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观察:让新能源自主品牌不再尴尬
新能源的应用给汽车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即将改写全球汽车业的版图。中国正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生产体系,还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在电动车离不开的锂电池制造上,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我们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抓到了自己手里,在汽车产业上打一场翻身仗,可谓万事俱备。
但是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路途并不顺畅,而投入巨资兴建、三年后销售规模数百亿元的上海新能源汽车基地,走的很可能还是以前汽车业的老路,采购国外的核心部件,这条路我们走了20多年,依托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市场,本来应该诞生一批世界级的中国车企和品牌,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每生产一台合资品牌汽车,我们都要向别人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技术转让费用,大量的利润流进了别人的腰包。这样的发展道路当然不可能让中国的车企真正强大起来。
正因为如此,所以包括比亚迪在内,奇瑞、吉利、长城等国产品牌的汽车生产商,现在无一不将新能源汽车尤其电动车的研发放到了核心位置。但是如果继续延续以前的发展思路,一味的拿钱引进,又依托品牌规模优势占领市场,国内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所付出的努力也许会不堪一击。
正像我们在比亚迪身上看到的,跑在前面的电动车,眼下却面临着种种尴尬。这种尴尬看起来,来自现实的应用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充电网络不完善,但是,根源却在于我们汽车业格局所带来的现实,大型车企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引进几个新产品就可能过得很好。而不甘心落后的民营中小车企,才希望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鲢鱼翻身。看来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上路,除了需要这些民营、中小车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
新能源汽车包括其他的新能源产业,都带给中国一个占据竞争制高点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当下正是全球汽车巨头抢抓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布局的关键时刻,就在前几天,日产公司刚刚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型电动汽车-绿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但愿我们不要丧失这一次难得的机遇。 (主编:孟庆海记者:康敬锋摄像:沈焱) (来源:央视网)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