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10月17日,由东风汽车公司捐资,以清华大学知名校友、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之一、中国汽车工程教育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孟少农先生名字命名的清华大学“孟少农-东风汽车”励学基金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前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孟少农先生的女儿孟运、女婿张超等出席捐赠仪式。清华大学300余名师生还听取了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周强题为《汽车产业与中国崛起》的报告会。现在的汽车和传统的汽车相比,汽车工业和原来的汽车工业相比,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实现中国崛起建设强大的汽车工业方面,一直是中国几代汽车人的梦想和追求,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汽车工业体系全面建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将报告录音整理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在当今和平发展的年代,知识经济初露倪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与科技的地位更加巩固。一个国家在世界的排名,除了表面上看是GDP的比较,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人才质量和数量,以及支撑这个国家的经济主体的支柱产业的规模。
回顾近代促成大国崛起的支柱产业可以看出,1600年到1700年,当时的荷兰是通过造船、航运和花卉产业在西方成为第一个崛起的强国。1700年到1820年,英国是通过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纺织、造船和钢铁业的崛起成为第一个近代工业大国,并在一百年的时间之中,一直居于世界的霸主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依靠以内燃机、电动机为动力的汽车、钢铁工业,以及后来的航天航空、计算机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崛起,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一直把优势保持到现在。
汽车产业催生当代强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也是第一个在汽车产业拉动下崛起的大国。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开始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美国和英法等当时的世界帝国主义大国,各个方面比较都有相当的差距。1870年,当时英国的煤炭产量是11200万吨,美国只有3670万吨。当时英国的钢产量为22万吨,美国只有7万吨。美国国力不仅远落后于当时的英国,还落后于法国和后起之秀的很多国家。所以在当时资本主义帝国的排名里面,美国当时是居于世界的第四位。
182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部称为“改变了世界的机器”的汽车以后,这个在欧洲发芽的机器,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开花结果。福特批量流水线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到1929年,美国汽车产量超过500万辆/年,占到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4%,成为当时美国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极大地带动了美国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汽车工业也使整个美国80%的橡胶、75%的机械、25%的机床、20%的钢铁在汽车的整个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当时汽车产业燃料使用了当时美国90%的燃油。在汽车工业的推动下,1929年,美国主要工业产品的总产量跃居成为世界的第一位,钢产量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41%,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7%,制造业的产值占世界总量43%。美国大幅度超过英国、德国和法国,而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强国。
二战时期,美国生产的军车355万辆,飞机有20万架,坦克和自行火炮有10.2万辆,远高于主要的对手——当时的德国。仅福特汽车公司当时就生产了8600架轰炸机,5700件飞机引擎,和25万辆坦克,成为最大的世界武器制造商。在诺曼底登陆中,美军共投入13700架飞机,4000艘舰艇,4000辆坦克。当时苏联红军的领袖斯大林评价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的执行计划能力来讲,在战争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直到今天,虽然在美国信息采集和现代服务已经占到相当高的比例,但汽车产业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制造工业。在美国,汽车工业直接间接地创造就业岗位1330万个,汽车制造业贡献了美国当前GDP的4%。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经济陷于瘫痪和濒临崩溃的状态。50年代,日本经济重建初期,汽车产量仅为3万辆,是美国的1/135,英国的1/81,德国的1/13,法国的1/11,意大利的1/4。
日本经济界对当时是否发展汽车工业有过一番非常激烈的争论,但是最终日本政府还是做出决策,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重点发展。在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带动下,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GDP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发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经济强国。80年代后期,在日本,汽车产业继续占据全国产值的13%,汽车产业创造的税收占据日本汽车整个财税总收入的8%。汽车产业在日本创造的就业人数占日本全部就业人数的11%。在2006年和2007年,日本单车、单企业的销量,像本田、丰田在全球都成为第一,总量全球第二,整个日本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德国是汽车工业最早的诞生地,1945年二战德国投降以后,决定重新建立汽车工业,并开始实施著名的大众汽车计划,把汽车普及作为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1955年到1965年的整个十年间,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甲壳虫汽车,累计生产超过1000万辆。大众成为德国第一家大型的汽车工业企业,二战以后,在德国经济起飞期间,1950年到1960年这十年间,德国汽车产业年均增长21%,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9%,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2%。汽车产业为整个德国在二战以后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当前,就汽车工业看,仍然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2007年的一个数据看,汽车工业创造了德国工作岗位的1/7,创造德国税收总额的1/4,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和使用环节所产生的增加值,占到德国生产总值的1/5,汽车工业科技创新投入占到德国所有工业科技投入的1/3。
中国在车轮上崛起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五十多年来,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环境总共发生了三次比较显著的变化。第一次是1978年起,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以载货车为主,轿车定位当时还是奢侈品,当时十二级以上的高级干部才能坐轿车,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以卡车为主。80年代的七五期间,国家第一次提出把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写入了当时的五年工业计划。这是第二次变化。第三次变化是十五计划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个国家政策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00年前,受消费能力和产业环境的影响,我国汽车工业一直处在比较低的平稳发展状态,汽车产业也一直是当时机械工业部下属的一个分支,叫汽车局。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全面启动,并且以每年一百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
2008年,国内汽车生产量934万辆,销售汽车938万辆,产销量已经跃居全球的第二位。今年1月~9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961万辆和966万辆,全年有望达到和超过1200万辆,从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车产销大国和汽车消费市场。
五十多年来,我们建立起了中、重、轻、轿、客、微,全系的产品型谱,当时的汽车工业“缺轻少重没轿车”的格局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从2007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上轿车跟卡车的比例同世界上基本接近,即30%的卡车,70%的轿车。
在市场竞争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意识现在得到了普遍的增强,推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商用车领域自主品牌占据95%的市场份额,乘用车自主研发的产品占据40%,特别是2007年以后,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得到了迅速的增加。
在和跨国公司合作的当中,中国的汽车企业通过学习、创新和超越,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2008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平均人均生产效率比2001年提高了两倍到三倍,人均汽车产量从1.56辆/年提高到去年的4.5辆/年,人均工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6.9万元增长到去年的全行业平均20万元。东风本田今年销售21万辆、22万辆,我们的整个员工不到4000人,劳动生产力在全球来看都排在前列。东风日产今年产销会超过50万辆,人员只有8000人,劳动生产率非常高。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根据不久前,汽车产业发展论坛的数据,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5800多亿,占整个GDP比重将近2%,由于汽车工业拉动的上下游产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2.49万亿,将近25000亿,占整个GDP比重达到8.3%。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达到了3700多万,占城镇就业人数总和的12%,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月~8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8.1%,而以汽车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增长达到了12.3%,其中汽车的产量增长了27.1%,汽车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了21.9%,成为增长最快的工业企业。在税收方面,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税收下降6%的情况下,国内19家重点汽车企业,完成应缴税费增加值244.8亿元。同比增长了22.46%,完成利税总额851亿元。
任重道远
根据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看到的一个数据,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分是51.1分,德国是81.16分,在综合评价上看,我国只能称为汽车大国,和汽车强国还是有差距。
从产业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看。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占GDP不到2%,德国是2.64%;我国汽车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例是4.4%,德国是13.83%;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是3.5%,德国是占到19.2%。从这些数字看我国和汽车强国比,确实有一定差距。
产业组织能力依然比较薄弱。汽车产业是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工业,能不能达到经济规模,反映了产业的组织能力,也直接影响汽车的生产成本。排名前三的汽车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集中度是48.9%,而美国的三大是78.9%,日本是60.9%,德国是56%。按照国际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标准看,轿车最小的经济规模是25万辆到30万辆,卡车是10万辆到12万辆,重型卡车是6到8万辆。我国最小经济规模标准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是47%,美国是100%,日本是99.6%,德国是98.9%。现在看,我们还有好多的汽车企业是在比较不经济的状态下在运营,所以相对成本较高。
产业创新能力上差距仍然较大。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研发自主比例平均水平是1.8%,就是占销售收入的1.8%,而国际上平均的水平,就我们看一些大的企业。福特4.55%,通用3.5%,丰田3.6%,大众3.1%,韩国现代也是5%,我国国内的整体水平是比较差。东风的研发投入将近3%,在国内算很高的,每年几十个亿。
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5 . 3 7 % , 德国是10.62%,就是从这个方面看,产业创新能力上还是有一定差距。从1985年到2006年,从中外汽车企业在中国发明注册的专利总量看,大多数还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注册的。丰田注册了2473项,本田注册788项,日产499项,大众236项,本土企业都在200项以下。这是创新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数据。
我国汽车企业和一些大公司在创新的整体上还有差距,特别是关键总成和零部件的研发上,和技术控制上。特别现在最大的是电喷系统,电喷系统现在是100%的来自外资企业,没人能够替代。
虽然中国汽车企业在产品技术和资本结构上能和国际上的大公司比较好的融合,但市场结构仍然以在国内市场为主。和汽车的大国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我国出口国外最高的年份是7%,日本是60%,德国是76%,基本上他2/3的销量是在海外销售的。
我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 .国相比,在产 业 .境竞争力、产业企业竞争力、产业创新竞争力、产业绩效竞争力等方面,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