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众合资车企纷纷启动自主品牌项目,中国的地头蛇—本土的自主品牌汽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靠低端产品薄利多销的方式还能守住阵地吗?相对落后的品牌形象如何与跨国巨头一争高下?位列四大之末、以微车起家的长安,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为下个十年打下基础。
“长安之未来,不在于有多少机器设备,不在于有多少厂房车间,也不在于有多少基地和园区,而在于长安的理想和精神,它就是长安品牌。”徐留平在最近举行的长安品牌战略发布会上动情地说道,在他看来,长安正以一种“原创式自主”的高瞻远瞩,与合资品牌的“集成式自主”拉开距离,而后者,只能在短期内突围,并非长久发展之计。
高端品牌留悬念
曾经见证过北京奥运会众多水上项目冠军诞生的“水立方”,这次见证了长安汽车品牌标志的蜕变。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长安品牌战略发布会上,长安汽车全新企业品牌、公益品牌、商用车、主流乘用车四大标志一一亮相,最为消费者熟悉的长安老标志基本成了商用车品牌的专属,而作为业务主导的乘用车品牌则启用了全新的“V”logo。由此长安商用、乘用正式分离。
记者也留意到,标志手册上为高端乘用车品牌预留了一个位置,但内容只是一串让人遐想的省略号,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长安“将乘用车品牌向上延伸,通过发展中高端乘用车提升整体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规划。
“长安必须要有高端品牌,而且凭借军工企业的优势,这个高端品牌的诞生将得到政府的充分支持。”一位长安汽车的经销商在现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原创式自主创新”
据统计,2009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占了1.6L及以下的市场的63%,这块蛋糕也吸引了更多外来者的垂涎。继广汽本田之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分别推出各自的自主品牌,显然,合资公司在占领了A级车以上市场之后,又计划利用自主品牌来攻击最后一个细分市场—小型车。
与之相对的是长安汽车这家以微车起家的老牌国企,却要染指高端乘用车市场。但与合资企业开发自主品牌相反,以微车起家的车企,往往给消费者相对低端的感觉,其要造高端车,说服力明显不足。这也是此次长安将商用车独立出来的重要考虑,为的是摆脱长安微车一贯给人不够“高级”的感觉。
然而要走好高端之路,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并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做好的事情。以目前奇瑞的麒麟、吉利的帝豪为例,在销量上仍难以与其他高端外资品牌抗衡,在品牌影响力上更是无法同日而语。哪怕是有巴菲特当股东的比亚迪,推出M6进军高端市场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如此,长安仍以一种异常自信的心态规划着高端乘用车的项目。长安人认为这种孤寂又执着的方式,正好能体现其“原创式自主创新”的精神,而这种在其看来有着前瞻性的模式,最终会引领长安取得成功。
“以广汽传祺为代表的‘集成式自主创新’尽管在一定领域受到市场的认可,但存在着因购买技术而需耗资巨大的问题。”长安汽车在新闻稿中写道:“更为重要的是,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处于边缘化阶段,仍旧失去了主心骨,不能完全处于独立自主状态,更不能随着市场变化作出灵活的应变。”
而实际情况却是,广汽以擅长的中高级技术推出传祺首款车型,大获好评,而长安推崇的“原创式自主”模式则还需要时间验证。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了爆炸式增长,去年更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但外资品牌分享了大部分增长的盛宴,收获了超过七成的果实,而自主品牌销量仅占29%。因此无论能否抗衡“集成式自主”,徐留平与长安的自主探索都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要做大,要扩张,但不强不行!所谓强,就是要‘固本’。”徐留平表示,今后的长安的着力点将放在节能、环保、小排量、安全等技术研发上,而在力争实现长安2012、2015、2020年分别实现产销汽车300万、450万、600万辆目标的同时,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