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未来论坛小组互动实录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5月26日16:01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直达2030”可持续交通系列论坛之首场论坛将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未来”为探讨主题,于2010年5月26日中午12时在上海世博园内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举行。

  届时,包括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Kevin Wale)、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加州大学的伊丽莎白·迪金(Elizabeth Deakin)教授,奥雅纳集团董事会主席约翰 迈尔斯(John Miles)和通用汽车全球研发副总裁陶霭伦(Alan Taub)在内的众多嘉宾将发表主题演讲,阐述各自对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观点与看法。

  以下是小组互动实录:


  主持人崔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20年之后你退休了,然后大家还有机会聚在一起回顾一下陶蔼伦先生刚刚所做的发言。肯定非常有意思。

  接下来为大家呈现的就是专家的小组讨论会。接下来请各位掌声把我们各位发言嘉宾请到舞台上来。我们请上各位到舞台上就坐。我们看到各位已经在舞台上就坐了,今天我们讨论的时间看了一下非常短暂,基本上可能就40分钟左右,我们将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现场的朋友,欢迎大家踊跃的提问。因为我觉得今天有特别好的机会,有来自于政府的,来自于学界的,来自于通用研发部门的和企业的。

我们今天舞台上的链条就足以把大家觉得非常挑战的问题在舞台上得以探讨结合解决。冯部长在座的三位你熟吗?

  冯飞:都是第一次见面。

  主持人崔艳:没有关系,我们说做朋友通常是通过一些合作性的项目或者合作性的课题来了解双方。首先请我们台上的各位玩一个合作性的小游戏,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张纸?冯先生刚才说他和其他几位都不是特别熟,我想在这里请他们和我一块玩一个关于合作的游戏。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我想请我的邻居伊丽莎白·迪金伸出你的右手,我将在她的手上写下一个字,但是我还没有确定是中文还是英文,稍候要请伊丽莎白·迪金把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她的邻居,也就是传达给约翰·迈尔斯,约翰·迈尔斯同样传达给甘文维。我们看看是不是通过合作性的小游戏,可以让我们在台上很快的熟悉起来,共同关注今天这个主题。

  我现在就在伊丽莎白·迪金的手上写这样的字。看来人之间都遇到了一些障碍,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他们的表情,现在传到了我们的研发部门主管这边,冯先生你觉得信息完整吗?如果不完整的话,请根据你的猜测来为我们写下你从你的朋友纳霍德的信息。请来告诉我们你获得的信息或者这个字是什么,告诉我们所有的朋友。

  冯飞:不是字,是一个图形。

  主持人崔艳:给大家看一下。我们来问一下约翰·迈尔斯手中的图画上。

  (嘉宾互动做游戏中)

  主持人崔艳:我想这可能是他家住的房子。好的,接下来我就想问从信息源最近的伊丽莎白·迪金她获得完整的信息是什么?大家看到她写下的是一个数字9,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其实我写的是什么?观众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

  观众:车。

  主持人崔艳:我刚才写下的是中国汉字“车”,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车”。我来为大家写下这个车字,每个人把你们画的图和我的字展示在一起。我们看一下变化有多大啊。谢谢。

  经过这个小游戏,我想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冯飞:我在这里说几句,你刚才说车,我觉得画的图案就是车,虽然不是中文的字,但是这个图是画出来了。

  主持人崔艳:大家看到博士到底不一样,他说我写的是中文的车子,到冯部长那边就是图画的车。

  刚才我们通过小游戏再次揭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车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来自于不同的文化,来自于不同的背景。冯部长刚才我们谈到了2030年,我的内心很恐惧,因为我感觉在2010年我们谈到车的时候,比如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家说交通非常阻塞,有的时候找不到车或者自己开车没地方放。但是到了2030年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您觉得2010年来看中国有哪些特别可行,可操作性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冯飞:实际通用,我今天看他的电影,觉得他们是一个很富有想象的团队,给了人类非常美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综合的解决方案。这里边最突出的主要是两点,一个是基于互联网的,车联网的概念提出的。第二个就是新能源,以电驱动或者氢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非常美好,但是要使这样美好的构想变成现实,确实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因为这种挑战我认为他不是一种单向技术的创新和挑战,而是系统性的挑战。它是很多技术系统的集合和现有使用环境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系统上的冲突。

  所以要真正的转过来,既包括一些技术上的转型,也包括使用设施、环境,甚至政策的转型,我认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今天演讲当中也谈到这些问题,解决好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关系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比较重要的问题。第二个,尽可能快的发展一些新能源汽车,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能源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的问题。当前可能是这样的。

  主持人崔艳:刚才冯部长为大家从2010看了2030年,觉得虽然前景很美好,但是面临很多实际挑战很多。我们是不是在20年中就把这些挑战克服,我们要来看一下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例子,首先我想问一下我的邻居伊丽莎白·迪金,刚才演讲当中谈到了很多美国的例子,比如说旧金山和济南的比较,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国还在进行当中,济南看上去非常空旷,旧金山从图象的角度来说已经非常密集了。

  旧金山或者美国其它城市再发展轨道交通和汽车的同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困境,谁先优先发展,尤其是2030年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能耗的危机、停车的危机等等危机,美国在这方面有没有特别好的做法?

  伊丽莎白·迪金:我觉得有很多很好的模式或者案例。比如说让一些人他们合用自己的私家车,也就是说他们拼车,这样的话可以解决部分的问题。或者专门分一条自行车道出来,鼓励大家能够骑自行车。这样的话大家也可以非常便捷,非常安全的靠自行车出行。同时也有一些车子是内燃机发动的,给这样的车做一些特殊的安排,我觉得也可以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可以坐快车道或者公共车道,有一些道路可能要限速,有一些道路可能开车开的比较快。因为街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大卡车,公交车也有小车,分道的话就比较好。另外发展一些卫星城或者郊区的发展可以把这些实验先在这些地方推行,看看好不好,看的话再复制到大城市里边去。各种各样的综合做法结合起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崔艳: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在电视台经常做晚上的新闻,但是电视台停车的位置非常少,有可能早上就要占一个车位,如果在汽车上装一个自行车的话可以停在一个可以停的地方,我骑自行车去电视台上班。这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我不知道2030年是不是还有放自行车的地方。

  你觉得除了伦敦以外,你觉得世界上目前交通最差的城市有哪些?为什么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笑呢?

  约翰·迈尔斯:伦敦在交通方面不算太糟糕,我们城市里边的车子比有些城市少的。有些城市可能比伦敦还要糟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整个基础架构并不是发展的非常好,但是他们的人口又急速增长。这么多的人进城,基础设施又供不上需求,就导致这些问题。尤其低收入的人口,他们骑着三轮摩托进城,造成这个城市越来越拥堵。所以很多城市你会发现这样的交通形态,是非常糟糕的情况。

  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做交通跨带的发展,不仅仅使自己这个城市限制于交通的情况中,应该做跨带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很多城市必须要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基础设施。这样的交通非常差的城市,很有可能未来发展潜力也很大,有可能是跨带的发展。

  主持人崔艳:生活在大城市里边的对于交通状况的担忧和头痛的问题大家给出了方案。接下来我想问一下汽车专家,我想问我们的陶蔼伦,是不是可以说针对2030年的上海或者亚洲超大型城市设计的一款车呢?

  陶蔼伦:这个概念我觉得对于和国家大城市都是很合适的。当然我们也要看一下世界上哪些城市再建他们的基础设施,哪些城市在建更多的停车位,在建更多的交通基础设施,肯定是亚洲这些城市。

  所以说上海世博会是非常好的场所,也是这样的机缘能够让我们宣布这个概念。这只是计划,现在还不能做成量产车。我觉得这样的概念还是可行的,所以我们要亚洲,在上海宣布这样的概念,同时围绕整个宣布活动我们还有论坛,还有一些技术介绍。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这样的技术,同时有政府和商业合作伙伴,包括顾客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使这样的概念成为现实。

  主持人崔艳:所以你觉得像上海这样超级大城市,在未来肯定会遇到更大交通的挑战,因为有更多的人搬到这个城市里边来?

  约翰·迈尔斯:我觉得城市化的进程肯定会成为亚洲最大的一股变革力量。我们必须先要了解那些挑战,然后再去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找到他的解决方法。很明显亚洲,尤其是中国现在汽车市场非常大,中国汽车市场的确非常富有潜力,规模也非常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解决潜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持人崔艳:冯先生刚才几位都谈到了城市化进程,现在城市化进程是大利好,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但是有人说可能在15—25年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就结束了,消费者对于房子和车的需求都有下降,您的看法是什么?

  冯飞: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也不可能长期持续处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目前中国处在快速发展当中,我估计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可能会持续20年左右。

  主持人崔艳:刚好到2030年。

  冯飞:2030年到2035年可能进入稳定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再有一个中国的人口总量比较大,城市化率也不会像小国一样非常高,我估计75%—80%可能是中国比较合理的城市化水平。综合这两个因素估计有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后面进入到平稳增长期。

  主持人崔艳:您认为在2030年的上海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比如说延安路高架?

  冯飞:今天这个电影展示了2030年的上海。NV这个车也展示了未来交通解决方案。这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我想最重要的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还得靠技术。除了我们现在想到的一些在规划方面、管理方面的改进,根本性的创新还要来自于技术。

  而我现在基本上能够看到目前的技术和可以带来我们的一些什么东西,通用的设想我认为不是天方夜谭,目前的单向技术都可以解决。关键还是刚才讲的由于系统性的变化会带来系统切换之间的一些成本、时间,等等一些问题。

  主持人崔艳:但是我们刚才看到尤其是约翰·迈尔斯告诉我们NV这个小车特别聪明,在能耗上、灵活性上、可操作性上都非常棒。我想除了车以外外部的环境有什么急需要改善的吗?

  冯飞:外部环境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刚才在演讲当中谈到解决城市化的可持续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城市形态、空间布局优化,这个实际上和你城市将来模式的改变是直接相关的。另外一个方面针对电动车等等都有基础设施发展的问题,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发展的问题。我想这些需要综合来考虑,不光是汽车工业,也包括能源工业、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等很多方面综合协调,才能就是这个问题。

  还是刚才我说的一句话,它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就需要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应对创新带来的系统性变革。才是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崔艳:刚才冯部长说了除了小车以外,从研发车的技术角度来说需要有突破,同时外部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我想问一下伊丽莎白·迪金,你对拉丁美洲、印度都有很多研究,在新兴市场上,比如中国政府有大量的钱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才使得车联网,让交通变得更加智慧变成可能。但是在其他国家,政府推动基础设施的压力就非常大,你觉得未来的车联网或者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不是在发展中国家更容易看的到呢?

  伊丽莎白·迪金:新想法应该比较容易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因为他们有这样变革的愿望。而且英国、日本或者其它发达国家他也有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但是我们也要看是不是有这个需要,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讲现在有很多基础设施是非常新的,也做了很多的投资。我们看到现在在上海可能有些地方觉得路似乎容量不够。上海跟其它的城市可能不太一样,就没有办法用一些传统的交通方法,我们觉得我们在上海看到的确有非常大的发展而且在曼谷他们也有很大创新的勇气。

  主持人崔艳:约翰·迈尔斯你好象也参与到很多大的项目,你肯定跟政府有很多的接触,你觉得政治意愿是不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呢?

  约翰·迈尔斯:的确如此,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这样的时代,就是说城市的政府也非常关注这个话题。其实我们看一下关于碳排放的问题或者交通拥堵的问题。城市可能有它的观点,但是我们需要国家层面上综合的观点。我们最近看到在英国的一些发展可能也能够反映出其它国家的情况,大城市的市长现在被赋于更多的权利,这样的话就让这个城市能更好地掌控未来。我觉得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去解决很多综合性的问题,解决城市出行的问题,碳排放的问题。所以很多事情可能会来自于市政府,因此给市长更多的权利。我觉得这个口号应该会非常有效的,会有一些很好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很好的进展。前面我在幻灯片当中也提到了伦敦有一个市长要降低公共交通费用,后来就导致公共交通的使用量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说很多大的变化其实完全可以靠城市的市长作出的。

  主持人崔艳:中国政府大家的确愿意花很多的努力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但是人们可能还是会担心到2030年的时候,当路上到处车的时候,我们知道像通用这样的公司有先进的技术,但是如果通用通用的技术,丰田丰田的技术,相互之间怎么沟通呢?

  陶蔼伦:如果看一下这个行业发展的进程,过去一百年的发展,如果我们看一下过去十年发展历程的话,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一点,一定要互相分享。尽管在市场上竞争,但同时还要有分享。这是一个行为学的问题。如果我们相互之间不合作,不能够互相合作去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的产品有可能在市场上会受到更多的法律监管,或者会阻塞我们未来自己发展的道路。

  因为我觉得我们在某些技术上非常需要合作,比如说车与车之间沟通系统,因此在某些领域各个厂家之间肯定相互之间进行合作,而且必须要和政府进行合作,制定相应的标准。另外我们很多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很多技术又是来自于供应商的,这个方面也有很协同相应。我们在哪些领域进行竞争,就是整体设计以及消费者的体验这些方面我们似乎更多的是竞争关系。因此我们会共同努力来改善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但是同时,我们各自有自己完全不同的品牌和市场营销的战略,以及带给消费者不同的体验。现在我们还要跟其它的公司合作,包括整个车联网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希望能够解决很多大的社会问题。

  但是一定要记住的是,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最能符合我们利益的。如果未来没有能源驱动车的话,我们就都完蛋。顺便说一下,在全球,在亚洲,在美国,在欧洲都有几个大的联盟,这些联盟里边有来自于各个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政府共同开发技术解决方案。

  然后我们看到还有汽车制造商的团体,我们也希望通过合作来推动相关的政策。我们已经了解到很多时候必须咬合作,但是我们当然也意识到很多地方还需要进行竞争的。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好非常有意思的平衡,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上。我们很多合资伙伴,在某些方面来讲可能要做好这个平衡更难,但是反而更需要我们进行合作。

  主持人崔艳:到2030年我们是不是看到更多的合作还是更多的竞争?

  陶蔼伦:是。

  主持人崔艳:是什么意思?

  陶蔼伦:就是说我们有更多的合作,但同时我们有更多的竞争,特别是在车的设计以及具体产品方面。在通用的技术上我们可能会进行合作,但是我们各家的企业相互之间也会有更多的竞争,因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当中。我回答的“是”,既有更多的竞争,也会有合作。

  主持人崔艳:问一下冯部长关于品牌之间的相互对话和互动,您感觉中国政府政策方面对于鼓励厂商相互之间技术的共享在未来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进展?

  冯飞:是这样的。全球产业发展来看我们总体判断进入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的活跃期。现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看得最明显的三个方面,一个是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第二个方面是BT(生物技术),第三个是信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

  就这个新能源汽车而言,刚才也讲到了活跃期。但是这个活跃期的特点在于革命性的创新,不是前些年渐进性创新,是革命性的创新。而革命性创新的特点在于技术的融合和学科的融合。比如像电池、电话学和我们的汽车工业的融合。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难题,比如像电池的一些关键指标的进一步改善问题。

  在这样的前提下合作的态势要大于以往,无论从全球而言,对中国我想这个是更加重要的。因为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上规模还偏小。尽管我们有几大合资企业,但是中方的技术实力偏弱。再加上我刚才演讲当中也谈到的,新能源汽车最活跃的是那些搞电池的企业,这些企业比较活跃。也就是说把这样一些力量整合在一起,以联盟的形式出现,是我本人一贯倡导的观点,要建立若干个创新的联盟。否则的话再分散去做,可能会错失机遇。联盟形式对中国更重要,联盟当中,甚至我也设想,包括像通用在内的一些外资企业也加入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当中去,共同来发展。

  主持人崔艳:我刚才说,我们台上坐的链非常有意思,我们看到冯先生来自于政府研究机构,我们看到陶蔼伦来自于通用研发部门,约翰·迈尔斯有来自于企业。我想接下来是不是请三位专家,你们向我们的冯部长发问,或者你们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中国不管在车联网方面,不管在中国人对于人的出行,移动核心价值方面的认识,或者你们对于中国城市化特点,你们觉得最想问冯先生的一个问题,我想可以在今天的现场进行解答。同时冯先生对他们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好不好?我想首先请伊丽莎白·迪金教授。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交通城市化或者中国其它任何方面的问题,觉得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问一下我们冯先生。

  伊丽莎白·迪金: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比较感兴趣,郊区是不是依然会有高速增长的情况,然后大家有钱以后是不是郊区那边也会发展的更好,也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我看到北京和上海这样的情况,在城市里边有很多高楼的住宅,但是也有一些有钱人他们选择住在郊区的别墅里。我觉得中国大家会继续在经济方面有改善,是不是富人选择在郊区的别墅区里边去?

  冯飞:现在是这样的,发达国家,美国在城市化过程当中确实出现了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双向的趋势。中国目前也有这样的自发形成的趋势,那种趋势好不好?我不敢枉加评论,但是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遍地城市化不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中国的土地资源太短缺了,刚才我说到7%的耕地和7%的淡水支持21%的人口实现城市化。

  所以中国的郊区城市化肯定还会发展,但是模式不是无约束遍地城市化,而是在郊区发展若干个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比如像上海一样的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组团。郊区的这些城市群之间有联系,也就是说这样一些以中心城市作为核心的,以郊区若干个卫星城环绕的,甚至城市带这样一些新形态会出现。我觉得这个既符合城市化的发展大趋势,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崔艳:约翰·迈尔斯你有什么问题吗?

  约翰·迈尔斯:我的问题是关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在城市中心你看伦敦或者其它的一些西方大城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想解决一些交通的问题,我们就在城市中心地带建了一些高架或者快车道。但是这样的话就破坏了城市的外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城市很多路或者高架破坏了城市的形态,使这个城市不漂亮了。中国的这些城市会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或者你们是不是有一个办法不破坏你们城市的形态或者外貌,但是同时也可以让这个交通能够发展的更好?

  冯飞:我记得在06年我在哈佛大学讲了波士顿的案例,讲它有一个很雄伟的计划,建高架,最后不得不拆掉。我想这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经历的事情,特别是得到的一些教训对中国来讲非常有借鉴意义,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所以在特大型城市发展当中交通模式现在比较关注的是立体交通的模式。就是把相当的交通量放到地下去,也就是说发展地铁。

  主持人崔艳:现在中国各个城市都在搞高铁、地铁。

  冯飞:地铁现在在建70条,投资额几千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这种立体交通,特别是地下的这些交通体系可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交通出行的需求和城市景观协调的问题。但是也比较难,因为中国城市的人口规模太大了,像北京、上海都是近两千万人的城市规模,靠这个恐怕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将来可能还得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崔艳:接下来我不想请陶蔼伦问您问题了,我想请您问我们的技术专家陶蔼伦一个问题,因为刚才您反复谈到技术,而且谈到现在交通这么阻塞,可能要从技术上做一个大的突破。

  冯飞:我问陶蔼伦的问题很简单,就是通用还有什么好东西,除了NV之外。

  陶蔼伦:要到2030年才发布。我们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市场的领先地位,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把我们最高精尖的技术带到这里来,把最好的车带过来。同时我们本地也发展了很多很好的工程技术。我们现在不仅仅需要把汽车电气化,同时也必须使我们的内燃气的能源用得更有效。我们现在也开发了很多新车,能够帮助大家更有效的利用能源。同时我们把那些非常好的技术拿到中国这里来,我们也在中国用昂斯达这个技术。这是我们全球第二个市场用昂斯达(音)的技术。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大的市场,对这方面也有需求。

  我们的投资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举措,我们在过去十年当中做了很多合资企业,这些合作企业都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本地能够更好地开发很多的技术,针对本地的需求来开发。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方面的帮助下能够开发专门为了中国所设计的这些技术。这样的话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帮助中国,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我们是非常关注中国这个市场的,而且也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和中国越走越远。

  主持人:你其实是GM007的角色,你有这么多的情报,能不能给我们稍微分享一下你们最新的情报呢?

  陶蔼伦: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还有整个的智能控制系统,所有的这些技术到位以后,整个的汽车驾驶的企业将会发生改观。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解决能源的问题,我们也必须解决很多其它的问题,包括如何使汽车变得更加有趣,如何使人们和他们的汽车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多,变得更好。

  我们必须要在汽车里给大家配备更好的娱乐系统,我们不应该等到2016年或者之后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一点。我们现在已经积极开发这方面很多技术了,大家可以到我们展厅看一下。当然也有在中国首先颁布的技术,大家都可以在展厅看到。

  主持人崔艳:下面就请下面的关注提问,我们台上的嘉宾非常乐意回答你们的问题。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对我们城市化,我们今天的主题,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各个国家成功例子进行提问。如果有的话,现在由于一个时点,有问题的朋友请举手。

  现场观众:你好,我是来自同济大学的,我想问陶蔼伦博士一个问题,我看NV传达了一个概念,就是纯电动汽车的超小型化。

  主持人崔艳:只有1.5米长,非常小。

  现场观众:但是没有介绍车速,能不能介绍一下通用超小型电动车高速的方案还是低速的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车速?

  陶蔼伦:是的。电动汽车,比如说像雪佛莱沃特(音)这款车我们即将要推出了,它可以和内燃机驱动的车跑的一样快,技术参量上是这样的。现在平均城市里边的车速大概是30公里不到,平均的时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做这种小型城市里用的电动车,我们是应该发展的。这样的话可以把整个车重变小,发动机变小,速度可能也比较低。今天展示的车时速可以达到35公里,我们开发了这方面的技术,来使它有这样的车速。但是在展台上可能不会跑给你看。

  我们在未来十年当中会不断地去做这方面的研发,而且也会考虑市场上的需求和实际的要求。我觉得小型的车辆究竟应该怎么设计,怎么做,我们会从市场这里得到很多反馈,他到底应该用电力推动,还是应该用内燃机推动,还是说满足客户什么样的需求。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想完全为顾客决定我们会给他们什么车,我们会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企业。我们想尽量多元化,环保化给我们这个顾客提供选择,他们和整体环境能够决定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车,他们想要什么的企业。我们作为研发者就可以把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包括也可以争取政府优惠的政策。

  小型的车车速并不需要很快,只要你协调的比较好,仍然能给大家带来非常快捷的交通体验。你要开发这样的车,也要开发这样的体系,关键还是要看顾客的需求。

  主持人崔艳:我想可能以后大家对于车速的要求可能都下降了。

  现场观众:非常感谢台上各位嘉宾,我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是2010年,但是2030年离现在有20年,你们刚刚自己都说了,那时候你们肯定很多人也退休了,事实上大家也都说了2080年到了以后世界会更好。事实上2080年也是非常遥远的,现在我们谈碳排放,我们希望能够有更低的碳排放,能够有一个环境的保护。但是事实上我们在中国这里,在全球来说,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我们必须疲匹配上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使我们所要的目标能够尽快达成。

  约翰·迈尔斯:2030年、2050年都是不遥远的,我们必须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光说未来可能是不够的,还要达成这些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方法。

  陶蔼伦:我来说几句。我们未来的论坛当中会谈这样的话题,当然这不是今天的主题,要解决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尤其是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是没有万灵药的。我们都在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对于城市发展的,我们可以采用的一种比较环保的或者比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比如说更好的规划,更好的布局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协调性,同时也一些电动或者小型的汽车。

  现在是内燃机时代,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汽车驱动整个系统能够更有效,同时也能够更节省的使用能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未来的十年到十五年必须致力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去解决现在能源使用不足,浪费能源的问题。在这个同时我们还要做未来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两手抓,两边的事情都要开始做,一方面解决现在的发动机能耗的不高效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要为未来的事情做好准备,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回顾历史的话,看到人类发展每一步都可以看到每个社会大的变革或者大的进化。需要我们全人类一起合作,我们希望未来发展的更好,所以我们必须现在行动。作为现在这些公司来说,我们觉得现在的方法不应该是未来达成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改进现在的发展,要降低尾气排放,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找到更加高效使用发动机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找到未来新的方法,或者创造未来新的交通形态。当然我们要和行业内的合作,和政府合作,和政府合作。

  主持人崔艳:最后一个问题。

  现场观众:我来自于密西根和上海交大的合作项目。关于可持续发展,里边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能源、推进系统等等。有一点,说到自动驾驶还有我们的车与车相互之间能够沟通,能够自己进行自动驾驶。我觉得似乎好像并不是这么的紧迫或者对于解决我们可持续发展来讲这么必需。我们的消费者会接受自动驾驶的车吗?你刚才也说到车也是消费者体验的一部分,你现在把消费者体验那部分剥夺了,消费者能够接受吗?

  陶蔼伦:很高兴再次见到你,通用汽车和你刚才说到的密西根、上海交大之间都有很好的合作。所以不奇怪你提出了这个挑战性的问题。首先推动自动驾驶的技术其实就是和汽车不碰撞的技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会有这样的技术确保汽车之间不会相互的碰撞,我们知道其实现在我们的挑战并不仅仅只是能源方面、环境方面的,还有安全方面的。既然我们有这样的技术,既然我们有这些传感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让驾驶员自主选择,他可以选择自动驾驶,特别是他自己想要自动驾驶的,可以有这个选择。对通用解决方案来说,不是说这个车未来只能够自动驾驶,而是有自动驾驶和被动驾驶两种选择。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开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开车,还发短消息,化妆排在第七位,开车的时候会做一系列的事情。所以对某些人来讲我们希望看到驾驶车对某些人来讲是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我们希望能够有自动驾驶的选择。

  在底特律有非常多的汽车公司,我自己也非常喜欢驾驶,那些坐过我车的人我的速度比大家想象的要快我其实很享受驾驶的乐趣,但同时我必须跟中国开电话会议,有的时候可能正好在我开车的时候,我倒是不介意按一个按纽让车自己开,我可以继续开我的电话会议,我也不觉得驾驶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问题。

  主持人崔艳:到2030年身高两米以上的那些朋友到哪里买车,比如说姚明,有没有GM专门为他设计长款车来驾驶。我们看看现场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再多留一个问题给大家。还有吗?

  现场观众:我来自京华时报,我想提问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补贴就要出来了,请问通用如何看待这个即将出台的政策?另外我有点想问雪佛莱沃特什么时候引进到中国,大概的价位是怎么样的?

  陶蔼伦:我觉得应该让甘文维上台,因为这是市场方面的问题。

  甘文维:谢谢。这也是我知道的另外一句中文。明年沃特就会推出市场,我们会尽可能快的把它推出市场。我们会在推出市场之前公布大概的售价区间。还有别的问题我没回答吗,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好。

  主持人崔艳:女士们、先生们我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给大家,一开始我们搞了一个小游戏,论坛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搞一个小游戏。刚才大家台上台下都非常关注通用的NV,假设2030年已经有三辆NV驾驶,分别是“笑、骄、妙”。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大家是不是能够画一下你们自己心目当中的概念车。就是你们认为2031年你心目当中的概念车是什么样的。画一下你们心目中2031年理想车款,而这款车是献给甘文维,是给甘文维用来休闲渡假使用的。

  甘文维:我想他们在画的时候我想说一下我们未来有一个论坛谈的就是创意设计,把这些画就留到下次论坛。

  主持人崔艳:接下来的论坛就是为我们未来景象做一个描绘。所以今天现场四位嘉宾他们对于未来画下来的图案将被保存到我们下一轮的论坛当中。我们到时候将为大家展现。我们看看各位画出来的是不是零排放,零污染,零事故,零阻塞,零停放,是不是这辆车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陶蔼伦:我要确保这个东西画出来之后我有可以继续工作下去,不会被解雇退休。我希望未来2031年有可以飞的车。

  主持人崔艳:首先陶蔼伦送出的超级武器是一辆可以飞的车,真的是车联网,已经联到了天上。

  约翰·迈尔斯:我们没做过彩排,好像我的想法也是一辆会飞的车。应该不是通用的产品,可能是波音的产品了,我们要跟波音搞一个联合实验室。

  主持人崔艳:这是什么?

  伊丽莎白·迪金:也是能够在空中飞翔的,这个就是飞机翅膀的样子。

  主持人崔艳:冯老师您画的是什么?

  冯飞:只有一个轮子是轴承式的轮子。有两个天线。

  主持人崔艳:主要收什么呀?

  冯飞:因为互联很重要,现在物联网很热,所有物体的信号可能都可以相互的连接。

  主持人崔艳:非常可爱。我想甘文维一定非常喜欢他们的车,也会保存下来吧?

  甘文维:我很早之前就说过,未来的车应该就是让它能够超越公路,能够让它飞起来。不过有很多的挑战。

  主持人崔艳: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的讨论就结束了,感谢我们几位演讲嘉宾,感谢你们跟我们分享你们的真知灼见。另外我想最后再请甘文维先生上台来致闭幕词。

  甘文维: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能够来参加我们今天系列论坛的第一场。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听到大家非常精彩的发言。的确非常令人兴奋的,从学术的角度而言,我们今天听到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观点,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进行合作,把我们的愿景,也就是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未来能够变为现实,而且也造福于我们的后代。我在这里要以我个人的名义感谢冯飞博士,感谢约翰·迈尔斯以及陶蔼伦和我们的伊丽莎白·迪金教授。想请大家一起为我们的嘉宾鼓掌。

  另外刚才说过了会发布我们的蓝皮书,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们分享你们的建议,我们希望大家也能够参与到我们这个活动当中来。我们希望能够听听大家的建议。此外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在我们下一次,6月22号论坛当中见到各位。我们第二次论坛主题是车联网,网联城市,智能交通

  主持人崔艳:再次感谢各位。在我们今天这场论坛结束以后也请各位登录通用世博网站。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