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谈
在经历了轿车进入家庭之后8年,汽车市场再现“买方市场”。
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感受到,买车和买房呈现出同样的景象,那就是拿着钱买不到东西。汽车行业伴随着全年超过40%的同比增长率,甚至达到了历年同比增长最高的纪录,令所有行业人士大跌眼镜。
车市的神奇表现再度证明了在中国市场的几个朴素真理:1、行业预测几乎就是胡扯,因为即使是深耕汽车业数十年的专家和企业家也无法判断车市未来,哪怕半年后的趋势;2、政策因素对于消费的拉动作用极其明显,这应该是中国车市的一个最典型特征;3、中国的消费潜力深不可测,在年销售超过1300万辆的同时,中国每千人里汽车保有量不超过30辆,美国这一数字超过了700辆。
是车、房等同于现代生活代名词的消费理念铸就了今年车市、房市的“增长神话”,政策实际上起到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催化剂作用,因为刚性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问题是,现在拿钱买不到车的实际情况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困扰:买不到房还可以理解,但买不到车着实有点想不通。
确实买不到车,不是厂家不愿意卖,而是没有车。从上述第一条结论就可以知道,没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在去年相信今年车市能够增长到如此地步,所以在去年下半年都调整了今年全年的生产准备。生产一辆汽车不同于生产一个打火机,需要对零部件供应体系以相对较长的生产准备,通常是在半年以上。因此,汽车企业的计划性极强,即使市场发生变化,但生产计划已经制定,也只有“坐看潮起潮落”。
所以从今年年中开始,汽车主机厂纷纷开始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但由于害怕明年因为政策调整而导致车市大起大落仍选择谨慎乐观看待车市增长,通俗来说就是车市的井喷状实际上并未让汽车企业放胆生产,而是让他们更加谨慎。因为2004年和2007年的车市寒流所带来的伤口是每一个汽车企业负责人都有切身之感的。
车市井喷与汽车产业生产规律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今天“买方市场”的出现,但这一情形不会持续太久,原因在于,我们的汽车消费需求并不依赖于某一年的GDP增速,而是依靠历史积累。简单说,就是攒够了钱才买车,而不是因为今年钱多才会买车,所以从供应方来看,产品供应虽然有计划,但仍会在明年加大生产,产品短缺的现象在明年一季度就会结束。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产品短缺提高了消费者买车的价格门槛,因为经销商纷纷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加价;但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来看,又是一桩大好事,因为相比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产品,自主品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更强,也更迅速,买不到大众、日产、本田,买一辆奇瑞、吉利或者比亚迪也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