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汽车发展百余年之后,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没有哪家企业能够绕过由产品技术、基础设施及后市场服务这三个互相强化、互为因果的要素所构成的产业屏障。那么,打破屏障并进入新能源汽车“宝藏”大门的“咒语”是什么呢?
12月20日,在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年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掌握三大核心技术
完全实现自主生产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后进入者,北汽集团选择的是高起点、大投入、全产业链的发展之路。
与国内其他汽车企业普遍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不同,北汽集团把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市场推广、产业链建设等全部资源整合起来,成立了独立运营公司———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公司”)。
北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新能源汽车公司执行董事林逸博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北汽集团坚持多元化战略,在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汽车、跟踪发展其他能源汽车的同时,致力于突破电机、电池等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外引内联、集成创新,打造完整产业链。
刚刚挂牌成立的北汽大洋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由新能源汽车公司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将为北汽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根据规划,到2015年,该合资公司电驱动系统预计年产为20万套。而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车公司还牵头成立了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据悉,目前新能源汽车公司所掌握的整车系统集成与匹配、整车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等核心技术已趋成熟,在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及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备较好的产业化基础,对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形成良好支撑。按照北汽的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公司将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年产15万辆,关键零部件年产超过33万套的规模。
2011年实现大批量投放
在新能源汽车公司组织的纯电动汽车试车现场,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到了一个词:大批量生产。这正是该公司的目标。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介绍说,2011年,新能源汽车公司计划实现3500辆纯电动乘用车批量生产。
然而,要实现大批量生产,电动汽车运行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后市场服务准备也必须同步展开。北汽集团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的密切协作,有序推动基础设施和消费示范推广;另一方面通过与合作伙伴全面协作,解除后市场的后顾之忧。
林逸博士介绍,作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的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在实现北京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地位,提出以公交、环卫、出租、邮政物流等公共领域为突破口,通过示范试点加快培育产业成长,并拓展私人用车空间。北汽新能源汽车的首批用户就有北京市公安系统、租车公司等。
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开发
据介绍,北汽集团未来在C级、B级、A+级、A级、A0级以及微型车等几个车型平台上,都将有相应纯电动汽车产品推出。这种同步研发、同步下线、同步推广的思路,是国内同行中少有的。
此次下线的纯电动车包括Q60FB、C30DB、M30RB三个车型。其中,Q60FB是基于北汽收购的萨博9-3整车平台开发的一款中高端纯电动轿车,是北汽集团消化吸收萨博技术后的首批成果,主要面向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警务用车等市场。而基于C30平台开发的C30DB是A0级两厢电动轿车,M30RB则是纯电动交叉型乘用车。
北汽集团大力推进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开发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战略,这一理念在国内尚属首例。据悉,每一款“北京”牌轿车都有与之对应的新能源汽车。这样一来,原本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为后来者的北汽,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举跻身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