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
多次抢救仍一命呜呼
但是,对悍马品牌的挽救,通用不可谓不出力。其中,一家来自中国的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企业,曾让濒临死亡的悍马看到了一丝生机。
去年6月4日,腾中重工宣布,已经跟通用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就收购悍马品牌进行正式磋商。根据该谅解备忘录的相关条款,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品牌所有权益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去年10月份,经过3个月协商,腾中最终与通用签署出售悍马的最终协议,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使用权,买方还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
但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交易,因未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而流产。今年2月24日,通用与腾中同时宣布,由于在双方商定的期限内,未能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将即日停止推进交易的相关行动,并终止签署的最终协议。
无奈之下,通用随即启动了关闭悍马品牌的程序。今年4月,通用与全球153家经销商签署了关闭协议,并给予经销商提供经济补偿。然而,即便在关闭程序运转后,通用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尼克-理查德表示,在最近几个月中,通用依旧与来自俄罗斯、印度与阿拉伯国家等多名投资者保持密切的联系,磋商收购事宜,但因各种原因,交易仍然无法达成。
■记者观察
关闭悍马,乃正常新陈代谢
拯救无效的悍马,最终遭无奈关闭,实在让人遗憾。
但是,从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来看,品牌的消失时有发生,此乃正常的新陈代谢,就如生物链的优胜劣汰一样。在发展的潮流中,有一些新品牌的出世,也意味着部分品牌将被无情淘汰。
回顾最近10年的汽车产业,加上悍马,全球已经有6个相对较大的品牌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包括普利茅斯、奥兹莫比尔、罗孚、庞蒂克、土星等等。分析其中原因,不是产品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定位不明确,油耗高,便是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技术落后。
目前,节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全球各大车企纷纷从传统的大排量车,转为开发混合动力、电动车、生物燃料车等等。以丰田为例,在悍马继续开发大排量、大功率车型之时,早已抽身研究现在已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型。同样,大众、宝马等德国企业,也根据欧洲的市场特点,发展柴油清洁发动机等等。
反观,悍马大排量、高污染的特点一直难以扭转,使其成为众矢之的,个性化的设计也让其销量上难以为继,持续多年的亏损,迫使通用决定放弃悍马。所以,关闭悍马并不值得诧异,这只是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