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1800万辆与北京治堵
2010年,中国车市不平凡。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以几乎每个月30%的增长幅度攀升。中汽协相关人士预计,中国今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800万辆,同比增长32%。
市场的井喷式行情让车企们激情燃烧。至2018年,大众汽车将投资40亿欧元使中国南方市场的年销量从目前的15万辆提升至50万辆。与此同时,标致雪铁龙将其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从45万辆提高到75万辆。北京现代在11月28日正式启动了第三工厂的建设。国内汽车集团的产能规划也纷纷出炉。
不过,1800万辆的背后,产能过剩的争论已随之而来。与此同时,汽车保有量激增带来的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也令人担忧。
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北京“治堵”政策会否将北京车市带入冬天,而北京政策的示范作用会否被其他地区效仿,对未来车市的影响难以预期。
热点二:新能源
今年以来,从对新能源车的各项补贴政策到“十城千辆”新能源车推广计划,以及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国家政策对新能源车给予了空前的支持。
而在政策的鼓舞下,从16家央企成立电动车“国家队”,到民间资本如比亚迪、奇瑞等汽车生产商掀起“电动车研发热”,国内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把发展新能源车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不过,国内电动车面临着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瓶颈问题,新能源车消费市场仍较冷清,新能源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热点三:合资、并购、上市
8月2日,吉利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在伦敦进行,吉利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业务单元的收购,总收购金额为18亿美元。并购成功后的吉利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热潮再现,合资成为扩大规模的新引擎。5月27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在中国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7月9日,长安汽车集团与PSA在巴黎签署合资合同及相关协议,将在深圳建立合资企业,初期投资额84亿元。9月29日,东风汽车公司和台湾裕隆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合同,东风裕隆合资公司预计将在年底正式成立。11月5日,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正式在长沙签署了合资意向备忘录。
这一年,车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风生水起。2010年8月30日,广汽集团在香港实现H股整体上市,成为“四大四小”中继东风、上汽、重汽之后第四家实现整体上市的汽车企业。广汽上市也刺激了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整体上市的箭在弦上。
这一年,通用重返华尔街,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出资约5亿美元,约占通用汽车总股本0.97%,上汽一跃变成新通用汽车公司的投资方,中国股东的出现也成为通用IPO中最具历史意义的突破之一。
热点四:合资自主
今年以来,合资企业纷纷发布自有品牌,向自主品牌发起冲击。自广汽本田首先推出“理念”之后,东风裕隆首款大中华品牌“纳智捷”将在明年投产市场。此前,东风日产在9月8日推出自主品牌“启辰”,成为继广州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之后第三个推出自主品牌的合资车企。
有消息称,一汽丰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神龙公司等合资企业也正在规划自有品牌。
在推出合资自主品牌之后,合资企业与国内传统自主品牌的短兵相接将更加激烈。
热点五:召回
3月1日,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在出席了美国国会听证后,将致歉的第二站放在了中国。
然而,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召回仅仅是开始,其他企业的召回随后接连登场。频繁的召回几乎涉及了所有在华销售的品牌。今年前11个月,发生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汽车召回共93次,而去年全年,汽车召回总共只有57次,业内将今年称为了“汽车召回年”。
从2004年的10次,到2008年的47次,再到2009年的57次召回,伴随汽车驶入家庭的提速,汽车召回的次数也逐年递增,不过,这也是汽车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