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共召回汽车130多万辆,创我国召回史上最高记录,召回数量恰好达到去年产销量的10%。”这一数据来自《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社主办的“自主汽车品牌寻找质量进步的路径”座谈会。
自我国建立召回制度以来,汽车企业经历了对召回制度不理解、不认识到积极配合的过程。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可靠性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与欧美等先进国家汽车的召回对比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目前在提高汽车质量上遇到的现实问题,专家给予了针对性的解答。
座谈会还邀请了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管理部主任王琰博士,北航可靠性研究所所长王自力等专家,对5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可靠性培训。在王琰博士所作的《我国汽车召回现状及零部件对缺陷影响分析》讲座中,通过对2004~2009年的211起召回案例,分析了缺陷汽车召回的现状、原因、制造商分布,并提出了如何防范缺陷发生的十条建议。
据悉,历次的召回中,由主机厂原因造成的召回占36%,零部件厂家原因造成的召回占64%;在构成召回的因素中,电子零件问题构成的召回占召回总量的34.1%,有的属于软件升级带来的问题。构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产品的结构、工艺、设备、人员、供应商发生变化时,以及节假日倒班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产品一致性出现问题;二是一些产品设计之初,对中国的使用环境没有充分认识,耐久性试验没有做够,造成使用环节中出现问题;三是盲目采用新技术,产品的兼容性出现问题。
王自力所长作的《强化可靠性工程推动质量技术变革》主题讲座,以武器装备、航空航天的可靠性作为出发点,强调了民用汽车产品“树立从源头抓起的现代质量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