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第一财经周刊》曾经用一个封面报道通用汽车的故事,名字叫“下一个一百年”,半年多之后,这家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难道我们预测有误?
但现在,通用汽车的新百年看起来其实已经开始了。
在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规模最大的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正对通用汽车重生后的IPO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早在两三个月前,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就表示“将密切关注通用IPO,并认真考虑是否参与认购”。胡就此问题最近的一次公开表态是在10月15日,当天他出席了在上海世博园上汽-通用汽车馆内举行的一个汽车论坛,会议间隙他对包括《第一财经周刊》在内的媒体说,正等待通用汽车公布更多的IPO信息细节,如果评估结果对上汽有利就会参与其中。
如今,通用汽车正走在重返华尔街的道路中。为了尽快摆脱“政府汽车”之名重新回到公众手中,公司高管们满世界充当起了股票推销员。
这些在美国财政部监督下工作的管理人员组成了两个股票销售小组,一组人员由CEO阿克森(Dan Akerson)和CFO利德尔(Chris Liddell)率领,而另一组则由公司顾问、前摩根士丹利汽车行业分析师葛斯基(Steve Girsky)带队。为了完成募资任务,他们积极游说数家中东主权基金参与认购,包括科威特投资局、沙特阿拉伯控股公司、阿布扎比投资局以及卡塔尔投资局。在亚洲,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也是通用汽车洽谈对象之一。
据《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上汽内部的消息称,11月3日,通用汽车公布了正式招股文件,上汽很快就组织人员进行了分析。上汽集团总裁陈虹已先行飞赴美国,董事长胡茂元随后也将赴美。
在IPO之前,美国财政部持有通用汽车60.8%的股份,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持有11.7%,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旗下员工受益人协会以及无担保债权人分别持股17.5%和10%。通用汽车在上述招股文件中称,包括美国财政部在内的现有股东计划出售至少3.65亿股股票(每股价格未公布);此外,还将发行6000万股优先股。
显然,上汽集团很乐意借助股东减持的机会成为通用汽车的新股东之一,这从其反应之急切可以看得出。通用汽车去年摆脱了破产境地,今年连续3个季度盈利(第一季度净利润9亿美元、第二季度净利润13亿美元、第三季度净利润20亿美元)。如果成功重组的通用汽车能够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那么持有其股票将是一门非常不错的生意,上汽集团将从中获得巨大回报。
而且,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业绩非常好,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与上汽集团建立的合资企业。2009年,通用汽车及其合资企业在华销量为182.6424万辆;今年前十个月,其在华累计销量达到197.6913万辆。目前,双方在生产和研发领域的合作都非常好,如果上汽集团能够入股通用汽车,在核心技术的合作方面可能会有所突破。上海通用(双方的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得到了通用汽车技术知识的使用许可,双方签署的保密协议限定这些技术许可仅限于在合资公司内使用。
当然,上汽集团只能对通用汽车的股份表现出适度的兴趣,如果它想借助此次IPO实现更大的图谋,那么这不仅会引起通用汽车的反感,而且将在美国引起政治上的争议。
为了防范可能想要获取公司控制权的主权财富基金或美国以外的战略投资者,通用汽车的IPO募股书包含了许多限制性条款,比如“可以推迟、延期或阻止股东的要约收购或收购企图”。而且,通用汽车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S-1文件包含了对向美国以外投资者出售通用股份的各种限制。
中国资本在美国一直不受欢迎。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竞标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时,就被美国政界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而反对,最终取消了收购计划。最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参与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 Nextel公司的投标,也被美方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排除在外。
事实上,上汽集团“有机会便会参与通用汽车IPO”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在美国引起争议。有人扬言“这场交易将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应被否决”。《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说:美国财政部担心,如果它允许一家中国公司买下通用的股权,那么它难免会遭受公众的批评。因为通用汽车等大企业是美国工业的象征,尤其它还是>>靠美国纳税人的钱救活的。
因此,上汽集团比较合适的做法是以亲密盟友身份友情持有一些股份,这样有利于将双方的合资关系提升到战略联盟关系。
这种新关系已经初露端倪,并由中国市场扩展到了亚太市场。去年12月4日,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宣布在印度成立合资公司,将中国合资公司生产的微型车输送到印度市场。通用汽车将其在一个重要的新兴市场的成功合资经验,与合资伙伴一道复制到另一个新兴市场,从而弥补其在小型车领域的不足。而上汽也找到了一个分担风险的可靠伙伴,为自己重新考量如何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新思路。之前,它独立出击韩国市场控股双龙汽车,最终铩羽而归。
从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最近的一些举措来看,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很多举动在其他跨国汽车公司看来是难以想象的—通用汽车放弃了在合资公司上海通用的话语权。去年12月,通用汽车将上海通用1%的股份以8450万美元出售给了上汽集团,从而使上汽持有上海通用51%股份,而其自身的持股比例下降为49%。成为大股东后,上汽集团向上海通用董事会增派一名董事,双方的董事会席位变更为6比5。
此举在中国汽车界的合资企业中是个异数。几乎所有的合资汽车公司的股权分配均为各占50%,在决策上有50%的投票权。中外股东通常会为话语权问题而博弈不止,导致计划落空或者出现僵局。上汽与德国大众的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就是其中一例。上海大众的主打车型帕萨特的换代车型迈腾之所以会交由一汽大众(一汽和大众的合资公司)来生产,就是因为大众与上汽存在争议无法达成一致的结果。
后退一步使通用汽车赢得了上汽的信任,并获得了另外的补偿:上汽集团帮助其从一家商业银行获得了4亿美元的贷款,以及同意其增加在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的持股。
对于通用汽车而言,它的未来在中国市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也成为通用汽车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今年前十个月,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累计销量达到197.6913万辆,同比增长35.5%;相比之下,其北美公司只卖出了181.8433万辆车,仅增长6%。
全球性汽车制造商有十几家,但中国市场却只有一个。已经破产过一回的通用汽车比别人更需要中国市场。因而,它在中国采取的是务实的合作态度,不会过分注重话语权的归属,它更在乎的是中国市场对其销量与利润上的贡献。
这个诉求使通用汽车陆续把很多资源都输送到了中国,在这里,它成立了3家合资公司以便占据不同的细分市场:一家生产轿车和SUV,一家制造微型商务车,还有一家则生产轻型卡车。通用汽车和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泛亚,还独资设立了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具有前瞻性的汽车技术。最近,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下一代高效能动力总成技术、新能源汽车的联合开发协议。
不过,和谐背后有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上汽集团在和通用汽车合作生产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的同时,还独立生产商用汽车和自主品牌的轿车。上汽眼下仍需要它的合作伙伴,它的自主品牌影响力不大,而且缺少开发全线轿车的资本和技术,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形成与现有合资产品竞争的局面。
上汽集团对此毫不避讳。它的自主品牌B级车型荣威750,瞄准的竞争车型除了日系的凯美瑞、雅阁外,还包括上海通用的君越。其随后上市的A级车型荣威550,锁定的竞争对手也包括另一位合资伙伴上海大众的斯柯达明锐。上汽对增长充满了渴望。2009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272.46万辆,同比增长57.2%,其计划是到2020年成为全球六大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希望将汽车的年产销量提升到600万辆以上。这意味着它要强化与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还得独立发展自己的汽车业务。那将是一个满是纷争与妥协的竞合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