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汽车企业频繁召回的消极影响正在不断发酵,针对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检查当地4S店时发现的大量“三无”零配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高度关注,计划出台相关文件以规范4S店的汽车零配件销售行为。
“三无”零配件是指那些没有产品中文标识、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的零配件。
中国的汽车零配件市场一直较为混乱,产品来自不同渠道,质量良莠不齐,售价动辄相差几倍。一方面,大量不合格零配件充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零配件业务一直是汽车生产企业重要的盈利渠道,它们通过对零配件的垄断经营赚取高额利润。
国家工商部门此番针对“三无”汽车零配件的查处行动对于规范汽车售后市场十分必要。不过,广大汽车企业在解决“三无”的问题上面临现实困难,因为每个车型的零部件高达数万件,而且很多小零配件都采取大包装形式,如果让每个“三无”零配件都成为“三有”产品,并非易事。
浙江工商严查“三无”零配件
近几个月来汽车企业的频繁召回引发了社会对汽车4S店经营服务的关注,3月份开始,浙江省工商局对全省范围内各汽车品牌4S店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大检查,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检查汽车零配件时发现,很多4S店销售的汽车零部件都没有中文标识、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即“三无”零配件。
浙江省工商局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到6月初,此次检查行动共查获不合格汽车配件200多批次,汽车配件无合格证明12起。除了4S店销售不合格配件之外,还发现了诸如强制搭售、价外加价、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不规范行为。
浙江省工商局认为一些汽车4S店销售“三无”零配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已予以立案。此事引起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重视。
一般情况下,4S店的零配件都是从整车厂直接采购(进口),或者是从整车厂认可的零部件企业采购(进口),但是也有些4S店从其他渠道采购零配件,这些来自于不同渠道的零配件的质量良莠不齐,即使它们都有中文标识、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消费者也无法分辨,如果是“三无”产品,更是难以辨别。
据搜狐汽车了解,很多汽车品牌的4S店中也大量存在这种情况,尤其是那些进口车型较多的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工商部门据此对经销商和汽车生产企业进行高额罚款,那么整个汽车行业将受到很大影响。
“三无”让原厂件陷入尴尬
由于“三无”的缘故,那些正规的原厂零配件陷入尴尬的处境。虽然有些4S店给消费者修车时使用的零配件是正规的原厂件,但由于没有相关证明,消费者也无法判断,甚至会认为是副厂件或者假冒伪劣产品,从而丧失消费者的信任。这种情况也会让不合格零配件鱼目混珠,加大市场规范的难度。
一些车企接受搜狐汽车采访时表示,4S店销售的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很多进口零部件只有生产商粘贴的标识都是英文标识,而不是中文标识。有些粘贴的只是数字标识,用于表明某种零部件在该生产商内部的编号。另外,很多零部件包装上都没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接受采访的车企表示,很多“三无”零配件都经过了相关的质量检测,而且这些零配件装配的整车也通过了国家的3C认证。因此,尽管没有相关的表似乎,这些“三无”零配件仍然是正规的、质量可靠的零配件。
不过,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企业销售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因此,4S店销售“三无”零配件是违反相关法律的。如果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那么企业必须要解决“三无”零配件的问题。
从“三无”到“三有”的执行困境
尽管政府部门决意解决“三无”零配件的问题,但搜狐汽车从部分汽车企业了解到,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数量多达三万种左右,而一家企业每年进口的零部件可能高达数百万件。如果不论大小,全部粘贴中文标识和合格证、检验报告,则翻译工作量、检测工作量都十分巨大,企业担心难以完成。而且相关环节的成本增加也会导致零部件价格上涨,反而对消费者不利。某企业主管零部件的相关人士表示,汽车企业确实存在这种特殊情况,但国家的法律又不能违反,因此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一些企业建议,可以只在大的零部件总成上粘贴中文标识,而一些小的零部件只在大包装上粘贴中文标识,而不必在每个小包装上都粘贴标识。另外,政府部门要给企业较长时间过渡期,用来完成标识翻译工作。
尽管企业有难言之隐,但是浙江省工商局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销售服务行为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汽车4S店对购入的汽车配件,要索取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查验汽车配件是否有合格证明,标识标注是否规范,建立汽车配件进、销货台帐和汽车整车销售台帐,按“一车一档”的要求如实建档。国家工商总局将采取何种行动,目前尚不可知。
据搜狐汽车了解,一些汽车企业已经将上述困难和建议反映给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7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一位负责人接受搜狐汽车采访时表示,该委员会近期将组织专家成立课题组,研究企业的建议,并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研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