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会客室”栏目是由《经济观察报》、搜狐汽车和北京交通广播联合制作,每周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各方嘉宾畅所欲言。每星期三上午10:00-11:00,在北京交通广播(FM103.9)《汽车天下》节目中直播,同时,搜狐汽车(auto.sohu.com)进行视频和文字直播。
本期话题:两厢车到底安不安全
嘉 宾:刘晓科 搜狐汽车产品中心总监
张耀东 《经济观察报》汽车版主编主持人:梁 洪 汽车天下主持人
5月9日清晨5点35分,长安街祁家园丁字路口处,一辆黑色英菲尼迪轿车狠狠撞向正在等候红灯的白色菲亚特轿车。事故造成菲亚特车内一家三口中,司机及其6岁的女儿颅内弥散性损伤致死,其妻受重伤。11个小时后,逃逸的肇事司机落网。
这起恶性交通事故让人们意识到,在路上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突如袭来的意外,而当意外来临的时候,仅仅靠个人行车安全已经不够了。本期“星期三会客室”与大家一起聚焦这起交通事故,并连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西产教授,共同探讨由此引发的汽车安全话题。
汽车安全的三个关键
主持人:我们先请曾到现场采访的北京交通广播记者程燕讲讲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情况是怎样的?
程燕:当时被撞的两厢车菲亚特整个后备厢几乎都没了,两厢车变成了一厢车,车轮、方向盘全被撞飞了,各个部件散落一地,小女孩身体挂在车的车窗上,非常非常惨。我还看到车里的安全气囊并没有打开。所以我个人觉得,这起事故的结果之所以那么惨,与车本身的质量、构造,包括它的安全性能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主持人:这起事故之后很多人都在说两厢车不安全,汽车安全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刘晓科:在事故中被撞的菲亚特轿车已经是上世纪的车型了,设计比较老,这款车没有增加相应的安全梁措施,包括吸能框架等。事实上,车的安全性能与车型设计本身有很大关系,最新的设计一定是比较符合碰撞标准的。此外,车型所使用的材质也很关键,安全气囊不仅是为避免正撞,还应包括后撞。
张耀东:车的安全性体现在结构设计上、材质上以及所谓的主动和被动的安全装备上。被动的安全装备包括主动式安全头枕、主动式安全座椅等。在这起事故中,受害人主要是颅内弥散性损伤,是高速撞击之后在旋转过程中导致颅内组织损伤引起的。这也引发了汽车安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何保护实际驾驶中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与汽车安全碰撞中所用的实验假人是不一样的。
至于两厢车和三厢车谁更安全,我觉得,英菲尼迪以每小时80迈至90迈的速度撞击过去,即使是一辆老款三厢车,同样也会造成很悲惨的结果。结果并不取决于是三厢车还是两厢车,而是在于这款车本身的结构性、材料性以及主动和被动的安全装备这三方面。
朱西产:车的碰撞性能跟车是两厢车还是三厢车没有关系。目前,国家有非常具体的现行碰撞标准,包括侧面标准、追尾标准,按照现行碰撞标准开发出来的车,在同样事故中,无论是两厢车还是三厢车,结果是一样的,但与车的重量和标准相关。目前,车辆的重量越大,刚度越大。当一个大车和小车发生碰撞的时候,小车就要吃亏,这是现在全世界标准里面都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际上也在探讨,如何解决这种碰撞相容性。现有的标准能够保证车内自身的安全性,但没有考虑到重量较大的车对被撞的车所造成的伤害。
碰撞标准的思考
主持人:A0级小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这些小车的质量到底如何?符合碰撞标准的车在安全方面就过关了吗?
刘晓科: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目前有部分车型,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车型,其本身的框架并不是原创的,而是借鉴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车型,这本身就差了一个年代。另一方面,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进行的碰撞实验和搜集数据进行修整,然后再去改进,而我们国家目前有部分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另外,在车的制造环节中,材料是决定一辆车安全性能比较核心的关键因素,而这恰恰是消费者容易忽略的。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针对中国人本身和事故本身的数据库,如果没有这些数据而出台一个碰撞标准,实际上是比较盲目的。
张耀东:从企业来讲,安全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目前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包括自主品牌都有能力开发出五星级产品的能力,但他需要考虑愿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因为在成本价上升之后,如果车价上不去,市场不接受,就很损害车企走安全路线的信心。
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是一个惯例,国家标准是个门槛,但是目前中国汽车的门槛在全球来讲都是偏低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消费者接受程度的问题。你可能看到欧美很多消费者愿意多花一些钱买安全性能更好的车,所以“安全车”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还是偏弱,所以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一方面要结合国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节奏而不是企业的节奏去适度地提高标准。
(本报记者 张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