻克这些技术上的难关,能够争取使中国开发的新能源汽车早日走出实验室,早日走出我们的工厂,早日为用户所接受,谢谢大家。
(注:本稿为苗圩先生在公开场合的演讲稿整理编辑,未征得本人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