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艾伦·穆拉利——这位曾经的美国航空业领军人物,在空降底特律后,成为汽车业东山再起之梦的塑造者。在他的带领下,福特汽车成为美国汽车三巨头中唯一一家没有在危机中接受政府救助的公司,并在去年成功扭亏为盈。
短短四年,穆拉利就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救世主”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他,已然成为福特和底特律寻找辉煌之路的最大希望。
“救世主”的华丽转身
在加盟福特前,穆拉利已经为飞机制造巨头美国波音公司服务了34年。此间他曾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开发波音777等一系列机型,并在转为行政高管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这家美国航空业的旗舰企业不但成功走出“9·11”事件后的航空业低谷,还击败老对手空中客车公司,重新夺回飞机制造业王者的皇冠。
由于成功带领波音走出困境,穆拉利在2006年被美国《航空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也正是在这一年,穆拉利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转折——从波音转至福特担任掌门人。这不仅是自亨利·福特1903年创建福特品牌以来,第一次由家族以外的人担此重任,同时也是美国汽车行业首次迎来重量级的“门外汉”掌舵。特别要注意的是,2006年福特创下了127亿美元的有史以来最严重亏损,且在主要市场北美地区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一面是几乎为零的汽车业实战经验,另一面是巨大的烂摊子,穆拉利的“空降”令当时所有底特律人都大感不解,而福特前CEO比尔·福特在解释为何选中穆拉利时则轻描淡写的表示,“很简单,波音也经历过与福特十分类似的低潮。”
穆拉利的表现没有让福特失望。上任伊始,他收罗福特所有资产,抵押借款234亿美元用以支持公司运营。正是这笔曾引起无数争议的借款,帮助福特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仍持有充足的现金,不但没有和另外两家汽车业巨头一样陷入破产困境,而且自始至终未曾接受美国政府一分钱的救助,被誉为底特律尊严最后的捍卫者。
不仅如此,在穆拉利的带领下,福特还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09年净盈利达到27.2亿美元,市场份额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在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推出的“年度百人榜”中,穆拉利位列其中,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为其写下这样一段评语:“一个能先后在两个美国重要的工业企业中担任领袖的人物极为罕见,而艾伦·穆拉利就是一个特例。”
打造“同一个福特”
与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一样,福特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大举介入汽车业兼并战,疯狂购买了沃尔沃、阿斯顿·马丁、捷豹、陆虎等众多品牌,希望借豪华车销售带来的巨额利润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顶级汽车集团。但事与愿违,在将这些高端品牌纳入旗下后不久,福特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这些品牌远无法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抢夺高端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人力用于新产品开发和管理。几年内,福特的新业务经营不但迟迟不见起色,连北美地区的主业也开始出现倒退。
正式加入福特前,穆拉利曾指出福特汽车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购入那些高档汽车品牌,这也成为其上任后的重点改革对象。为此,穆拉利提出“同一个福特”(One Ford)的发展战略,希望缩减福特的车型数量,将经营重点放在“强有力”的福特自有品牌上,“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我们的品牌,使我们全球的各个分公司致力于我们母品牌‘福特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穆拉利雷厉风行的作风从上任伊始就得以体现。接掌福特后短短6天,穆拉利就宣告出售旗下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和沃尔沃等豪华品牌。最终,捷豹和路虎作价23亿美元卖给印度塔塔集团,阿斯顿·马丁以4.79亿英镑出售给英国一家财团,沃尔沃则在上个月售予中国车企吉利公司。
据美国汽车数据公司提供的资料,2009年福特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增至16.1%,较2008年有所增长。今年2月,福特一举超越通用汽车,十二年后再度成为全美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打破“家族统治”的穆拉利,不但为福特指明了新的航向,而且为底特律的重生带来希望。虽然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过去的一切已经证明,浴火重生永远不只是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