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北京奔驰终于完成了更名,“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被简化成了“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英文简称也从BBDC变成了BBAC。
4年半前,北汽刚刚与德方合资时,中方提出一定要在企业名称上体现“奔驰”两个字,但德方并不希望在一个单纯以“奔驰”命名的工厂里,大规模地生产着“克莱斯勒”的车型。
从BBDC到BBAC,变化的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字母,而是奔驰在中国的态度和积极性。如今在北京奔驰,原来克莱斯勒的生产线已经被改造一新,5个月后那里将会生产加长版E级奔驰轿车。这也是奔驰为数不多的、专门为了某一区域市场打造的车型。同样在年内,北京奔驰发动机项目也会启动,由北京生产的奔驰发动机将组装下线。这样,到了2011年,北京奔驰很可能会迎来爆发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年将是北京奔驰很值得纪念的一年。这家一波三折的、“老资格”的“新企业”,就像一壶在火上烧了很久的水,虽然已经开始呼呼地冒汽,但能不能沸腾,还要取决于股东今年加多少柴。
这就是一个企业质变前的临界期,时间或长或短,能不能快速迈过这个坎,就要看徐和谊 (北汽董事长)的战略智慧以及蔡澈(戴姆勒董事长)究竟肯不肯在中国“下血本”了。但不管怎样,北京奔驰正面临着一个新阶段。外在上,至少有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将更多地体现“大北汽”与“大奔驰”的合作。随着北汽完成对福建戴姆勒收购,北汽将成为戴姆勒在中国唯一的整车合作伙伴。双方将共同生产奔驰牌的乘用车、轻客以及重卡车 (在北汽福田生产),成为全面的合作伙伴,而北京奔驰将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枢纽。
以即将在北京奔驰启动的发动机项目为例,就将同时给福建戴姆勒供货。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变速器等重要零部件制造工厂以及研究院、设计中心等机构也将会效仿这个做法,销售渠道也有望共享。
第二,产能和销售数字将会快速上升。2009年,北京奔驰生产的C级和 E级轿车同比增长了144%,销售数字超过1.9万辆(包含2000辆进口C级车),而在2010年,北京奔驰有望实现销售4.5万辆 (包括约1万辆的进口E级车)。而在产能方面,在2009年初时,奔驰品牌的产能只有2万余辆,而到2013年前,产能应能达到8-10万辆。
产销数字上升的背后是产销体系日渐成熟。目前,北京奔驰分管销售的是“耳大有福”的执行副总裁司卫,其出身奥迪,做过经销商。虽然司卫说的话太过直接,但毋庸置疑,其以及整个团队的务实作风还是让北京奔驰销售体系受益颇多。
2009年,北京奔驰的经销商从122家扩展到143家。绝对数字虽然不算多,但因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分成了利星行集团、仁孚集团、北汽系和独立经销商四大阵营,权、利交错,牵扯了太多公司和个人的是是非非。北京奔驰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方法,总体上改善了与经销商的关系,也让经销商认识到从长期上来说,要想基业长久,就必须学会卖北京奔驰的车。
但北京奔驰的管理层也意识到,与老对手奥迪、宝马相比,仅做到这步还不够,必须要推出汽车租赁、金融信贷等更多的增值服务。这些新业务在2010年都将会得到开展和加强。在5月份上市的新车型C180上,北京奔驰也将会采取更加积极的销售政策。另外,北京奔驰正在筹划将E级车出口到周边国家。
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代。宝马在为年产30万辆的生产基地而忙碌,奥迪也在中国开始了从“最具价值”到“最具魅力”的“再出发”,目标是2012年实现年销25万辆,因此,北京奔驰所面对的不是能不能突破 “临界期”的问题,而是必须尽快、保质保量地进入第二阶段的快速发展期,以图后来居上。
好戏才刚刚开始,北京奔驰尚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