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带来的便利不应只是一时
无车日在国内遇到尴尬一面,据悉,22日广州无车日开展,“无车倡议区”内车辆稀疏,市民盛赞出行方便。而无法进入“无车倡议区”内的车辆纷纷驶入临近主干道,主干道更加堵塞。不少群众表示,希望无车日不是一场作秀,而是全民参与的活动。无车日的开展,显然对解决交通问题,仅是杯水车薪。
中国汽车文化的建设,更应该从方方面面,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它包括交通文化、安全文化、法律文化等内容,汽车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我们的汽车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国民享受汽车文明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应对汽车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还缺乏应有的自制力,在道路建设上、法律法规上、交通规则遵守上和汽车安全技术上,我们都有改进的空间,而且这应该是一场全民运动,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在相关领域的努力。
汽车文化建设需要各方努力
在交通文化方面,遵守交通规则是日常中最需要坚守的。在我国,驾驶员闯红灯、违规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屡禁不绝,开斗气车、开“英雄车”、开“霸王车”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低俗汽车文化的表现,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我国对于汽车的功能,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外,还“赋予”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实力的象征、特权的象征,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也将导致马路上的不平等、不和谐,这些观念也需要摒除。而行人也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比如乱穿马路,不走人行道,过马路不专心,边打手机边走路等,都需要相关人的改正。
在法律文化方面,杭州5.7飙车门事件发生后,正是因为法律中对于超速驾驶、公共危害罪等界定不明确,所以在判决上存在较大争议。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在8月份称,由她和国内知名专家参与起草和制订的行人保护法规已进行了最后的议稿,并在今年5月份上报给了国家有关部门,目前,行人碰撞保护的法规正处于等待审批的阶段。希望法规的完善给乘务员和行人更多明确的保护。
汽车安全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而在汽车文化方面,则涉及更复杂的问题。但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只有当人人都安全时,你自己才能安全。目前我国在汽车技术上,较关注乘务员安全,而行人保护被忽视。其实人任何时候都可能是行人,所以保护行人,也是构建汽车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据统计,200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每年有多达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中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人、车并行情况多,是世界上典型的以混合交通为主的国家,道路交通伤害中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
汽车工业发展与道路交通事故的居高不下,这是一对非常现实而又难解的矛盾。之所以难解,是因为在汽车工业大发展这突如其来的大好形势下, 与汽车相关的各方面建设没有到位,我国交通事故频发,正是因为在社会各方面存在操作缺失,汽车安全应该上升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人遵守的社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交通安全。
广汽本田秉承“为了所有人的安全”
各方的博弈中,汽车企业无疑是重要的一方,汽车安全技术的投入,是企业长久发展之本。一直秉承其“为了所有人安全”理念的广汽本田,在汽车安全技术和理念方面,就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2009年8月23日,广汽本田在天津开展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碰撞,在车型安全得到认可的基础上,将安全技术和理念扩展到行人领域,体现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理念。据了解,广汽本田旗下第八代雅阁、新飞度、锋范及新奥德赛均采用了Honda研发的G-CON(G-Force Control Technology)碰撞安全技术,即通过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行人及车辆的冲击力(G)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人员所受伤害的目的。
除了打造优异安全性能的产品,广汽本田还不遗余力地开展系列安全驾驶教育等普及活动。2007年以来,广汽本田面向员工及对社会开展的“安全中国行——广汽本田安全驾驶体验营”活动已培训超过千名车主。今后还会通过广汽本田特约店及与当地交警、驾驶学校等部门单位合作,帮助更多的车主树立交通安全及安全驾驶意识。
专家指出,“汽车产品真正有效的安全性能,不是消费者传统认识中的仅仅是装备安全,而应该是基于人本主义,从产品的安全设计出发,渗透至装备安全、环境安全、使用安全的体系性安全和从产品到应用中的整体过程的安全,并不是单纯某个点的安全。”面对部分汽车社会中的陋习,提升我国汽车文化决非一日之功,还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从而逐渐达到人、车、路完美而又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