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1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吉利集团以“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得 “企业自主创新工程”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这是汽车行业此次唯一的获奖企业。三年前加盟吉利、为吉利创建了全新技术体系的吉利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博士接受了媒体专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吉利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博士 |
奖项含金量极高
记者:首先要恭喜赵总统领的团队获得此项大奖。据我了解,此次吉利获得的“企业自主创新工程”类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面向企业,而不是单项技术或个人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设立两年来,在全国五百多万家企业中仅有12家获奖,而吉利就位列其中。相信作为吉利全新技术体系的创建者和领军人,您一定感到非常欣喜吧,不知道您自己如何评价此次获奖?
赵福全:是的,我们确实感到很受鼓舞。正像您说的那样,这次吉利是以整个技术体系获此殊荣的。这表明近三年来创建的全新的吉利技术体系,已经进入到全国最高水平之列,并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更重要的是,随着这个技术体系的建成,吉利已经具备了技术上的可持续创新能力,有了自主研发的“造血功能”。所以我认为,这次吉利所获奖项的含金量非常高,远比以某项技术或产品获奖的意义大得多。
力量首先源自整合
记者:您能否简单概括一下此次获奖的“吉利技术体系创新工程”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个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赵福全:我们这次获奖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包含了体系架构、运作机制、战略规划、人才工程、研发能力、管理模式和知识积累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全方位的体系创新。
具体说来,我们首先通过技术体系整合,理顺了体系架构和运作机制,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同时完成了产品战略规划,确立了推行产品平台战略和通用化建设、“安全第一”、以及能源多样化等研发战略,这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要将这些战略目标付诸实现,就要在人才和研发能力建设方面下大功夫;但光有人才和软硬件设备还不够,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流程以保证开发质量,要向管理要效益以增加产出;最后,作为体系的长期积淀,我们通过知识积累把经验和知识保留下来,把团队水平提升上去。建成这样一个全新而完整的技术体系,吉利也就有了可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适合中国国情,三是有吉利特色。
记者:那么,自您加盟以来,吉利技术体系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又有什么意义呢?
赵福全:我加盟吉利后开展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成了吉利技术体系的整合。目前整个技术体系以吉利汽车技术中心为主体,下设集团技术部,负责统一规划和管理;吉利汽车研究院,负责具体研发;浙江汽车工程学院,负责高层次人才培养;还有各基地技术部,负责在产产品的质量改进与工艺改良,从而真正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研发和统一管理,第一次将全集团的技术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合力。
三层架构的吉利技术体系
人才工程:先要有“容积”
记者:您刚才讲有了人才和研发能力,才能实现研发目标,就请您先谈谈吉利研发团队的建设情况。
赵福全:近三年来,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团队规模翻了两番还多,已经从2006年底的不足360人,发展到目前的近1400人,包括海归人员9人,硕士博士近200人。
记者:发展速度确实很快。那么,在当今汽车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您的团队是怎样吸引这么多高层次人才加盟的呢?又是如何培养员工的呢?
赵福全:我的一贯理念是留人重于招人。而要留住人才,团队先要有足够的“容积”。在这方面,研究院创建了管理、技术、项目和技能四条职业发展通道,来确保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人尽其材”。目前研究院在四条不同通道内的副科级以上员工占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这就为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我们还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民办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学院以培养汽车各个环节的高层次人才为教学目标,广邀海内外知名的汽车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前来授课;目前,吉利有200多名高管和中层骨干员工都是学院的学员,在学院这个平台上直接与业内一流名师交流和学习。浙江汽车工程学院也因此被媒体誉为吉利的“黄埔军校”。
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四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正向自主开发能力业已具备
记者:有了人才,还要有设备。在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赵福全:在最近的三年,研究院陆续引进了大量开发、测试设备,以及大量的工程软件。目前研究院已拥有柔性焊装线、环境舱转鼓试验台、发动机试验台架等先进设备,还有大量的零部件强化试验室;同时各类工程软件也基本齐备;我们还自行开发了KMS知识管理系统和GPLM系统,也就是具有吉利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介入研发的程度。
记者:那么,您觉得目前吉利研发实力究竟如何呢?
赵福全:目前,吉利汽车研究院已形成独立的造型设计、工程设计、工程分析、试制试装和同步工程等全方位的开发能力。吉利已经具备了汽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及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的正向自主开发能力,在国内居于先进行列。
吉利汽车研究院的研发实力
吉利正在创造汽车研发奇迹
记者:记得在09年上海车展上,吉利一口气展出了22款全新车型、9款发动机和3款变速器,令人记忆犹新。当时您还对外发布了吉利未来直到2015年的产品规划,这是否就是刚才您提到的战略规划的创新内容呢?
赵福全:是的。根据集团2015年产销200万辆的宏伟目标,我们完成了整车5大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40多款车型产品和相应动力总成的清晰规划,不但理顺吉利全部产品序列和相互关系,更明确了各产品预期的投产次序和时间。在去年上海车展上我们未来的车型有半数登台亮相,这些车型均将在未来两至三年内投放市场,吉利未来庞大的产品族系已经初露端倪。
记者:我们很想知道目前吉利汽车研究院到底承担了多少研发任务呢?
赵福全:我可以给你一个量化的数字:2009年研究院先后承担了95个项目的开发任务,这其中包括26个整车开发及预研项目、13个动力总成开发项目、以及混合动力、电动车、轻量化、863项目等56个专项项目。
记者:这个数字太惊人了!您刚刚讲到研究院目前员工大约1400人,根据我对行业的了解,这么少的设计开发人员,似乎不可能完成这么多项目。吉利研究院是怎么做到的呢?
赵福全:这里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两点: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坚持推行产品平台战略和通用化建设。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和少件化设计,尽最大可能实现通用化,由于大部分的零部件、结构或材料实现了通用,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投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和最好的质量完成产品开发。
另外一点是我们成功地推行了矩阵式管理,通过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等手段,克服了矩阵管理责权不易明确的缺陷,而把它的资源可最大化利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每一个项目都将得到全院资源的支持。
吉利汽车研究院的矩阵式管理
记者:这样看来,后续吉利的车型将会源源不断,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吉利即将上市的车型产品?
赵福全:目前,吉利汽车研究院有能力平均每个季度至少推出一款全新车型:继2008年吉利熊猫之后;2009年EC718、EC718-RV、中国龙、海景和熊猫1.0升等车型成功上市;2010年包括首款C级轿车、首款SUV、全新经济型轿车和熊猫电动车等在内的10多款车型都将陆续投放市场。
熊猫撞出五星不是偶然的
记者:除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之外,我们知道最近您的团队还有一个特大喜讯,那就是吉利熊猫在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成绩,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福全:这是研究院坚持奉行“安全第一”研发战略所带来的成果。实际上,近年来我们在安全技术领域里取得了全面突破:主动安全方面,吉利独创的BMBS是突出代表;被动安全方面,在中国汽车技术中心进行的第三方CNCAP碰撞测试中,2008年远景成为第一款自主品牌四星级轿车,2009年吉利熊猫又以45.3分获得五星评价,成为自主品牌最安全的经济型轿车,评价方称这个成绩“标志着自主品牌在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吉利也由此彻底走出了2006年自由舰撞出两星的阴影。
记者:以熊猫A00级的尺寸能做到五星安全实在是难能可贵,看来吉利在安全技术方面无疑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了。而我很想问您是,为什么吉利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赵福全:首先要说的是,我们确实给熊猫加了真材实料,例如吉利熊猫配备了6安全气囊,这通常是B级车型的配置;又如独立开发了先进的“压溃式前横梁”,同时满足了行人保护和防撞性能的要求,等等。
但是,汽车安全性能并不是靠简单堆积高档安全配置就能实现的,而是必须将各种安全技术及设计集成起来,相互匹配,充分发挥各个子系统的最大作用。为此,吉利汽车研究院提出了GTSM吉利全面安全管理体系的理念,即从车辆研发初期策划、到安全技术开发、再到生产环节,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实现全方位的整车安全管理。吉利熊猫的成功正是源自于GTSM体系,是吉利研究院在集成安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步的结果。
实际上,在最终测试前,我们曾经进行了三次摸底,结果都是五星,而且正式测试时的分数反倒是最低的。可以说,熊猫撞出五星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我们有体系的保障,有实力的保证。也正因如此,我才敢于承诺,吉利未来所有全新车型在CNCAP碰撞测试中将实现“保四争五”,而其中80%的车型都要按五星标准进行设计。
多管齐下,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记者:目前新能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很想了解吉利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赵福全:在这方面吉利的战略也是清晰的,即奉行能源多样化战略,立足于持续开发和完善传统动力总成,同时开发电动车、混合动力等各种新能源技术,并适时推进其产业化,以适应未来汽车动力源可能发生的任何转变。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赵福全:好的。在常规动力总成方面,我们开发了GeTec吉利节能环保高效系列发动机,除常规汽油机型外,还包括小排量增压和缸内直喷机型,以及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柴油机,这些机型性能先进,均可直接满足欧V排放标准,将在未来两年内爆发性量产;同时在研的还有高效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目前样机已开发完成,正搭载于整车上测试。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以熊猫为平台开发的第一代基本型纯电动车、第二代高性能电动车,以及Plug-in、怠速启停等混合动力车型均将于近期投放市场。总之,吉利在新能源方面将是多管齐下,因为目前没有人能够断定哪种新能源技术将在未来成为主流,而无论哪种技术胜出,吉利都将占领战略制高点。
吉利主要在研机型
国际化的研发流程,制度化的知识积累
记者:这么多产品、这么多技术同时开发,如何保证开发质量呢?
赵福全:这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对策主要有两条。一方面,我们建立了国际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全面涵盖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新能源等关键技术开发,有规范的上下序输入与输出和严格的时间节点与质量控制,并创立、推行独特的360°全方位项目评审机制,以确保日趋完善的产品开发流程得以严格执行,保证各个项目均能保质按时地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我们非常重视知识积累。
记者:您说的知识积累有哪些举措呢?
赵福全:知识积累在技术体系早已经制度化了。这里仅举几个重要的实例:例如,以“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为宗旨的研究院品牌栏目“知识分享”讲座定期举行,业已坚持了120期,分享内容都汇总编印成册,供员工学习。又如,近三年来,研究院先后编印了21册24本174万字的《吉利汽车技术手册》、17卷27册340万字的《吉利汽车设计和试验标准汇编》、以及6卷52册近7万页的《吉利产品开发流程》。还有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创办两年多来也编制了60册510多万字的教材。凭借这些积累,员工的开发经验都被积淀保留下来,员工的业务水平也因此得到迅速提升。
知识积累制度化
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双丰收
记者:听了您以上的介绍之后,我觉得吉利技术体系这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真是实至名归,我想在过去一年里,除了前面提到的成绩,吉利技术体系一定还有很多其它收获吧?
赵福全:过去一年是吉利技术体系的又一个丰收年。专利、论文、科技成果三大科技指标均呈几何级数增长,且质量不断提高。仅09年一年,吉利集团就申请了1060项专利,超过此前所有专利的总和;其中研究院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92项,是此前历年发明专利总和的两倍。再以论文为例,09年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录用了28篇吉利汽车研究院的论文,占到年会论文总数的7%。2009年全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行业奖项3项、省市各级奖励6项,并在重大宣传、展示及评价活动中获得各类大奖12项。
目前,吉利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还有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称号。
2009年度吉利技术体系部分主要奖项及荣誉 | |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
因建立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等产学研活动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这是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 |
技术中心评价大幅提升 |
2009年在全国有575家单位参评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以82.5分排名83位。与上次评价相比,总分提高9.3分,名次上升181位 |
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
“轿车被动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
造型设计大赛获五项大奖 |
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外观设计专利大赛”中,吉利汽车研究院一举获得包括最佳设计团队奖在内的三项国家级大奖和两项行业大奖 |
省级企业研究院 |
吉利汽车研究院获省级企业研究院称号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该为企业建立体系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此次吉利技术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对于整个汽车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将有怎样的借鉴价值呢?
赵福全:自主创新是民族之魂,而国家的自主创新要靠企业来加以实践。但是什么样的创新最重要呢?我个人认为,是能够产生创新的体系。因为一项创新技术可以买来,可以借来,也可以抄来,可也就到此为止了;只有能够不断产生创新技术的体系,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这个角度上讲,作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就应该把为企业打造好体系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加盟吉利后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体系搭建上,而不是只抓一两款产品,这样初期似乎见效较慢,但到了三年后的今天,车型和技术已开始从这个体系中源源不断地产出,我们的体系也因此拿到了国家科技进步大奖。
当然,创建这样一个体系并不容易,需要在治理结构、运作机制、战略规划、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管理模式和知识积累等各个方面持之以恒地下苦功夫,踏踏实实地做每件事。但毫无疑问,这些工作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始终坚信,作为技术领军人,只有帮助企业建立起真正具有自主开发“造型功能”的技术体系,才能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