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北京奔驰比喻成一架飞机, 2009年它已经脱离廊桥,2010年将进入跑道,2011年就将可能起飞
高管临危受命在汽车行业并不鲜见,但能将企业带出泥潭则比较鲜见。
2009年,司卫带领下的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营销工作终于有了真正的起色——奔驰C级轿车独撑场面全年累计销售超过1.6万辆,同比增长156.3%。
司卫上任后有两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卖好C级车,其意义不仅在于令北奔首次盈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加强了德方的信心,为顺利引进后续产品铺好道路,甚至有可能改变奔驰的投资行为。
而他的另一大任务就是理顺中德双方的关系,这主要包括调整生产模式,掌握销售主动权等。2009年,北汽控股加强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已经大大加强。司卫在其中的沟通起了决定作用。
一是,曾在国际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司卫申请进口C级车弥补国产的空缺:在去年5、6月份时就开始向奔驰总部申请4000辆车救急,9月份2000辆进口车就到位了。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当时国际的产能也不足,但是奔驰总部听取了我们的计划,才给我们挤出来这么多,说明整个管理层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比以前大有提升。”而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司卫在努力改变德方对中国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的顽疾,推动了奔驰C级和E级车的本土化改进。同时,2009年在只有一款C级轿车可卖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同伴们积极推动渠道“练内功”,抓经销商培训,提高经销商的销售能力。
2010年2月,外表严肃、不苟言笑的司卫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现得颇为幽默。他说:“如果将北京奔驰比喻成一架飞机,那么去年它已经离开廊桥,今年将进入跑道,2011年就将可能起飞。”
今年北京奔驰将凭借什么打下基础,进入2011年的爆发期呢?
1月底,北奔完成了更名,“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被调整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英文简称也从BBDC变成了BBAC。北汽彻底甩掉了克莱斯勒的阴影,所有精力将集中在奔驰上。
产品方面,奔驰C180和加长新E级都将引进。前者无疑将继续扩大销量。后者在全球是商务、政府用车的主流产品,其引进可以引领奔驰品牌回归主流。
司卫同时将不用担心产能方面的限制。加长奔驰E级车采取PBP的生产模式,国产化率达到40%。这意味着以后新E级的销售将有望摆脱德国产能的限制,逐步实现自主化生产,而克莱斯勒的生产线改造完毕之后,C级和E级总共可以达到5-6万辆的产能。
不过,司卫也会面对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如何降低国产化的成本,保持盈利水平。因为以前采取CKD的生产模式,零部件通过德国来采购,基数很大,所以价格低;但是现在E级采取PBP生产模式,有一部分零件在国内采购,尤其是生产初期,采购基数小,单位价格不一定比以前低。
其次,作为一个新兴公司,北奔的增值服务在过去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但是去年的金融措施成本较高,如何与银行、金融公司等服务商探讨出更有利的金融模式,对司卫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他透露,“我们的合作伙伴奔驰金龙已经拿到了租赁执照”,这是在为今年即将实施的大客户政策做准备,因为加长奔驰E级车一部分重要消费者都是大客户。
这是加长奔驰E级车从奥迪口中争食政府采购的美餐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北京奔驰如何塑造加长奔驰E级车的高端公商务车形象,这是司卫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凡此,正如司卫所言,2010年北京奔驰不过是准备进入跑道,但是《汽车商业评论》观察到,司卫和他的左膀右臂——北京奔驰销售与市场部总经理李宏鹏和北京奔驰经销商网络发展与管理总经理方锦江,结成的不仅是北京奔驰更是业内艳羡的坚强营销组合,他们达成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不容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