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这一天注定要被奇瑞和中国汽车业永远记住,奇瑞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首个产销达到200万辆的企业。在2007年产销达到100万辆后,奇瑞用了2年多的时间即实现了200万辆产销规模。
截至目前,在国内乘用车企业中,仅仅有为数不多的4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和广汽本田在不同时间产销达到200万辆。
奇瑞今年销量目标是保70争90万辆,奇瑞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认为,奇瑞会用20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达到产销300万辆。但尹同跃在巨大产销量面前,非常清醒奇瑞今后要做什么。他一再表示,做企业量(产销)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将品质做好,做大品牌。
由量变到质变
“对行业来说,200万辆不足道,对企业来说,却是个大数字,在这样的产销量下,奇瑞今后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品质,做大品牌。”尹同跃转身指着刚刚宣布上市的威麟X5向记者举例说,达喀尔拉力赛威麟X5参赛花了几千万,就是为了在国际上打品牌。他曾对X5参赛选手卢宁军笑言,你们只要活着回来,不要太丢人就行,结果两位选手都晋级前30名,初出茅庐的威麟X5战胜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而名声大振。
“质”与“量”的平衡,在尹同跃心里有明晰的思路,他直言,在2007年达到100万辆的时候,奇瑞就开始“保守”,集中力量打基础、做品质,不太爱在排名上下功夫,奇瑞在2年多的时间,扩张主要体现在产品和人才储备,而不是为了数量而扩张。
尹同跃的分析不无道理,奇瑞近年来产品上市非常密集,但是众多产品和品牌、网络的扩大建设,没有半点受到冲量扩张的拖累,奇瑞的品牌形象更加丰满,美誉度也不断提升,这得益于尹同跃提出的在转型期关键要打好基础,注重提升品质。
为了保证提升品质,尹同跃说,奇瑞在软硬设施上下狠心投资建设,这几年快速发展所赚的钱,大部分花在建设上,去完善自身的产品研发体系。奇瑞新组建了中央研究院和试验试制中心等机构,已经开工建设的综合性研发中心新基地,能够容纳1.5万研发人员,该项目计划在未来5到10年内,将该基地打造成奇瑞创新动力之源、前瞻技术基地和学术人才摇篮。
品牌赢取未来
资金并不十分宽裕的奇瑞,乐于将几千万元砸在一个并不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国际赛事上,正如尹同跃所言,奇瑞到了做强品牌的时候。
“美国和日本汽车都出了大问题了,世界汽车格局正在发生着转变,应该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了。”稍嫌过度乐观的背后,是尹同跃流露出的做强自主、做大中国汽车品牌的渴求。
与同属自主的吉利、比亚迪不同,针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尹同跃说,奇瑞在做强做大品牌上,今后将更多地是选择内化的道路。“当初我们也希望去海外并购,但现在觉得还是以自我发展为主,我们很清楚民族习性、文化和法规差异带来的整合难度,与其这么难,还不如我们专注自身发展。”
在此次200万辆下线仪式上,奇瑞中高端商务品牌威麟又有两款新品——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威麟X5和H5上市。此前瑞麒G5上市,奇瑞成功进入中高端市场,威麟品牌又将奇瑞的产品推进到20万元以上市场,那么四大品牌未来如何平衡?高端如何布局?
尹同跃分析认为,微车品牌开瑞不到一年就进入行业前5,奇瑞信心大增,将会在微车上加大新能源技术投放;原奇瑞品牌所属的产品序列,将主要围绕技术、网络布局,靠产品升级、服务和出口,继续成为奇瑞的市场主体;而正在起步期的中高端品牌瑞麒和威麟,由于总的市场容量不大,加快网络建设是重中之重,尹同跃透露,未来的B级车、C级车产品序列丰富,都将在这两个品牌之下。
尹同跃也为四大品牌今年定了任务:由马德骥领衔的奇瑞品牌要达到45万辆;由陆建辉率领的开瑞微车完成15万辆;而由杨波统领的瑞麒和威麟实现10万辆,力争15万辆。
四大品牌未来发展道路明晰,尹同跃认为,是奇瑞做大品牌的时候了,他打趣着说:“‘Made in china’在国际的形象并不好,但奇瑞有能力在世界上做响品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