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入
昨(20)日上午9时许,成都市城区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差别收费方案听证会召开。
此次听证会参加人数设定在22人,除一人因病没有参加外,有21人出席。此次听证方案拟分四个区域,减少了之前公布的火车北站片区和长顺街片区。
21名听证代表基本赞成实施临时占道停放差别收费方案,关注焦点不断转移,从质疑该方案定价是否过高,到质疑涨价后服务是否能优化,最后各方焦点都集中到如何完善管理机制、公开收支情况上。
据介绍,听证会后15日内,这次的听证报告将上报到定价部门,城区临时占道停车收费的最终方案和这次听证会的相关资料将在门户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布。
■两种声音
“涉及民生涨价,不要过猛。”
——律师邢连超
听证会上,邢连超将此次占道停车场定价,与上海、北京、杭州、西安、武汉的临时占道停车收费标准及其人均支配收入进行了类比。北京市民1小时的停车成本占一天收入是0.728元,按同样比例,成都市民1小时的停车成本是0.34元。但按此次物价局公布的占道停车场每个泊位每日管理成本竟达到2.4元。“这让我大吃一惊。”邢连超说,如果这是一类区域的管理成本,按照6元起价,每个泊位可达到30元至40元的收益。“这个收益差距非常大,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我们的涨价幅度能不能稍缓一点,涉及民生涨价,不要过猛,温和一点。”
“多交了钱,停车难就解决了?”
——公司职员李玮君
对于差别收费,李玮君表示支持。不过,谁花钱,谁受益。“实现差别收费之后,消费者支出比以前更多。而我们有一些隐性成本没有算,现在我能得到什么?停车难是不是就解决了?”李玮君说,消费者的利益能不能得到持续性的保障才是后续的问题。物管经理熊锦章提出,是否可以利用一些背街小巷、空闲空地,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举办停车场点,缓解这个问题。
新闻背景>>>
7月14日,成都市物价局发出《关于城区机动车占道停放差别收费试点的通知》,十大片区占道停车收费起价6元,1小时以后每小时加收3元,较现行占道停车收费标准上涨了两倍。
消息一出,私家车主及人大代表反应强烈,纷纷表示有关方面应该进行价格听证,给出涨价的合理理由。对此,成都市物价局回应:目前停车收费项目未列入我省价格听证目录。
事隔两日后,成都市物价局发出通知称,暂缓实施城区占道停车差别收费。
■一点建议
不足1小时 以30分钟为界收费?
“不足1小时收费,1小时零5分也算2小时?”
——成都市消协练红建
“占道停车管理是公共治理手段之一,这说明占道停车场收费是一个非经营性的收费。”练红建说,“不足1小时收费,1小时零5分也算2小时?收费标准是不是应更精细一点?”
“以小时为单位,不人性化。”
——成都市政府法制办冯建生
冯建生认为,听证方案确定以小时为原则,不妥。1小时内前15分钟时免费的,以后不足1小时按1小时收费。“我建议以30分钟为单位,其它城市也有这样做的,四舍五入在老百姓理念当中是非常深入的。”如果以30分钟以上按1小时收,30分钟以下不按1小时收,这样更人性化。
■两个焦点
这笔钱的去向 应该定期公开
“占道停车场收费应该公示,建议一年后公布结果。”西南交大运输学院副院长、教授帅斌说:“听证方案标准是怎么制定的?8个差别收费区域是怎么划定的?我在现有的听证材料里面没有看到。”
帅斌说:“审计报告里的成本和收取费用的去向,我初步算了一下。以6元一小时,按现在公布的2万的泊车位算,一年收入是2亿元。”前3年差别式收费试点期间,收入是多少?没有公布。收入费用在这3年里面做了什么事,材料里面没有公布。
消费者李元兵建议,成本应详细公布,包含什么内容,守车人的工资、材料费是怎么算的,守车人员的工资情况应该更透明。“一年以后相关部门公布一下差别收费的成果,占道收费差别实施之后,室内停车场增加了多少?收入上缴财政多少?运行成本又是多少?”
邢连超说,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信息公开,关心这个钱是怎么收的怎么花的。这不仅是有关部门把这些钱交给财政部门就完了,应该定期向社会公开,包括网络和媒体。主管部门才能取信于民,让老百姓更加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
回应:每年报告使用情况
成都市财政局孙自锦处长说,占道停车的收入按照财政部,国家财政部的文件规定,它的性质是利用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的停车费用的区别,是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收费。它是政府的非税收,全部交给财政,而且要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管理有关规定来执行,缴给财政之后,每一年报人大的使用批准的计划来进行。
目前,成都市收取的占道停车收费,按照政府非税收的收费已经全面缴入财政。它使用的方向主要是城市道路和城市的管理和道路维护的相关支出。“我们准备从明年起,经审计部门审计之后,对此项收费进行公示。”孙自锦说。
价格上去了 服务是不是到位
练红建说,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多数消费者赞同我们将临时占道停车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实行政府定价。实行差别收费,有车一族可能意见大一点,大家最关心的是涨价后能不能享受更好的服务。“如果车被刮花了,被盗了,这个问题今后怎么解决?”
回应:管理手段更先进
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的殷驰说,占道停车今后实施的是制约性的管理模式。年内,城区内所有占道停车场将推行PDA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有收费管理功能、申报审批功能、联动报警功能、多级巡查功能,以及静态巡查信息功能。这种系统,能自动报警,对被盗车、违法车辆显示在终端系统里。“我们要通过科技手段,堵住收费管理的漏洞,确保消费者的每一分钱都能够收之于民,用之于民。胆敢乱收费守车员要重处。”
早报记者丁宁田澎摄影方炜
■浅阅读
22名听证代表是些什么人?
消费者(机动车车主或驾驶员)9人;收费主体(交管局)1人;与本听证项目有关的利益相关方3人(交通运输企业代表1名、普通市民2名);专家学者3人(经济、交通、法律方面专家各1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人、市交委、财政局、法制办各1人、市消协1人)6人。
听证代表是咋选出来的?
9名消费者代表和利益相关方3名代表,由物价局委托消协从30名报名市民中选取;专家学者从听证会专家库中选取;其他由物价局向相关单位发函商请,单位派员参加。
听证人是谁?
听证人共4位,分别是成都市政府参事、西南财大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吴潮、成都市物价局副局长游光甫、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何亚军、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副处长邢柯。
此外,还有来自绵阳、宜宾、泸州等地的市民前来旁听。
“公款”使用要透明利于依法行政
■大丫山(媒体评论员)
从成都市物价局单方面直接公布“城区机动车占道停放差别收费通知”到悉心听取市民批评和建议,直至通过听证会来决定占道停放差别收费的标准和相关细节,应该说,这是民意的一种胜利,更是政府主管部门尊重民意,认真改进自身工作的一种进步的表现。
针对车主占道停放这种必然导致交通拥堵的行为,政府通过收费的价格杠杆来调整或敦促市民减少它的出现,对于成都这样的大城市而言,确有必要,也是目前许多大城市缓解一些不必要的交通拥堵的做法。但这个差别收费如何收,程序是否正义,相关标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公正、公平,这却是一个事关每个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就此,政府主管部门对差别收费进行听证,悉心听取市民的意见,实乃民心所望,正当其时。
作为一名车主,我还关心这样几个问题:当我缴纳这笔停车费之后,这笔费用将流向何处?是归社会所有还是成为政府财政资金?抑或是划归个别部门支配?这些都是亟待告知市民的事。要知道,针对占道停放收取的费用,它不仅是笔巨款,更是一笔通过道路这种公共资源换取的收入。换言之,这笔钱是“公款”,有关它的流向、用途,必须让市民知道,并促进市民的总体福利。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当这笔费用收来之后,期待政府部门能将这部分费用公诸社会,让这笔费用流向、支配透明化,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事实上,公开这笔费用,符合我国去年5月1日起实施的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这不但能保证市民的知情权,更能反过来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经费的透明度,进而利于依法行政。此前,针对北大3位教授要求公开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收费数额、流向等信息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在15个工作日内就依法给予答复了,这是先例。在此,我们同样期待负责管理占道停放差别收费费用的政府部门能从善如流,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所收取费用的去向、用途。如此,必将获得市民更大程度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