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促进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
汽车具有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双重属性。汽车工业发展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消费水平升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空气,加剧了交通压力,给能源供给、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带来极大的压力。我国高耗油车型比例过大,节能环保型车型比例相对较小。2005到2008年我国实施了第一阶段乘用车油耗限制标准,乘用车百公里平均油耗从2002年的9.11升下降到2008年的8.13升。但乘用车单车油耗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每年新增汽车的成品消耗油相当于新建一个两千万吨级的炼油厂,这需要四到五年时间,投资200多亿,但相信我们我们国家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可是每年要进口量千万吨原油的进口资源这是非常困难的。十一五规划新增的一亿吨左右的炼油能力几乎被五年间新增的3500多万辆汽车消耗掉了。200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平均每年新增五千公里,在一些路段堵车现象日趋严重,最近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长达百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27.7万公里,人均拥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仅12.8立方米。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远远比不上汽车工业增长48%的速度,因此,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行人与车争路的现象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排放占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50%,一年中约四分之一的天数处于污染状态。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环境和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既希望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希望汽车工业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本身也是汽车工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2009年,我国实现了1360万辆的新车销售数,突如其来的市场形势令许多企业欣喜若狂,按捺不住的企业纷纷制订新一轮的产能扩张计划。家庭用轿车和微型客车成为投资热点,乘用车企业纷纷提高销售目标,在未来产品投放计划中增加了经济型轿车的投放比例。一些原本不生产微型客车的生产企业也开始酝酿进入这一细分市场。去年自主品牌汽车的销售不断攀升,高销量的预期背后引发的是对产能扩张的极度恶化。在国家兼并重组的背景下一些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也开始在国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四,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措施极大的激发了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产能激素的扩大。今年初我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对汽车行业主要汽车企业集团进行了第五次汽车产能情况调查。历时两个月,调查了国内二十家汽车企业集团和十家骨干整车企业,2009年底已经形成的产能和2010年到2015年规划产能的情况,调查的结果是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整车产能1395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全国有27个省、区、直辖市生产整车,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华东、珠江三角洲和重庆地区。根据有关部门了解的规划情况来分析,十二五末期规划产能已远远超过30家企业的数字。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出现产能过剩很重要的是市场信号不稳,企业很难预测市场需求,导致投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不仅会阻碍了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加快推进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思考。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踌躇满志的向前发展,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绝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应该是质的提升。必须专业产业发展的理念,改变过去以量的增长、以投资驱动产业扩张或者产业发展的方式。正确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把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下面我想从宏观调控的角度谈一下汽车工业政策调整的思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