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无法获得相关部门审批,江淮与正道的合资恐将无果而终,而作为主角的江淮,并未成为彻底的输家。
在这场以“民族感情”为炒作基点的游戏中,江淮董事长左延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江淮也因此赚到了足够的人气。
这位主管领导同时表示,“不知道双方签约”,“在报纸上才看到这一消息”。据了解,左延安曾于8月17日召开媒体见面会,其间也曾前往有关部门解释合资事宜。但记者询问工信部、发改委有关人士对此事的看法时,得到的答复均为“不清楚此事”。
江淮与正道的合作可谓近期媒体报道的热点,各主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但无一不是对此事三缄其口,让当年腾中收购悍马的那一幕再次浮现。这个成功率本来就微乎其微的合作项目,已到了终结的边缘。
左延安曾表示,天津正道有几点值得称道。“第一,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真正整合全球资源,麾下聚集了一大批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家,以及管理人才,并且以华人为主,这是值得骄傲的地方。第二,他有领先一步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买断了世界内燃机研发领域的领头者——德国FEV公司混合动力总成2016年之前的技术专利。第三,它有超强的融资能力。”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人士曾规劝左延安,如果江淮真的需要新能源动力技术,可以直接让德国FEV开发,不需要通过正道。一位接近德国FEV的人士称,FEV在国内有很多合作伙伴,目前正道与FEV的合作已经终止。
在左延安针对合资问题的解释中,从未提过正道集团董事会主席——美籍华人仰融的名字,但却声称“与正道的合作,无论如何本质上是中国人与中国人的合作,做的是中国人的品牌”。左延安还表示,“不少人认为只有与国外大的汽车产业资本进行合作才是正道,其实这是价值观的迷失,是国民的悲哀。江淮与正道的非正式接触已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合作一事是有深层次思考的。”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左延安犯了逻辑错误,因为江淮与正道的合作还上升不到“民族大义”的高度。更何况,正道集团在百慕大注册,主要技术来源于德国FEV,仰融的移民融资计划做的更是拉拢中国富人做美国公民的生意。将这场合作定义为“中国人与中国人的合作”,打民族感情牌,有生拉硬拽的味道。
9月初,正道集团公布了2010年中期业绩:期内公司亏损523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794万元亏损额增加9.2%;公司总营业收入为699万港元,同比下滑6.8%。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世纪万业源生物有限公司共录得营业收入699万港元,占正道集团总营业收入的100%。
不难看出,生物有机肥料是正道目前唯一的收入来源。正道也在尝试争取内地探矿权和矿场管理权,但至今一无所获。作为正道一直大力宣扬的业务,新能源汽车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正道曾表示,计划收购浙江佳贝斯绿色能源公司100%的股权,在收购方案中,总收购金额为1.8亿元人民币,但正道只计划支付3600万元现金,其余1.44亿元则将依靠增发4.5亿新股支付。
正道缺钱,江淮手头也不宽裕。在人们质疑作为港股上市公司的正道,其6180万元汽车研发资金无从考证时,正道与江淮的合作也变得难以令人信服。左延安说,“在电池技术方面,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具体到产业化,以及资本方式,江淮汽车并不具备实力,但是通过与正道的合作可以取得。”在正道收购佳贝斯股权尚未实现之时,这话说得有些早。同样,正道在现实中资金短缺的窘境,也让左延安对正道“超强融资能力”的看好,变成一个笑料。
2009年,江淮轿车亏损2.7亿元,而其在轿车上的累计投入已达20多亿元。连续几年用商用车补贴轿车的江淮,过得并不痛快。在轿车品牌边缘化、不被国外主流企业认可、研发资金短缺、技术缺失渴望突破的现实下,左延安选择了一条备受争议的成名路。
早年,江淮刚刚酝酿进军乘用车市场时,有记者曾进言左延安,做商用车不需要炒作,但做乘用车一定要学会炒作。如今,一向低调的左延安真的学会炒作了。但事实证明,他真的不是一个炒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