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有车族”这一独特的群体浮出水面。和很多月生活费才几百元的同学相比,“有车族”显得很抢眼。
■买车基本“啃老”
开车上学的学生告诉记者,最初开车的动机就是家里给了辆车,这又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换车后淘汰下来的旧车,另一种是家里特意购买的。
■月养车费最高逾千元
“市区里的学校一般都要收停车费。”李刚(化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三学生。自从父亲换了新车之后,家里的黑色老款桑塔纳就成了他的座驾,不过他说:“我平时上学不开车,只有周末出去玩的时候才开,主要是因为进出学校要停车费,一个月停车费就要好几百元,不划算。”
据了解,目前多数学校停车费标准是2元/小时,虽然比外面低很多,但学校为了杜绝车辆饱和,不会给学生办长期停车证。如此一来,学生若是开车上学的话,一个月单停车费就要花几百元,加上油费和保养费,开支就更大,高的甚至超过千元。
而郊区的学校一般都免费停车,但往返的油费也不容小觑。“基本上每周都要回趟家,一个月的油费在400元左右。”王亮告诉记者。
■开源节流来养车
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数百乃至逾千元的养车费用往往需要从生活费中支付,这显然是一项很大的负担。
“自从有了车以后,我就发现,要想享受这种生活,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王亮说,他现在做着3份校园代理工作,已计划逐步负担加油费和养车费,他给自己的规划是在30岁之前自己赚钱买一辆轿跑车。
相比之下,李刚则略显保守,由于课业比较紧张,他选择了精打细算。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一个月顶多只有8天用车,油费在200元左右。去商场购物和出去玩的停车费几十元,再加上平时买玻璃水、车蜡的保养费以及洗车费,一个月的总开支控制在350元以内,这些钱都从我的生活费里出。”
现象观察
无意识的“炫富”值得关注
限于家庭条件,在王亮的同学中开车的只是极少数,这导致了一些“炫富”的说法,不过王亮强调,自己其实有很强的危机感。
“平时我看到一些学生开豪华车上学以及‘富二代’飙车的新闻,我对这些做法很反感。”在和记者聊到开车上学是否属于“炫富”时,肖云显得不太自然。他认为,开车上学是新一代年轻人追求新鲜和自由的一种表现。
虽然几位学生都强调自己很看不惯“炫富”,并且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危机感,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日常开销。据了解,肖云目前一个月的生活费在2000元左右,虽然具体的花费途径没有过多细谈,但开车无疑是其中一项不小的支出。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仅在500元左右,很多贫困生甚至只有三四百元,连这些有车族的油钱都支付不起。
显然,除了“炫富”之外,这种无意识花费所造成的反差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
各方声音
国外大学生开车上学很普通
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在国外,大学生开车上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相对成熟,汽车保有量大,大学生可以购买到很便宜的二手车。很多国家地广人稀,学生在外租房的情况又很普遍,多数学生通过自己打工赚钱的方式买车。而国内情况有所不同,绝大部分大学生有车族本身就是住校生,自己的车多数是家长购买。
大学生开车上学无可厚非
渤海证券汽车研究员邵琳:大学生开车上学无可厚非,社会舆论和相关部门没必要给予过多关注。现在大学的发展模式挺合理,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其中的矛盾。校区在市里的学校收取停车费,抑制学生开车行为,离市里较远的校区虽然没有停车费,但是油费开支也足以起到控制作用。
开车上学易产生依赖心理
北京工商大学某学生家长:虽然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较高,完全可以负担孩子开车上学,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享乐主义,和其他同学也产生距离。当然,掌握开车这种基本技能是有必要的,很多大学也开设了机动车驾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