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广州宝龙恐怕未必是北汽并购大戏的终局。
8月21日,北汽股东之一首钢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其持有的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投”)全部股权及部分现金投资参与发起设立“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北汽股份”),北汽的上市平台终于初现轮廓。
轮廓初现
“随着首钢入股北汽股份,与其战略结盟的天宝集团的控股企业中顺汽车,可能成为北汽的下一个目标。”消息人士8月22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首钢控股借此进入汽车业的事业计划已经显露无疑,而陷入停产危机的中顺汽车正亟待拯救,对于已经布局北京、湖南株洲、重庆以及广州增城四大基地的北汽而言,接手中顺不过是顺水推舟。
在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在享受爆发式增长的近一年里,中顺汽车是屈指可数的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之一。
2002年5月16日,安徽天宝集团董事长周天宝成立上海中顺产业控股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两天以后,上海中顺仅以1300万元代价就从上海国勤投资公司手中接手了松辽集团89%股权,从而间接控股ST松辽。
在成功地控制松辽集团后,上海中顺在当年的10月12日,联合上海恒巨和安徽宝圣(即现在的天宝集团)共同组建成立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其中上海中顺控股占有50%的股权,后两者各占25%。
之后,上海中顺的控股子公司上海中润汽车制动器有限公司,又在2003年10月30日以每股0.32元的价格竞买获得松辽集团拥有的上市公司16.94%的股权,成为ST松辽第二大股东。而后国家经贸委将松辽汽车生产目录更名为沈阳中顺,沈阳中顺由此获得原松辽汽车生产目录、设备、厂房等。
据了解,沈阳中顺汽车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科威特、阿联酋、沙特、叙利亚、约旦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并不断向周边的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拓展。2005年中顺出口中东市场的轻型客车总量超过2000台。
或接手中顺汽车
“借助首钢入股北汽股份的契机争取新的投资,几乎是中顺汽车的唯一生机。”消息人士称,依靠首钢的资金支持,中顺才得以避免关门大吉。
如果不是一场对美国德尔福资产的收购,或许中顺汽车就连眼下待价而沽的光景也难以为继。2009年3月,当月成立的京西重工与德尔福公司签约,以约9000万美元收购其汽车悬架和制动业务,此次收购使持有京西重工51%股权的首钢股份间接拥有1000多项专利技术、底盘设计制造工艺以及欧美亚三地客户群。
“成立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的技术,对于首钢来说是进行产业升级和战略调整的重要机遇。”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说。今年1季度,京西重工与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法拉利、凯迪拉克等众多国际大厂的订单执行顺利,预计全年的销售额将超过6亿美元。
“事实上,这一跨国收购项目的实际操盘手就是中顺汽车的股东—天宝国际集团。”接近京西重工的人士透露,后者由此被首钢引为战略伙伴,因其拥有汽车零部件的产业背景和国际运作经验,中顺亦得以出现生机。“他们一直在寻求资金‘被收购’。”但北汽是否会收购中顺汽车,记者没有从官方渠道得到证实。
就打算在汽车业大展拳脚的首钢股份而言,北京国资对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庞大规划,让前者真正挺进这一汽车行业,相比此前持有的北汽投23 .62%的股权,入股北汽股份才是桩大生意。
北汽备战“十二五”
首钢公告显示,北汽股份将由数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06.43亿元。“其中,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其所持北汽投的41.21%的股权、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51%的股权、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乘用车事业部实物资产及部分现金出资。”该公告称,首钢将以北汽投股权出资16.78亿元,现金出资2.71亿元,总出资额19.49亿元;持股9.16亿股,持股比例18.31%,为即将挂牌的北汽股份第二大股东。
在首钢股份雄心勃勃进军汽车业的计划背后,北京国资打造“大北汽”的行政力量亦开始显现。在8月初,市国资委还将北京首创轮胎无偿划转给北汽控股。
“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培育三到四个年产销量达到4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两家以上汽车企业集团进入全球前十强,行业排名前五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将会比2010年提高十几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高至80%。”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在8月16日举行的内部“十二五”规划会议上说,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汽车企业规模化,将是一个趋势。
“到2015年,力争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进入世界500强。”北汽控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依然要积极在国际国内寻找并购对象,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生产布局,尽管其已经拥有北京、湖南株洲、重庆和广州增城四大生产基地。
“尽快壮大北汽的集团规模,这是提升北汽在国内、国际行业地位的首要任务。”前述人士向记者透露,控股公司仍将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新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产能、海外建厂增加产能、探索企业联盟增加可利用产能等方式,力争从产能规模上达到国内汽车第一阵营的产能要求。
“这被徐和谊称为‘规模北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