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略的激烈竞争,正成为折射当前中国汽车业剧变的一面镜子。盖世汽车网上周完成的一份调查显示,汽车业高管人才从国内国有企业,向民营车企“逆流”,极有可能将演变成为一种趋势。
国企“弃将”成就民企大业
由1845位汽车业内人士参与调查的投票结果显示,40%的业内人士认为,这股人才“逆流”之风很有可能将演变成一种趋势,那就是一部分原在外企或国企身居要职的高管人才将逐渐开始青睐发展势头日趋猛烈的民营车企。国内某知名咨询机构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调查采访时表示,对于已经上市或准备上市,尤其是像吉利、比亚迪具备极大扩张野心的民企而言,人才战略是车企做大做强必走的一步棋,且这些企业的用人观念目前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引进高端人才”。
民营车企引领新一轮增长
资深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认为,出现高管人才从外企或国企向民企“倒逆”的流向,主要是因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开始成熟,并逐步脱离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而向品质、技术等较高层次的竞争,从而促使了民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基础上的人才正常流动现象。”
2002年,中国车市出现了一轮的爆发式增长,奇瑞等国内汽车集团获得长足发展。而从2009年开始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汽车“井喷”之中,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发展更为迅猛。近两年来,民营车企实现对外出口的同时,开始纷纷在海外设厂谋求扩张。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具备海外市场经验的人才加盟。同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主流市场的车企生存困境趋显,民营车企借机实现海外并购,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大增。
调查显示,发展空间以及薪酬待遇是目前一些高管人才流向民企的两大主要的诱人因素。其中,“发展平台”、“晋升空间”以及“实际职权”的投票比例分别占到了16%、14%和16%。此外,“薪资待遇”以及“利润分红”的投票比例则分别为16%和15%。而国有企业较为臃肿的管理体制,使其容易成为人才流出的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