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金融业第一张罚单引发“商业行为还是贿赂”之争
正在所有的汽车经销商拼搏“金九银十”之时,杭州的部分经销商却“迎来”了一份罚单,揭露了汽车销售行业存在多年的弊端。
丰田汽车金融公司因商业贿赂收到杭州市工商局江干分局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被指涉嫌垄断4S店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收取高额利息并向4S店支付返利。
其他经销商怕连坐
事实上,从杭州开始查处经销商的商业贿赂行为之后,沪上的不少经销商也开始担忧遭到类似调查。一位经销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接受汽车金融公司返利的经销商并不只有丰田,基本上所有的金融公司都通过这种手法和经销商结盟。
据悉,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标致雪铁龙、东风日产在内的汽车巨头都在华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但由于国内汽车金融的市场份额变大和业务的局限性增强,故而垄断所属品牌4S店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在许多汽车销售人士眼中看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事实上,不仅汽车金融业有这种现象,包括汽车保险等其他领域也通过返利方式来获得巨大利益。“4S店协助金融公司、汽车保险公司等扩大市场份额,然后拿去一定的返利作为服务费用,这很正常啊。”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负责人对于“返利”这件事显得很坦然。据悉,随着车价不断下探,4S店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就要通过金融、精品等附加服务来赚钱。
据了解,为规避可能出现的纠纷和风险,有些经销商采取的手段比金融返利要隐蔽许多。目前查处的行为是直接将现金返还给经销商,而另一种则采取通过服务费计入贷款中,对外则成为手续费,这种更隐秘。
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既然金融公司所提供的贷款服务远远高于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何消费者在贷款时还依然选择汽车金融公司的产品呢?在十一长假中,本报记者来到了沪上多家汽车经销商处进行一番调查。
“我也想选择银行贷款,可是经销商告诉我,选择银行贷款不仅手续时间过长而且审批难度很大。”消费者张先生黄金周期间在长安福特经销商处选购了一辆车,在比对各类贷款方式后,最终还是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的汽车贷款。同样,消费者黄先生在一家丰田汽车经销商处购买了一辆车,他告诉记者,在购车时,他明确提出要在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当时4S店销售顾问说可以帮忙试试。“两三天后,销售顾问答复说银行办不了,只有其金融公司可以贷款。”黄先生说,无奈之下他在丰田金融公司贷了13.58万元,三年期月利率为9.69167%。
那么消费者是否可以自行前往银行办理车辆贷款呢?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虽然大部分银行展开了汽车消费贷款服务,但是在审批手续上比较严格,而且发放率不高。“对于银行来说,汽车消费贷款属于一个高风险的贷款产品,所以在审查手续中比较严格。”银行信贷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自行前往办理确实不容易获批,如果是通过经销商则会简便一些。
据悉,目前国内由于汽车金融产品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各项法律和风险的管理并不是很完善,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汽车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比较被动,这就造成了部分需要贷款的消费者最终只能选择汽车经销商提供的产品。
■后记
“商业贿赂”体现消费弱势
“部分汽车金融的贷款利息显然比国有银行高出很多,但是消费者却仍然选择从它那里贷款,这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弱势地位。”业内有关专家表示,很显然,在消费者买车的时候,4S店不仅在推荐或者可以说是在强迫消费者向其指定的金融公司办理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当然可以选择不买这个品牌的车,但由于目前很多消费者都是认可品牌销售不太愿意转换品牌,最终导致了不得不向经销商屈服。”有关专家表示,相比国外发达市场,国内相关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文比较分散,实施起来效果并不显著,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涉外反商业贿赂法,有效打击涉外商业贿赂行为。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包括沃尔玛、朗讯、百事可乐、西门子、德普等知名跨国企业均在中国曝出商业贿赂事件。修订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拟将商业贿赂处罚从现在的限额20万提高到200万元。
截至记者发稿,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近期曝光的汽车金融公司“商业贿赂”事件,可能会造成一汽、福田、江淮、华晨(宝马)、长安等先后提出设立汽车金融计划的企业放缓自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