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并购案与印度塔塔集团收购路虎、捷豹的案例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起并购案与印度塔塔集团收购路虎、捷豹的案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廉价”汽车收购了世界知名豪华汽车;都是通过融资方式以高于本企业市值的价格进行收购;收购方均来自于汽车发展最迅速的金砖四国;都以较低价收购正处巨大亏损的汽车品牌,沃尔沃收购价为18亿美元,路虎、捷豹的收购价为23亿美元。
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路虎后就通过缩减产能,削减成本的方式来“瘦身”,而中国吉利则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强身”方法降低成本。按照吉利的规划,吉利将成立沃尔沃中国公司,逐渐实现北京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年产30万辆,未来5年沃尔沃全球产能增加到90万辆;沃尔沃原有20大零部件供应商将有16家在中国设厂,中国采购比例每年将提高8%,5年后超过40%,以便5年内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零部件出口每年带动40亿美元;研发方面,除总部保留在瑞典外,还将在中国增设一个新研发中心,该中心拥有来自沃尔沃和中国本地的工程师,两个研究中心全球化合作,降低开发成本。总之,吉利与塔塔的最大差异在于,吉利的并购是将整个汽车产业链引入中国,利用中国市场低成本优势,通过产量提升缩减单车成本。
相比而言,笔者认为吉利扭亏为盈的经营策略更值得赞扬。虽然目前还不知沃尔沃改换东家后的发展情况,但从对品牌的未来谋略上吉利已比塔塔更胜一筹。首先,将主战场转移到市场潜力最大而又最熟悉的中国市场,避免了因文化差异在劳资、环保、法规等方面产生摩擦而拖累企业发展。其次,现阶段具备扩充产能、降低成本的市场环境。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特别是豪华车市场获得了不可多得的良机。据悉,2009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超过13万辆,宝马销量超过9万辆,而奔驰在中国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沃尔沃也同样在2009年引人瞩目,全年销量劲增近80%。
虽然20年前汽车行业进行的大规模并购,到最后只有少量品牌获得了更好发展,更多的品牌则不得不面临再出售或倒闭的尴尬。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虽然让人感到吉利有些“不自量力”,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也许只有通过国际联姻的方式,帮助中国汽车企业迅速搭建起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的平台,才能让中国汽车工业更好地把握住市场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