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1991-1993 谷雨 轿车市场强劲势头初现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08月25日20:33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作者:马萌 李臻

  〖年表〗 胸襟渐长 汽车产量破百万

  90年代初期,在人们心中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当属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在1992年早春卷起的旋风,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深刻的烙印,并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存模式。

很多之后影响深远的事件都在那几年发生。1992年的5月21日,沪市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上证指数上涨105%,一夜暴富不再是童话。迅速解放的财富梦想让广东成为人们南下“淘金”的首选之地,那时人们才第一次认识到一个词——“春运”。

  1992年中国汽车产量历史性突破100万辆大关,销量也达到了95万辆。在整个九十年代,1992年成为了汽车产量增长最快的一年,增幅高达49.79%。从1953年一汽建立到1990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用了整整37年,让人振奋的是,仅仅两年之后,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值得关注的是1992年中国轿车的产量是16万辆,占总比例的15.3%,而在十年之前轿车比例不足2.5%。显然,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开始由商用车主导向轿车主导成功转向,轿车市场的强劲势头已然初现。

  在那之前,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公务车阶段,个人需求量非常低,70%的需求来自于政府、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然而在1990年-2000年间,公务用车的份额下降,商务用车的份额加大,私人购车开始起步。在我国汽车工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1993年的上海车展:第一次发生大规模的广告战和宣传战,台湾中华汽车公司是第一次参加大陆的国际车展,其代表称“来之恨晚”。

  1991年1月,全国汽车工作会议召开,明确行业调整的重点是从载货汽车转到轿车上来。

  1991年1月,广州市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签订协议:1992年底原在法国生产的标致505型汽车系列轿车全部移到广州生产。

  1991年2月,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汽车公司成立,投资额为42亿元人民币。12月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

  1991年7月,中外合资沈阳金杯客车公司成立。

  1992年7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正式成立。

  1993年4月,日本汽车界在中国最大的合资企业——江西五十铃汽车公司在南昌成立。

  〖本纪〗扬帆向东,他们发现了“黄金大陆”

  ——1991-1993年间的中国汽车

  1492年10月12日,漂流两个月的哥伦布绝望中再次举起望远镜,他的呼吸一窒:一条铅灰色的地平线在拂晓浓雾中若隐若现……人类发现了美洲大陆,随后的一百多年,那里成为欧洲人最富饶广阔的一片新疆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及欧美主流车市全面疲软的困境下,几乎所有欧美一线汽车公司都在为前景彷徨,在为寻找新市场和增长点绞尽脑汁。幸运女神如同500年前一样,终于眷顾了这些哥伦布的欧洲同胞,他们注意到了中国,并惊喜地发现这个车市巨大的商机和市场空间,还有大得可怕的未知潜力。

  其实,海外汽车公司并不算第一次与中国打交道,很多进口车早在70年代末就已通过大贸畅行中国,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项目十年前就开花结果。然而,真正刺激他们的是大众在中国造车几年的疯狂业绩,靠一款在欧洲销量和口碑稀松平常的桑塔纳,就几乎占据中国轿车的半壁江山,并成为同级市场的绝对垄断者。更充满诱惑的是,曾经神秘而封闭的中国汽车,第一次主动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一系列鼓励合资政策的出台和政府积极的态度,如同展开了一条铺满鲜花的金色大道。

  于是,一场热烈的中外汽车联姻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从粗略史料统计看,在1991年-1993年的仅仅三年间,就有包括一汽大众、二汽雪铁龙、广州标致、金杯海狮、江西五十铃、长安铃木等众多项目上马,这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合资意向尚在或明或暗的谈判推进中。

1990年一汽-大众合资签字仪式
1990年一汽-大众合资签字仪式

  这场风潮为中国汽车带来什么?1990年中国汽车产量是50万辆,而仅仅两年后的1992年,中国汽车产销就历史性突破100万台,轻松翻了一番,新中国汽车业在经历了数十年波澜不惊后,第一次迎来前所未有的暴发增长,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井喷了!”其次,中国的汽车产业终于结束过时的敲敲打打,现代化的流水线和先进的汽车技术让中国汽车发展与世界真正绑在了一块,并自此一路向前,义无反顾。

  除非此外,很关键的是中国民众第一次发现,除了过时的老吉普,除了特权阶层高高在上的进口豪车外,还有第三类轿车。那些第一代国产合资轿车点燃了中国人对汽车炙烈的渴望,消费者疯抢着引进的每一款轿车,捷达、桑塔纳、富康、标致505……不问价格、不问配置、不问性能。

  汽车界不少人认为中国汽车发展加速期始于九十年代末,甚至有人将更靠后的2000年称为“中国家轿车元年”,其实早在九十年最初的那几年,发展的齿轮已经啮合,如同风暴前的电闪雷呜,一切都在酝酿、翻卷涌动,一个辉煌而激荡的中国汽车时代即将展开!

  〖海国图志〗 石油危机下的新能源萌芽

  1990年8月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遭受国际经济制裁,其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此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西方国家的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受石油危机的连锁反应,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了2%。对于已经出现明显颓势的欧美汽车车市而言,飚升的油价无异于雪上加霜,欧美主要汽车企业迅速做出反应,调整企业策略,其一加速寻找和开发全新的海外市场,重点目标包括了中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其二是加速了对低功率发动机和中小排量车型的研发,不少先进的节油技术迅速被推向产品化。

1991年BMW_E1电动车
1991年BMW_E1电动车

  此外,在经历了数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之下,研发实力最强的一线汽车企业另辟蹊径,开始了对包括电池动力和氢动力在内的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很多厂家陆续有设计方案或概念车型推出,例如BMW技术部在90年代初推出了一款当时非常抢眼的电气化汽车BMW E1。这辆汽车的32千瓦的直流电动发动机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并驱动车子达到每小时120公里的最快时速。

  〖列国〗一汽-大众横空出世

  经过曲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过程,在八年代即将结束时,第一汽车,这家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终于成功谈定了其合资制造新款轿车的海外“亲家”。1991年2月,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37.1亿元人民币。当年12月份,一汽-大众生产的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这款车成为了九年代与上海大众桑塔纳、东风雪铁龙富康齐名的三大畅销国产车之一。到2006年,捷达系列轿车在中国的总累积产量已经突破了100万台。 

1994年第一辆捷达下线
1994年第一辆捷达下线

    从九十年代以来,一汽—大众的汽车产销几乎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递增,旗下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的新车型层出不穷。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在一汽集团中, 一汽-大众的销量和利润贡献度最大;而在大众集团中、一汽-大众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人均利润率名列前茅。德国大众集团前任董事长皮埃希博士曾评价说:“一汽-大众已经发展成为实力强大、效益卓著的企业。”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