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11月16日消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其一个多世纪发展以来最严重的下滑局面。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有的选择并购,有的选择重组,甚至有些宣布破产。但是对于那些拥有众多品牌、众多工厂的汽车商们来说,他们仍没有圆满的解除现有危机。
据行业追踪机构CSM Worldwide的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目前仍有能力在一年内生产约8590万辆的汽车和轻型卡车,其中今年售出的数量超过3000万辆,这相当于120多家工厂的产量。
这同时也意味着该行业目前仅使用了其实际生产能力的65%。预计在未来6年里,全球汽车销量将增加2500万辆,但即便将此增加的销量考虑进来,CSM Worldwide认为,2015年的汽车销量也不过只占其实际生产能力85%。
在许多行业观察家看来,目前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但很残酷,那就是:有更多的汽车品牌必须停产。
CSM欧洲汽车市场分析部总监马克·福尔索普(Mark Fulthorpe)表示:“目前汽车行业的下滑对于合理调整汽车生产量以及淘汰一些汽车品牌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我们应该对工厂重新进行调整。”
而其他的行业,如计算机和消费者电子行业也都是经历过并购整合的洗礼,才逐渐将那些弱者淘汰出局,这样不仅使那些实力强大的企业留了下来,还使得它们的盈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汽车行业多年以来对品牌准入的纠正以及生产能力调整所做的努力已经对行业的盈利能力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许多政府都不愿意眼看着汽车企业走向破产的命运,即便是那些不具竞争能力的小汽车制造商。因为在政府看来,汽车企业是制造业的一块战略要地,因此每当它们面临经营困境时,政府便迫不及待的提供各种救助,以避免出现更多的失业,这样一来,那些实力弱小的汽车企业也就因此得以苟延残喘。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事实就是:许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为了获得新的技术、占领市场和享有品牌的既有声誉,都做好了接手那些在破产边缘徘徊的品牌的准备。最好的说明就是通用和福特出售各自旗下的品牌萨博和沃尔沃。
汽车行业是建立在所谓的规模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两个品牌都需要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萨博今年在全球的销量仅有10万辆,沃尔沃的销售数量为32.5万辆。而单丰田的一个车型-佳美(Camry),在美国市场上的年销售量都比它们高。
但是,由于瑞典政府提供的救助,无论是萨博还是沃尔沃都不会在市场上消失。萨博最终被瑞典跑车生产商科尼塞克集团(Koenigsegg Group)收购,而福特也在就出售沃尔沃一事与中国汽车生产商吉利控股进行商谈。
不可否认,即便资金实力再雄厚的新东家也无法保证能够将这些品牌从困境中带离出来。在上世纪,宝马花了数十亿美元但仍没能挽救英国汽车制造商罗孚的命运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2008年,印度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从福特手中接管了捷豹(Jaguar)和路虎(Land Rover),但目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它们的销售量仍持续下滑,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季报中,塔塔汽车净亏损6700万美元,而在去年同期却实现盈利1.47亿美元。而这前后1个多亿美元的差距的根源就在于捷豹和路虎。
相似的事例不胜枚举。除了出售旗下的萨博之外,通用还将其品牌悍马出售给中国的腾中重工。而通用庞蒂亚克(Pontiac)和土星(Saturn)品牌的停产则是汽车行业里极为罕见的淘汰品牌事例。
要卷土重来,萨博和沃尔沃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曾经在设计和安全性能方面的领头羊,如今却没有自身的优势。沃尔沃也就只在最近才宣布为了满足在安全性能的要求,将制造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lug-in hybrid)。
通用曾表示,在过去的12年里,萨博只有在一年里实现了盈利。萨博首席执行官詹-阿克·琼森(Jan-Ake Jonsso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对于是否没有萨博通用就能盈利的问题,也不清楚,但同时也承认:“非要说萨博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几乎不可能。”而沃尔沃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奥德尔(Stephen Odell)表示,如果能与其他公司或者市场重要领域内其他制造商同盟成立合资公司,那么他的公司便不需要从像福特这样具有盈利能力的公司中获得所谓的规模经济效应。
斯蒂芬·奥德尔表示:“我们不是减价出售(fire sale),这与沃尔沃无关。福特汽车如何看待自身的品牌才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他表示,通过采用瑞典小型车的设计而对安全性能和环境保护进行的重要性进行重新强调,才能让沃尔沃最终实现复苏。但斯蒂芬·奥德尔也不敢保证沃尔沃的盈利具有持续性。
纽约汽车咨询顾问公司卡希萨·夏皮罗集团(Casesa Shapiro Group)合伙人约翰·卡希萨(John Casesa)表示:“政府为了避免失业而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干预破坏了该行业内那些多余工厂和弱小企业被淘汰这样不可逆转的命运,汽车行业不需要这么大的生产能力。”
最终的结局就是,汽车行业在现在精简的品牌的困顿局面中逐渐寻求重生,但精简程度仍远远不够。(尚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