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专访]德国汽协前主席:2年后德国车市再回春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09月23日15:05
来源:搜狐汽车
    【编者按】2009年9月23日,2009中欧汽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欧洲汽车业各领域的权威和专家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与会者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提供案例介绍以及精辟见解,为国内车企成功开拓欧洲市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以下为搜狐汽车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前主席、德国Autovalue总经理Dr.Bernd Gottschalk的现场专访实录。

图片

   本网编辑采访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前主席Dr.Bernd Gottschalk

  搜狐汽车:德国的汽车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呢?

  Dr.Bernd Gottschalk:现在德国的车企业能够度过这个危机,虽然说我们目前有经济的危机在,但是我们估计还是能够达到375万的销量,但是可能只到2010年。因为在2010年的时候,有人估计整个德国的销售量会下降很多,会到280万左右。但是我认为到2010年应该会是最低点,2010年过后整个汽车产业一定会再度回春,甚至会比在危机之前还要更好。

  搜狐汽车:刚才在Gottschalk的演讲里面,我们也听到了,中国车企进入欧洲有两个捷径:一个是仿造日本进行长期的投入;第二个是说收购欧洲的一些资产。中国的网友对这个非常感兴趣,可不可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两个进入的路径?

  Dr.Bernd Gottschalk:我现在就是把那两个问题截成三点来说,第一点觉得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可能会花很久的时间,就是日本这样的长期计划,现在很多中国企业也打算这样子做的,以长久的一个计划来全球发展。

  第二个,我觉得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也就是说,现在目前在所有的危机当中,在欧洲等国很多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现在他们在经济上很衰弱,他们非常需要有外来的援助。中国目前也已经随时准备好,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也想买下目前比较微弱的企业,比如像北京汽车跟瑞典豪华跑车制造商科尼赛克集团合作来买下萨博这个品牌。我相信上汽也已经准备好了,来参与国际并购的计划。我认为,吉利也已经准备好了资金,这三家企业应该很快就会有大的合作了。

  第三点,我们不要忘记,其实中国可以跳过很多个阶段直接到达其他国家目前所到达的最后的阶段。他们有很多最新的技术,中国的这些企业甚至对电动车是非常了解的。比如说比亚迪比亚迪它们不但能够制造在价格上很有优势的产品,而且他们在能源上也是非常的节约,他们的品质是能够给予消费者很好的保证,而且他们的技术也是非常好的。正是因为他们有对电池了解的特殊背景,所以我相信比亚迪这样的技术含量和他们发明的产品很快就带进了欧洲,而且在这个区域里他们比其他的厂商更成功。

  搜狐汽车:昨天我们在采访马斯特博士时,他表示,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点就是有一个好的时间;第二点就是它要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外形的汽车您认为现在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进入欧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Dr.Bernd Gottschalk:我觉得一般来说这些厂商,当他们觉得时机对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去推出他们的产品。但是在推出产品的时候更需要注意到的是,可能他们觉得除了整个大的时机是对的之外,还要知道如何去迎合,比如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以及消费者的喜好。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希望自己是越快越好,因为最快的不见得会带来最好的效果。我觉得中国现在的车企已经准备好了想要到国外去。如果你们的技术含量已经准备好了,还有销售的网络也必须要事先布置好,还要在国外展开一个新的销售,还要展开新的布局会非常的艰苦。因为中国的汽车企业还是非常的年轻,到了欧洲这样子一个成熟发展的市场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见得只是在产品本身方面,会在你的管理,会在你的营销网络上面也是非常的困难。如果说,当时机对的时候一定要进入,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备齐。

  搜狐汽车:那如果中国车企真正的收购了欧洲一家汽车资产的话,那他们现在有能力运营这些汽车品牌在欧洲或者在世界范围内,它们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呢?是不是有文化的困难,有员工安排困难,还有一些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

  Dr.Bernd Gottschalk:欧洲它是另一个世界,甚至是与中国非常非常不同的一个世界。但是,不管是欧洲的车子来到中国,或者是中国的厂商来到欧洲都必须要互相的学习。所谓的互相学习并不是说要放弃自己的文化。在德国这样的地方,它的工作环境非常的不同,他们在一个厂商里面工作的员工他们可以共同的来决定一些公司的事情和方向决策,而且他们员工有自己员工的协会,所以他们也会有比较大的权力跟影响力。新来到欧洲的这些厂商必须要适应,并且要很正面的去面对这样的环境。

  管理文化方面欧洲的确是很不同的,如果想要成功你一定要有非常具有高素质、高智慧的工程师。但是这些工程师他们很习惯能够有自己决定事情,能够有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所以必须要习惯于这样子的互相共处的方式。但是,不管是自由思想的幅度是怎么样,他们共同的目标还是这个公司所定出来的一个目标。

  我觉得其实中国人学习的很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并不是学不会,而是愿不愿意学,如果想要学的话,只要花一点时间就可以适应这些文化跟环境上的差异。我建议每一家公司如果要到欧洲去的话,应该要聘请一位欧洲联盟的一位代表,由他在欧洲为这个公司来做协调跟谈判。同时,也一定要找到适合的咨询。这个咨询是包括了政治、社会以及法律方面的。

  搜狐汽车:很多中国的车企,包括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在进入欧洲市场的时候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与会的这两天我也问到很多零部件的代表,他们说最大的问题其实不在于零部件的质量,在于进入欧洲法律的程序。现在德国以及欧洲是不是统一了在汽车汽车零部件进口方面的一些法规。也就是说得到一个国家的允许,就能够进入到整个欧洲市场,有这样的法规吗?

  Dr.Bernd Gottschalk:欧洲今天是一个联合起来的区域,其实他们的法律条件,他们尝试在把法律条件整合,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它其实已经是越来越同化了。如果你得到了一个国家的允许进入的话,那在欧洲就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每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以及每一个国家跟你合作的厂商都是有他们自己的要求,就像是在南意大利和北瑞典也许他们的销售商或者他们的工厂都是有自己定的规则,这些是必须要了解的。

  价值链在亚洲和欧洲之间也是有差异的。这个几乎有70%都掌握在供应商的手中。如果在德国以这样子的一个比例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德国的供应商和OEM,他们需要比较大幅度的决定权,就是他们同时决定一个政策或者为走向的力量。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是一个难点。

  搜狐汽车:大家都知道,在最近的金融危机环境下,全世界的汽车销量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是下降的,只有中国在世界唯一一个汽车销量是上涨的情况,您觉得中国在将来的全球汽车产业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对中国市场在未来的预期?

  Dr.Bernd Gottschalk:这次的金融危机汽车工业来讲是史无潜力的,这次在金融危机前当中唯一幸运的就是中国,这对于我来讲这是一个迹象。当每个人都在讨论中国是不是做的最好,我们有办法反思这次的金融危机吗?当大家还有这样的疑问的时候,汽车工业方面中国得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对中国来讲,它可以把中国推向在世界最好的位置。现在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中国不是单单只是一个最大的单一市场,它也会变成全球很活跃的角色跟参与者。

  搜狐汽车:如果中国车企想办法要进入欧洲市场的话,那么Autovalue这个公司会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为这些公司企业?而它在中国市场的目标又是哪一类的企业?是合资公司,还是自主品牌的公司?

  Dr.Bernd Gottschalk:我是这家公司的发起人,我有20几年的戴姆勒集团工作经验,有11年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主席。我觉得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我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方面我认识很多供应商以及OEM,也包括一些政治家,还有银行也在我的人际关系网里面的。我可以告诉中国厂商怎么样来生产我们的产品,消费者的心态跟习惯是怎么样子的。还有就是技术的趋势目前是怎样的。我比较具体的能够提供的就是战略方面的资讯。或者有一家公司它想要并购欧洲的一个供应商或者生产车子的厂商,我跟他合作的伙伴,合作的公司也可以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搜狐汽车:谢谢!

  

(责任编辑:陈昊)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