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汽车与我六十年":80年代汽车生活天壤之别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09年09月24日08:1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综合报道

  人物名片

  姓名:彭建国(化名)

    职业经历:军人,公务员

    关键词:少年开车撞墙 开进口车闹笑话

  1980年代,人们对于汽车的记忆仍是无尽的遥远,它可能是身份的象征,也可能是一种职业。

那个时候,城里的上班族还骑着色彩单调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拥有一辆私家轿车代步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如今,司机已不再是一种职业,汽车也不再是领导干部的身份,更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而彭建国可以说完整地经历了这个让人羡慕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已经开始和汽车打交道。

  莽撞少年 开车撞了墙

  “记得我第一次开汽车那会儿还没有上中学。”现年50多岁的彭建国,家在郑州市红旗路某家属院,谈及自己十四五岁的那次驾车经历,他至今都难以忘怀。“当时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比我大的一些学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辆南京产的跃进牌大货车,我就跟着他们学车。我个子小,坐在驾驶席上后背都靠不到座椅,脚刚刚能踩得着油门,刹车都够不着,就那样我把车给开动了。”彭建国的那次开车经历最终以把车子撞到墙上而结束。“说实话当时我就是觉得汽车很神秘,怎么给点油就能跑呢?”

  就是这次不成功的开车经历却让彭建国彻底“迷”上了汽车,后来他的人生经历更是跟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1972年应征入伍后,在部队做车辆维修工作,开过北京吉普212、嘎斯51、嘎斯63、嘎斯69、解放C10、解放C130等。退伍回来,因工作关系,他又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能够经常开到汽车的一批人。

  彭建国那时候无疑是很幸运的,“80年代那会儿,人们除了能在大街上偶尔见到汽车外,更别提能坐坐轿车了,就是能摸一摸的都很少。”彭建国回忆说,“那会儿街上跑的车很少,所以很少听说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汽车撞死人,那更是很稀罕的事。”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除了上了级别的领导干部外,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坐轿车,轿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很神秘,很多人连摸都没有摸过。

  回忆起那时的开车感受,彭建国最大的感觉就是车子开不快,“当时开着北京吉普212在郑州市区跑,时速每小时四五十公里都很快了,再快了方向盘就发抖了,出了市区时速大都是70公里,偶尔跑到100公里时,感觉就像飞一样,车子都快控制不住了。除了当时车子的性能不如现在的原因外,跟当时的路比较窄、路况不太好也有很大关系”。

   想要学开车 自己找教练

  “那时候驾驶汽车是一门技术,司机更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彭建国说。

  但在当时要想学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办驾证必须要单位出证明,打申请才能去考证。一般一个单位如果有一辆车,那么这一辆车最多办两个驾证。”彭建国当时在部队考取有驾证,所以退伍后只需在地方换新证。虽然他没有再经历当时严格的考证过程,但却义务地为不少人当过“教练”。

  而他之所以为他人做“教练”,除了技术过硬外,更是当时现实环境促成的,“那个时候没有驾校,因此个人学车是没有师傅教的。按照当时的常规,一般学车的过程都是自己单位先出证明,然后个人拿着证明到车管所申请,之后需要自己找来老师傅言传身教,再参加相关考试。”“每个去参加考试的人,申请表上必须要有教练签字才行。”彭建国还记得他当时的驾证号是1800多号。

  初开进口车 笑话一箩筐

  彭建国开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进口轿车是一辆全进口的普桑。在他的印象中,那是1982年的事。

  “记得这辆车到单位后,单位的领导挨个坐着感受了一遍。”想起刚开上那辆车的事,彭建国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会儿的车子没说明书什么的,结果开车时还闹了几个笑话。”

  他记得开着车去加油时,加的还是最好的70号油,“那个时候,一升油也就是5毛3分钱,一般的车都是加50号、55号油,但在加油时,我拧来拧去就是打不开油箱盖,后来才发现,要把车钥匙插进油箱盖那锁才能打开。”

  还有就是第一次打车时,他拧了下钥匙没打着车,之后继续拧,可车子就是没反应。“这新车怎么就打不着了?反复研究才知道,普桑的点火系统有自我保护设置,拧动钥匙打不着车时,车钥匙需要退回到断电状态,然后再拧动才能打着。”

  在他的印象里,像普桑车这样的进口轿车,1985年之后尤其多了起来,当时街上跑的为数不多的轿车中进口轿车居多,主要是丰田皇冠菲亚特、苏联的拉达、伏尔加、华沙以及达奇亚、白如、菠萝乃次等轿车。“当时进口车中有不少是通过走私进入到国内的,不过通过正当渠道进口的车,车价在现在看来也不高。当时有一种菲亚特牌轿车(发动机是单缸,车很小,就像奥拓,价格就几千元人民币),也就是两大麻袋黄豆(东北产的专门出口的大黄豆)的出口价格。但这个数字在当时对普通人来讲,那也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彭建国告诉记者,当时他的级别相对高一些,一个月也就是70多元的工资,普通工人一个月大都是30多元的工资。“大家的工资也就刚刚够吃饱饭,所以大家做梦都没想过自己要买辆车。”  

(责任编辑:杜伟)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