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一汽的“基辛格”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07月13日14:14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杂志 作者:葛帮宁

  第一批访问学者

  1978年末,福源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推荐,参加了总厂、机械部和教育部层层考试,考基础课、专业课,最后是英语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1981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研修计算机工程,为时两年。

1981年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进修时的照片
1981年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进修时的照片

  那个时候,计算机在国内远远没有普及,甚至大学里还没有计算机系。后来是由物理系的一部分负责硬件,数学系的一部分负责软件,才成立了计算机系。福源在一汽从1974年开始从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工作,在那些先进设备中,他首先接触了计算机,自学了计算机语言,研究了计算机发展史,从那时起,福源就认为计算机的应用必将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所以此次出国就选择了计算机工程专业。

  在加拿大的2年中,福源起早贪黑,刻苦钻研,常常工作到半夜12点以后,多数的星期六和星期日都是在计算机前度过的。2年中,对微型机、小型机到大型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学习,做了较多的工程方面的课题,兼顾了软件、固件与硬件,受到了较大锻炼与提高。

  福源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实际应用上,同时也与导师合作,完成两篇论文,第一篇论文在美国波士顿第二十届国际小型微型计算机会议上发表,福源到会作了介绍并参加了讨论。福源不仅英语水平大大提高,又学习了法语。福源还为导师科研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以至于1983年他回国前,导师还一再挽留,承诺让他担当工程的领导工作,并提供优厚待遇。但这些都被福源婉言谢绝了,他当时一心想的是回来报效祖国。

  除了大量的工作之外,福源还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大学要开几门课,他回国时带了十几箱的书,准备编写计算机教材用。他回国后的一篇题为《汽车工业在变革中要重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心得和汇报引起了领导和行业的极大关注,简要刊登在了《中国汽车报》(1984年2月17日第三版)上。

  回国两个月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党支部通过高教部向一汽轿车厂党组织建议:发展吕福源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4月,福源一回国就被委以重任:主持从日本小野公司进口的大型底盘模拟测功机的解体、搬迁、重新安装及调试工作。底盘模拟测功机是用来测量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扭矩和转速的专用计量设备,内有30台套设备,既有小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又有微机系统、大型的转鼓及风机系统、大量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复杂的互锁式操作系统、大型可控硅系统(18.5万千瓦)、大型减速器等等,线路十分复杂,它可以模拟对汽车进行检测时的各种路面、风速、刹车力等,还可以进行风速风洞试验,当时全国仅此一台。福源说这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小百科全书。

  1979年底,福源出国前曾负责验收该设备的电子计算机部分,当时由于基建方面的原因,设备被安装在一个临时厂房内。1983年初,新厂房落成,需要搬迁。但怎么把这么庞大的系统安装到新厂房内,却成了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人坚持,我们只会使用操作,技术力量不够,应该请日本专家帮忙,但这样需要花费25万到30万美元。

  福源挑起了重担。有好心人曾劝他:系统这么复杂,又不是你学的专业,风险太大,万一失误,岂不把你出国学习的成绩给掩盖了?福源笑笑说,不用考虑个人。

  这套设备仅电气、电子线路图纸就有1000多张,各类英日文说明书有近40卷。在对这个系统进行反复分析后,福源自己动手重新画了分析图,理清了所有连接线路。他和十几位同事一起,全部自己动手拆,自己运,自己装,自己调,终于排除了所有故障,按说明书调出了精度。搬迁工作全部结束后,日方派来的专家组组长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后一个名字

  1984年,福源调任一汽轿车分厂副厂长,分管技术。当年是国庆35周年,一汽接受了制造2辆大红旗检阅车的任务。由于检阅车技术要求特殊,要防弹、有自动升降活动篷、有检阅时首长脚踏的升降台等。这些技术要求在国内汽车制造业尚属空白,当时既无感性认识,也没有任何技术资料。而从设计到制造,只有9个月时间,相当紧迫。

吕福源在家中收看阅兵式现场直播

  轿车厂党委决定成立检阅车研制领导小组,组长是轿车厂总工程师赵静岩,福源和另一位副厂长崔洪松任副组长。他们组建了专用车车间,抽调各科室车间各工种精兵强将近40人,形成封闭的生产调试场地,对设计人员按项目分工,编制网络进度。

  这里有几个技术非常关键。一是检阅车的活动篷开启闭合是采用手动还是自动控制?设计科倾向于自动控制,理由是检阅时有特殊情况或下雨时随时都可开启或者闭合,如果是手动控制,司机操纵起来很困难。

  福源经过深入调查,听取了很多设计师的两种意见后,提出用手动控制。他认为,自动控制虽然好,但没有充分时间来研究,况且自动控制存在操作上的很多不安全因素,这2辆检阅车不能有半点闪失,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尤其是活动篷不用时一定要有锁紧装置,绝对不能失控。领导小组采纳了福源的意见。

  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发动机,当时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支持用福特发动机,理由是马力大,不用担心检阅车因为加装防弹活动篷和升降台装置而带来的自重加大问题,更重要的是,福特发动机如果匹配得好的话,还可能克服检阅车长时间超低速行驶使水温油温过高的缺陷,但要装福特发动机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到厂时间。

  另一种意见是装我们自己的红旗发动机,理由是现有从国管局返回来的十几辆红旗车所装的发动机都是经过严格试验挑选的,不用重新组织生产,拆两台就行,质量有保证,时间有保证。马力虽然比福特发动机低,但我们的发动机红旗保险车上表现良好。

  福源和领导小组认为,这两种发动机都存在不足,都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而在红旗发动机上动手术更得心应手,更有把握,因此确定用红旗发动机

  为保证低速行驶不熄火、不开锅,攻克一个个难关后,紧接着进行道路试验。15公里稳定车速,在气温高达27度的天气里整整试验了半个月。在通往老怀德的道路上,农民骑着自行车都赶上了低速行驶的红旗检阅车,他们还以为领导来视察庄稼生长情况呢!热情地告诉试车的同志们:“前面那片庄稼长势比这片还好。”试车的同志们只好笑着点头。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福源起得特别早,大约是凌晨三四点钟,说是要到附近孟家屯部队机场检验防弹材料。

  “真用实弹射击啊?”我问。

  “那当然。”

  结果进口的防弹布没有达到标准,领导小组决定改用自制材料。

  就这样,红旗检阅车试制人员度过了25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在1984年9月5日凌晨,崔厂长等人将检阅车送往中南海,项目小组胜利完成了邓小平同志国庆35周年阅兵用车的历史任务。10月1日上午,福源在家收看阅兵式,我为他拍了一张照片留念。不久,轿车厂收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签发的嘉奖令,总厂也给轿车厂记了特等功。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在特等功名单中,福源的名字列在最后,很多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上报名单时,福源发现少了一位老工人,一问才知道,那位老工人因身体有病只参加了一半工作。福源认为这样不太合适,就去掉了自己名字,加上了老工人。名单报到总厂领导,领导看到后就问:“怎么没有吕福源?”知道事情原委后,领导把福源名字重新加上,所以他就成了正式名单上的最后一个人。

  一汽进入到以产品换型为中心的第二次创业中,福源在技术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984年5月,福源被评为一汽换型改造一等功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昊)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