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专访董明:锂电池正扭曲为一种融资工具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9月15日07:31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何芳 马林

  “大量民间资本涌入锂电池行业,动辄几十个亿,然而有市场,没有产品。”针对车用锂电池行业的空前热度和浮躁,9月12日,国际锂电“黄埔军校”——美国valence公司原亚太区总监、恒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董明博士,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

  《21世纪》:您有没有统计过中国现在的锂电池厂家到底有多少家?产能又是多少?

  董明:这个数字的水分太大,据说有上千家,但我知道的确实有几百家。我们中国现在的电池是严重的低端重复,有投入,没产品、没技术。

  《21世纪》: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低端投入?

  董明:炒作,各种各样的炒作。很多的投资公司的分析师用的数据、资料基本都是道听途说,这些分析报告就把这市场炒到了发疯的状况。我遇到很多投资公司,你如果告诉他们我需要一两个亿的投资,他们基本没有兴趣。你要是说我要二十亿的投资,他们立刻就眼睛放光。

  《21世纪》:锂电池投资现在到底有多热?结果又怎样?

  董明:上一波,山东投资得非常疯狂。今年,投下去的基本没有什么动静,没有产出,不死不活在那里。现在最热的是江西。因为江西的宜春在搞产业园,在网上一查就会看到它在搞国家的锂电池产业园。但江西有一个特点,它有锂资源,但有资源不代表有技术,这个也是有些盲目的。

  《21世纪》:您一定能切身感到这个行业的浮躁?

  董明:人的浮躁最为直观,大家急功近利,别人都给些钱就跑了,这种人才的流动其实是个浪费。现在这个行业专门有一批人,到了企业,从买设备、买材料这个环节拿回扣,买完了,拔腿就走人,一般六到八个月就换地方,很多人叫他们“江湖骗子”。不仅如此,目前锂电池行业内三分之一的博士是假的,是企业宣传造就的结果。

  《21世纪》:如此多的投入,锂电池行业很容易进入?

  董明:这是个误区。实际上,举个例子,作为电池厂,真正做一个电池要满足汽车的需求,没有三五个亿做不成,但很多人三五百万就起家了。三五百万和三五亿肯定不一样,从人员、装备、技术、环境,肯定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它都能做成产品和样品。一般人来说,很难判断。所以造就了产品的技术的梯度、人员的梯度。

  《21世纪》:目前,国内企业对于电池路径的选择还不一致?

  董明:是的,国内有很多企业在做单体大电池,它认为,做单体小电池太多了,一致性不好控制,做大做少,相对来说好控制,其实这个思路是不对的,因为现有的装备水平,不具备产业化生产的条件,装备不成熟,技术不成熟,管理更不到位。

  《21世纪》:很多企业在宣传自己的单体电池有多大。

  董明:这种做大电池,成本更高,成品率更低,一致性更差。组合成系统之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更差,这个路很危险。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国外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走中国这条路。但我们大多数的企业,有一个朴素的感觉,这样比较简单,所以这么走,这样很危险。创新一定要有积累。国外锂电池做了二三十年,不是我跟人家不一样,就叫创新。

  《21世纪》:为什么技术差的锂电池厂能存活?

  董明:是存活,但不是良性的,很难受。我知道一个企业,在浙江温岭,投资了几千万,现在电池积压,八十万只,算它二十五块一只,上千万的产品压在手里,没有出路,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在做。

  《21世纪》:未来会死掉一批电池厂?

  董明:锂电池、新能源这个故事很好,可以去银行贷款,贷款回来并不投入在电池厂,而是投入房地产,有存活的办法。电池厂很多实际上已扭曲成为其融资的工具。这样的企业蛮多的,浙江最多。

  《21世纪》:您觉得锂电行业的整合需要多少年?

  董明:现在竞争不激烈,因为大家层次不一样。而且基本是有市场,没产品。我估计三年以后,政府补贴热过去以后,那时候就要拼成本,拼价格,竞争肯定就激烈了。

  

(责任编辑:刘林源)

[我来说两句]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