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连载]增资扩股:上汽吃了闭门羹(下)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3月01日15:21
来源:汽车时尚报

  2001年底,上汽委托数名业界人士奔赴芜湖,游说芜湖政府让上汽增持,上汽高层也曾多次去安徽,但谈判艰难。在增股问题上,上汽费尽心思游说芜湖,芜湖方面始终没有松动之意。

  芜湖地方官员表达得更为直接:“这个时候想增持,我们不会轻易答应的。

  奇瑞安徽股东为何不为所动?芜湖官员认为:“扳着手指数一数上汽的优势,你告诉我,由上汽控股,奇瑞有何前途?”按照通常的商业逻辑,控股后,上汽能给奇瑞带来的大致是资金、技术、管理。但这些,奇瑞并不稀罕。奇瑞并不缺钱,尽管它还不如上汽财力雄厚。除了本身积累以外,安徽省对奇瑞的支持力度相当大。奇瑞有人士透露,目前尚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就达70亿~80亿。而技术方面,上汽可给奇瑞的也没有多少,因其本身并无过人之处。长期以来,两家合资公司的技术始终掌握在外方通用汽车和德国大众手里,上汽所获甚少。至于管理,更是奇瑞所长而非上汽所长。作为汽车新锐,奇瑞大胆创新,实行董事会领导之下的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制,管理构架清晰。

  在奇瑞看来,倘若由上汽控股,不可避免将由其输入管理,不仅无法带来先进经验,甚至连奇瑞目前的灵活体制能否保留都是未知之数。上汽控股的好处没多少,但麻烦却可以清晰想见,股东利益、地方利益等诸多现实问题必定是纠葛难缠。

  双方的冲突开始暴露了。

  上汽集团开始抱怨,虽然上汽给了奇瑞技术、产品上的很大支持,但奇瑞不仅没把产品销售、生产计划纳入上汽体系,而且有时董事会或重要会议也没有通知上汽。对于奇瑞生产、销售或出口总量生产、销售或出口总量的数字,上汽都无法得知。再说,在签约之时,绝没有排除增股的可能,为什么现在就不允许呢?要知道,当时奇瑞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上汽伸手帮助了一把,奇瑞才走到了现在。

  芜湖也有自己的满腹牢骚。当初加入上汽,对方简直是坐地起庄,利用自己拥有的政策资源,一个目录就要卖35040万元,这比抢银行还划得来。加入上汽后,不但不给任何帮助,还提出“四不”原则,明显就是把奇瑞看扁了,中国人最要面子,“不蒸馒头蒸(争)口气”!现在看到奇瑞发展得不错,就想不劳而获,没有任何风险的事情谁不愿意做?风险投资商还知道投资有风险呢!当初提出的“四不”原则,只能强迫奇瑞背水一战,因为没有退路。如果失败了,这个烂摊子上汽肯定不会收拾。

  这时,双方合作的基础也不存在了。在奇瑞加入上汽后不到一年,当汽车行业管理的相关职能归口国家经贸委后,国家放宽了对民资进入汽车领域的限制,吉利、南亚和中华先后获得了准许上市销售的《公告》,这意味着奇瑞即使和上汽分手,也有可能在市场上销售轿车。

  同时,在奇瑞,很多人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上汽除了给予奇瑞一个正规的身份外,还给予奇瑞什么最大的帮助?加入上汽后,使一部分顾客以为奇瑞轿车是上海生产的,但这只能带来很短暂的益处,长期的发展还是依靠自己的产品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接受。而且,奇瑞的规划和发展处处受到上汽的钳制,负责向国家进行项目申报部门的人员感受最大。因为上汽有自己的整体规划,奇瑞的发展必须服从上汽的规划。奇瑞在上汽的从属地位,又决定了上汽的规划完全是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出发的。

  一次,上汽打电话要求奇瑞提供一份资料。因为上汽是奇瑞的股东,于是奇瑞综合办文秘科科长亲自写了一份资料,由综合办主任签字后提供给了上汽。从此以后,奇瑞在国家申报的很多项目都被拒绝了,奇瑞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后来,事情的真相才弄清楚。尹同耀有次到上汽开会,无意中在会议桌上看到一份文件,竟然是奇瑞提供给上汽,才明白奇瑞在中央申报的很多项目被拒绝的原因,是上汽的意愿。

  从这件事情中,已经可以看出奇瑞和上汽的关系处于非常微妙的地步。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