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世界第一
但“中国车”品牌尚未打响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业近年来取得超高速发展。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得益于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中国以1364万辆的销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大国,中国汽车市场受到全球空前关注。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乘用车,合资品牌依旧是主导,仍没有形成对“中国车”概念的明确认识。“中国车”品牌竞争力的弱势地位,与世界第一大市场形成鲜明的对照。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应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使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现阶段是提出、打造并打响“中国车”概念的关键时期,国家应提升到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1. “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政府已有意识在全球打响“中国制造”品牌
“中国制造”已遍布世界,“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当代全球经济最具象征性的词汇。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扩大和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商务部牵头制作的一则主题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30秒广告,在全球主流媒体播出。
“中国制造”不仅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群即“中国车”,可以充分满足更广泛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也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荣耀感。
2. 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中国车”品牌急需快速突围
中国汽车制造业虽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战略产业,但其中“中国车”还不是主流,合资品牌依旧占据主导,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虽在提升,但在品牌消费环境、核心技术、利润水平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如不能真正打响“中国车”概念,中国汽车就谈不上参与真正的国际竞争,难免沦为他人的制造基地。因此,汽车制造必须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打造“中国车”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与“德国车、日本车、美国车”等相对应的“中国车”概念,在市场上逐步扭转“中国车”品牌形象。
3. 自主品牌品质提升迅速,已具备打造“中国车”品牌的基础
“中国车”决不是低质低价的代言词,高品质是塑造“中国车”品牌形象的基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不断完善生产研发体系、提升制造工艺水平,优秀的自主品牌产品品质完全可以和合资品牌相媲美。如长城汽车一直坚持以全球化标准设计、研发、制造产品,并于2009年率先实现了4款主要产品(炫丽、酷熊、哈弗、风骏)通过欧盟VCA整车型式认证,充分说明自主品牌汽车品质能够肩负把中国制造、中国车品牌推向全球市场的重任。目前,长城汽车已在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中国汽车的良好品牌形象。
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中国制造重任在肩,把“中国车”做大做强,是中国汽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当前国际汽车产业巨头纷纷陷入发展困境,而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空间无限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打响“中国车”概念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突破口。应从国家产业品牌战略高度,重视“中国车”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定位和发展规划。
目标: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 把“中国车”做大做强
1. 打出“中国车”概念,重塑自主品牌品质形象;
不是所有“中国制造”汽车都是“中国车”。“中国车”也不是简单的自主品牌的概念转换,“中国车”首先要代表着高品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车”进行概念设定:首先拥有中国的自主品牌和一定比例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工艺先进性,满足国家产品质量标准,适应中国市场或目标出口市场需求。
通过“中国车”概念的打造带动研发制造服务品质的提升,使自主品牌在与“洋品牌”的抗衡中尽快建立起品牌的优势。
2. 敢于挑战洋品牌,通过“中国车”为“中国制造”注入全新内涵,能否重塑“中国车”品牌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到底在海外能走多远。
国家经济的竞争,也意味品牌的竞争,自主品牌的发展,可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这在汽车领域表现更为突出,不管是德国车、美国车,还是日本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符号和口碑。
通过实施“中国车”品牌发展战略,更新和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涵义,逐步改变“中国制造”存在的利润空间小、贸易摩擦多、知名品牌少、资源消耗多等问题,形成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汽车品牌。近年,长城汽车等一些优秀自主品牌经过不懈努力,已具备较好的品质基础,敢于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向洋品牌叫板,理应成为政府扶持“中国车”的重点对象。
3. 设定“中国车”国内市场目标,每年增幅10%,直至达到70%占有率
汽车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重要的支撑点。虽然2009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457.7万辆,在乘用车销售市场占据超过44%的份额,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然面对来自合资品牌的新一轮挑战。
建议国家设定一个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的发展目标。根据一些汽车制造大国的产业发展经验,建议自主品牌应占到乘用车市场份额的70%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扭转中国汽车产业的“万国博览会”局面,才能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汽车强国,并为“中国车”的全球品牌塑造奠定基础。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想真正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站稳脚跟,除了需要自身努力增强软硬实力外,呼吁政府和社会也一起携起手来,加强组织、管理,形成合力,为“中国车”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一些优秀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品品质基础,并敢于向洋品牌叫板,国家理应扶持其做大作强,从而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打响“中国车”品牌。基于此,建议国家尽快完善与扶持“中国车”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并呼吁全社会关注、关爱“中国车”,从各个环节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4. 建议明确“中国车”的定义,实施“中国车认证企业目录”认证管理体系;
要明确定义“中国车”概念,并制定“认证体系标准”,针对符合“中国车”定义的企业进行评审,将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企业列入“中国车认证企业目录”,目录中的企业作为政府采购、政策扶持的对象,政策实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关于建立“中国车认证企业目录”认证体系,主要围绕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质量控制体系、车辆安全、环保、能耗、质量、服务以及品牌力等方面,对符合“中国车”定义的汽车企业进行评审和考核。
通过“中国车认证企业目录”的颁布,“中国车”将作为一种品牌荣誉存在,将促进企业技术研发、质量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进步,确保不断提升“中国车”的品牌形象,并为政策支持明确的依据。
5. 建议对通过“中国车”认证的自主品牌,国家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国内消费者购买“中国车”;
建议国家对于通过“中国车”认证的自主品牌在购置税等税收方面予以相对于其他车型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加大融资和信贷支持。
6. 建立支持企业投资研发和应用创新技术的政策体系,鼓励自主品牌车企进行技术创新。
成立国家“汽车自主研发奖励基金”,对重点项目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支持。建立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研发为主的政策体系,在企业研发设施、技术引进方向予以支持,如给予经费支持,以及对投资于技术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项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如新技术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
7. 建议政府将支持“中国车”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以主导角色运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在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方面进行联合开发活动等
建议政府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除进行政策引导外,要加大主导力度,加快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以国家级汽车研发中心为核心,筛选出重点攻关项目,确定时间进度,并强化组织、协调和指导,采取企业集资、入股等方式,共同参与开发,建立开发产品平台,进而共同开发配套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配套总成。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提升技术水平。
8. 进一步加大和落实自主品牌政府采购政策;
建议政府采购进一步向优质的汽车自主品牌倾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把优先考虑采购本国技术和产品,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目的。如明确在公务车采购中的自主品牌不低于50%的比例应为资金比例而非数量比例,避免把价格作为采购必要条件排挤价格较低的自主品牌但增加采购成本的行为。
9. 做好国内国外的舆论宣传,为打响“中国车”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消费信心。
对比日、韩等国,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缺少应有的社会舆论支持。“中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议媒体多向消费者传达关于“中国车”以及国家鼓励和支持消费的积极信息,在各级政府中,倡导节约行政成本,倡廉务实、支持“中国车”为导向,以乘坐和宣传中国车为荣。建立一个公正、有利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消费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