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搜狐汽车讯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非常普及。在全球汽车市场,有70%以上的汽车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的。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贷款买车的比例已高达60%-85%,经济水平跟我们差不多的巴西在70%以上、印度在60%以上。
一、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人消费观念的现状是:“量入为出”仍然根深蒂固;偏好储蓄;不习惯花未来的钱;不懂得通货膨胀造成金钱缩水的危害作用;没有胆量借别人的钱消费等等。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对消费行为有明显的束缚作用。中国消费信贷比例低是中国人的观念带来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0%。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跟中国也是很相象的,仅40%左右,而全世界平均为70%。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会出现汽车消费高峰。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而平均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38辆,除北京等个别大城市外,均低于每千人141辆的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汽车消费潜能巨大,必将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对汽车消费贷款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的主体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如汽车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80%以上的业务是汽车厂家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做,我们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由商业银行在做。汽车消费信贷的实施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的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汽车消费信贷在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飞跃发展和汽车快速进入家庭上起到了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国外普遍在70%以上的贷款购车比例相比,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起步较晚,1995年中国刚刚开始进行汽车消费信贷理论上的探讨和业务上的初步尝试。自1998年9月,央行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1999年4月出台《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后,汽车信贷业务逐步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
进入二千年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的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50%左右。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需求,一些保险公司出于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考虑,适时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做法。
作为加入世界贸易WTO组织的承诺之一,2002年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开始进入竞争阶段。最明显的表现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已经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划分市场份额,银行的经营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片面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转变为追求基于总体规模效益之下的相对资金安全。一些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步较晚的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采取“直客模式”另辟蹊径。国内汽车金融市场逐渐向国际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当年底中国汽车信贷市场全面开放,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准在中国境内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从发展看,汽车消费信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1.个人信用体系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处于巨大的市场诱惑与信用化程度低下的矛盾之中,风险隐患难以预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矛盾,不仅造成时起时伏的不稳定、不健康状态,并且一直制约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在许多地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隐藏的巨大风险已逐步暴露出来。如购车者到期不还款,假贷、骗贷情况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质量。保险公司抽身车贷险,无疑是信用制度缺失的直接后果。消费者失信行为在汽车消费贷款中时有发生。此外,部分经销商出于自身利益需要,通过伪造借款人资料,与客户串通,办理假车贷、一车多贷等,将风险转嫁给银行。车贷坏账率居高不下,一度超过贷款余额的50%。因此,自2004年开始,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急剧萎缩,贷款余额逐年下降。2008年虽然有所反弹,但这种反弹主要依赖于汽车金融公司当年有318亿元的贷款余额。
2.法规制度很不健全
为促进和规范消费信贷发展,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有专门的《消费信贷法》,而我国不但没有一部专门的《消费信贷法》,个人信用立法也缺失,使得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我国有关汽车消费信贷的现行规定偏重金融领域,在车辆抵押和登记、违约处置等诸多非金融环节方面法规保障不力,束缚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汽车信贷消费领域巨大的诱惑力与高风险并存的状况制约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
3.汽车消费信贷体系尚在起步阶段
发达国家汽车消费信贷兴旺,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完整的汽车信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人信用制度健全、抵押制度完善,一切金融活动都在资信公司记录在案,并实行网络化管理,从而免去了银行鉴别申请人相关信息的繁杂手续,不但节约了贷款成本,也使贷款手续简便化。
银行车贷的利率及门槛相对较高、手续繁琐、杂费较多。据了解,银行车贷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首付比例为两到三成,贷款平均利率大约是基准利率的1.4倍左右,优惠利率最多下浮10%。而房贷利率最低可为基准利率的七成。同时,银行贷款买车,除各种费用较多外,有户籍限制,同时还要求提供房产等固定资产证明。向银行申请一笔贷款,往往需购车者提供有效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单位证明等十余种证明材料。如果选择信用担保,还必须提供担保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纳税单据等十余种证明材料。在办理过程中,还要经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核,以及办理新车牌照、抵押登记等多道程序,致使客户从支付首期款到提车要等上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另外,消费者在获得贷款前还要支付保费、担保费、抵押费、验资费等高昂的附加成本。
与此同时,更为困难的是,客户即便完成了各项手续,银行也不一定能真实地评判出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全国联网的汽车登记系统,也使银行贷后跟踪监控环节薄弱。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缺乏个人消费信贷的担保及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借款人违约或车辆抵押物纠纷,不但银行耗时、耗力,法院还得介入,如此等等,都限制了车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由于税收、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相关社会体系、社会制度的不配套,银行很难得到借款人的真实收入资料。使银行不得不对借款人的贷款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这又直接导致了贷款手续繁琐,贷款审批期限的延长和贷款期限的缩短,从而挫伤了消费者贷款购车和特约经销商配合银行开展汽车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而汽车发达国家的汽车信贷体系将汽车商和汽车金融公司融为一体,具有汽车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汽车专业信贷公司配合品牌促销、进行车贷利率分档、开展国际流行的分期租赁汽车业务,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合算的选择,进而做到拉动一个品牌的销售和扩大市场份额。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汽车信贷销售要求融资机构具备很多的专业知识,而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汽车消费贷款的银行几乎没有或很难达到所需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5、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和能力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当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突出问题有以下:
首先,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且成本较高。过去,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接受股东存款和向金融机构借款,2003年中国银监会发布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但至今还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发行金融债,仅有个别汽车金融公司试点发行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
其次,依靠银行批发贷款的汽车金融公司,面对高企的资金成本,只能将车贷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汽车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完善,融资租赁业务难以开展。融资租赁的法律特征是由出租人购买汽车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因而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汽车购买人即所有权人是出租人,汽车所有权属于购买方即租赁公司。由于承租人没有车辆所有权,因而在办理机动车辆登记证、行驶证和核发车牌等手续上难以操作。
再次,汽车生产厂家认为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放主体应该是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汽车金融公司总资本也仅有人民币300多亿元,而这300多亿元基本已经发放出去了。虽然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债券,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成本都很高,汽车金融公司发行过债券与到银行拆借的成本差不多。因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过债券,所以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信贷金额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这主要是外资不肯大额投资,才造成中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少的现状。如果各家商业银行不作为汽车消费信贷的主力军,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就无法成为汽车市场的推动主体和最重要的支撑力量。
6.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和风险化解能力存在明显缺陷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一是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的模式,没有确定哪一家来经营管理风险,这种模式虽然有保险公司参加,但缺乏对风险的管理和化解的能力。二是以汽车经销商为主要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模式,虽然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卓有成效,但难以推广,因为它只限于少数有实力的、有规模的、经营好的汽车经销商,绝大多数经销商没有承担能力。三是以保险公司为主要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模式,目前许多经销商资金有限,保险公司既要化解风险,又不想放弃市场,只好自己承担风险。这种模式在业务量小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尚可维持,一旦业务量大,保险公司无论从财力、人力、精力和经验上都难以承受。四是以银行为主要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模式,从长久看,这种模式不能持久。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担保方式主要有3种,即抵押、质押和第三方担保。但是,现实情况是,有条件以房产物业等作为购车担保的仅占少数,大多数贷款人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全面完整的质押和抵押财产,同时,在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时手续又较为繁琐。另外,有能力担保的单位和个人往往不愿意提供担保,也使贷款人无法或很难申请到银行贷款。在保险方面,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履约保证保险》中的一些条款对贷款人不利,影响其业务开展。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消费信贷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也导致一些保险公司退出汽车信贷市场。
三、对汽车消费信贷调整的建议
1.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体系
第一,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强调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要具备一整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通过社会专业分工,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应包括个人资信水平调查与评价(贷前)、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贷中)和个人信用风险处置(贷后)三个组成部分。
其一要把握与汽车专业服务相结合的特点,汽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化售后服务予以支撑,在实现了服务营销的同时,可以非常巧妙地完成个人信用状况的监控。
其二要完善个人资信状况的实时监控、信用记录的即时生成和修正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系统。这种信用等级记录,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状况的变化,并可以处置可能形成的风险隐患,防止赖账现象的发生。
第二,建立以信用卡为核心的消费信贷体系。商业银行可以在实行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实现行际联网,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使银行在掌握相对真实的个人信用状况的前提下,建立以信用卡为核心的消费信贷体系,在建立个人消费信贷客户经理制的基础上开展客户信息管理。
第三,成立个人资信体系。建立这一体系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由政府牵头,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成立个人资信公司,实行个人信用计算机联网查询,为银行选择客户和减少消费信贷风险提供可靠的保证。
第四,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名目的骗贷、赖账现象,以维护汽车信贷市场的稳定,降低或分散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
2.建立专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中介机构
我国85%的金融信贷来自于银行,最开始只允许4大国有银行来从事汽车消费信贷。如果银行法不允许银行把它所掌握的个人信贷信息提供给个人信用征信行业的话,个人信用体系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
针对当前汽车信贷消费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无论对保险公司、银行还是对汽车经销商来说,承担风险管理的职责都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推动汽车信贷消费市场的深入发展,可以建立专门的对汽车信贷消费风险进行管理的中介机构。这个机构可以通过专门收取服务费用,接受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委托,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评价,并对信贷、保险合同的履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3.扩展、完善汽车信贷模式 大力发展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目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在我国具有明显的行业垄断性质,几大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而又自成体系,实行独家经营,致使银行间的竞争不能有效的展开。没有竞争力的市场垄断严重阻碍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各个银行的汽车信贷业务不但没有得到扩展,反而处于萎缩状态。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满足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就必须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向国外金融机构开放市场,实现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培育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汽车金融服务除了购车信贷这一核心业务外,还包括保险、金融抵押、商业融资等多方面的业务,使汽车工业尽快由单一的制造业转变为与金融、保险、服务业紧密结合的完整的现代化综合产业。
近日,央行联合银监会发文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这将直接降低汽车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汽车信贷消费。汽车金融公司是主要为汽车购买者及销售商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截至2009年7月底,我国共有汽车金融公司10家,资产总额为378亿元。
目前,相比商业银行贷款,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利率要高出不少。相比银行贷款,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购车手续更加简洁,并且具有灵活性,只要经考察达到公司所制定的标准,便可以提供贷款。另外,由于汽车消费信贷风险较大,贷款期较短,为保证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大多偏好“大”车。同时,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仍以合资品牌为主,因此,中高级轿车消费群体更容易获得汽车贷款,而有很大一部分潜在中低档汽车信贷消费需求尚未得到释放。而随着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金融公司的成立,预计部分潜在中低档汽车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中低端汽车市场将因此而有一个较大增长。
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高于银行利率的现象,主要是国内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有限。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只能靠拆借市场和股东的出资作为资金来源,这种资金募集方式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根据2008年银监会发布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等。据央行、银监会联合公告,符合条件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发行金融债券。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债后,融资成本将降低,规模也很快能上去,有利于拓宽其融资渠道,使汽车信贷消费市场受益而推动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开展,进而促进国内汽车消费需求,支持汽车产业振兴。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在第四部分“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大力扶持汽车消费信贷及汽车金融。3月30日,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就促进汽车消费提出五个方面共十四项要求。其中在第五方面,即“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中提出三项举措。
一是支持发展汽车信贷消费。推进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制订工作,完善个人征信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新车和二手车消费信贷业务,创新信贷产品,简化信贷手续,根据借款人还款能力、资信状况等风险因素确定个人汽车贷款利率,不断扩大汽车信贷消费。
二是加大对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机构根据信贷原则和汽车流通企业的特点,制定差别化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汽车流通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
三是加强汽车金融服务配套制度建设。稳步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与汽车消费信贷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汽车消费市场平稳发展。
鼓励汽车消费信贷,作为政府“救市”措施的一部分,必须设法降低贷款利率,才能降低汽车消费的门槛,加大汽车消费信贷的比例。这就需要大力扶持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汽车消费信贷,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鼓励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以极高速增长,汽车超前透支消费是其主要的原因,这很可能造成2010年汽车市场增长率很低。如果汽车消费信贷不能有力推动汽车市场,那么很有可能汽车行业不能推动明年国民经济增长。
4.为配合汽车下乡,应立即开展专为农民买车的小额汽车消费信贷
为了更好的贯彻反哺农业的政策,加速农村的现代化,中央制定了“汽车下乡”政策。今年三月份和四月份,下乡的汽车销售极其火爆,以后农民购买汽车的热潮已经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农民手中的钱比城里人少得多,而不是农村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为了能使农村发展得更快一些,特别需要加速农村汽车市场发展。在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没有广泛开展时,就应该首先考虑发展针对农民自谋职业和创业的汽车消费信贷,建议这种小额汽车消费贷款的最高限额为3万元,最长还款时间为5年,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可以用基准利率贷款买车,以便减轻农民的负担。如果有必要,还应该在今年年底将出台的,新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中特别规定,农民的小额汽车消费信贷,国家另外给以银行补贴1-2%的贷款利息,使银行对发放给农民的小额汽车消费信贷积极性更高,才能使农村汽车市场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分析和建议,仅供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调整该项政策时作为参考意见,我们愿意和各方厂家人士做更深一步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