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09年的中国车市,媒体用得最多的词语是“井喷”或“飙升”。当然,这的确是对产销两旺的车市局面的一个概括。然而,在今年5月当车市稍稍退烧后,冷静下来的你或许会发觉,另外一个词语的形容更加精确,那就是:野蛮。
也许如郎咸平所言,当包括北美、日韩以及欧洲的汽车市场都因为金融危机影响处于深度萎靡状态,而在国内车市却如同打了鸡血般持续亢奋。这个时候我们只能说我们的表现不正常。2009年,车市如同眼下的气候一样反常,已经没有了所谓的淡季、旺季之分,全年1到12月全部处于旺季。
野蛮的效应还在叠加。消费者们的疯狂购买深深刺激了饱受产能困扰的国际汽车品牌与汽车生产企业,于是,又一轮野蛮开始了:从2009年开始,包括大众、丰田、福特与日产等一线车企,与更加冲动的自主品牌们纷纷砸下数十亿的资金,开建第二甚至第三工厂,而年产量也从常规的20万、30万辆,纷纷向60万、80万甚至100万辆年产能“大跃进”。在北京车展现场,一自主品牌负责人红了眼地对现场记者喊道:中国车市的规模容量是1年3000万辆!天,要知道疯狂的2009年也不过1350万辆。真要是实现了3000万辆,那个时候不知道多少城市的道路堵成什么样子?
车市现状
合资品牌
大手笔扩张产能
2009年车市,许多汽车企业是“野蛮的”。
蜂拥而至的订单完全打乱了他们的阵脚,不少消费者至今依然在怀疑汽车厂家的诚意:是不是又在故弄玄虚“饥饿疗法”?这次,“饥饿”是肯定的,只不过不仅仅是消费者饥饿,就连汽车厂家自己都是饥饿的!眼睁睁看着现车无法交付造成订单流失、客户忠诚度下降,车企负责人的焦虑绝不逊色于等待提车的消费者。从2009年开始,车企的一轮野蛮增长来势汹汹:
东风本田发布了产能扩张计划,启动了第二工厂的建设;而大众更发布了“南方战略”,直接投资16亿欧元进军日系车企的“大本营”———广东,一期佛山工厂产能就惊人达到30万辆!而日系车企自然不甘束手就擒,东风日产再次投入50亿在花都兴建其第二工厂,其规模达到24万至沓来辆,加上在花都已有的生产线与襄樊的产能,日产将其极限直逼百万辆大关;实力雄厚的上汽也不甘落后,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都有相应的扩充计划之外,上汽自主品牌也规划了庞大计划,将分两期建设自主品牌基地,耗资近70亿元。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大手笔的扩张,距离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相隔不到1年时间。换句话说,2008年底车企们的小心谨慎,仅仅1年之后就变成了集体冲动。直至眼下,不少国际汽车品牌依然在调整全球布局,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市场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汽车品牌在这些国际车市的策略大多采用的是谨慎甚至保守的策略。而如此密集、快速且大规模的调整产能,只出现在了中国。
大众中国CEO范安德不止一次强调,过快地增长和过于热情的扩产,到头来风险极大。但有讽刺意义的是,大众自己也并没有停下大肆增加产能的步伐。从他的话可以看出厂家老总的矛盾心理,明知暗藏风险,依然扩产不怠。
自主品牌
扩张更加野蛮
在2009年,凭借着价格、性价比以及品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不少自主品牌逐渐找到了车市高销量的感觉。比亚迪、奇瑞、吉利开始同样遭遇产能严重不足的困扰。与相对严谨的国际汽车品牌而言,自主品牌的“野蛮”就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先让我们看看几家企业2010年的目标。
比亚迪:80万辆,比2009年翻一番!比亚迪09年销量到了40万辆,年底产就将提升到60万辆。如果要实现80万辆的目标,还需要将产能再增加20万辆。其新工厂并不能在明年建成,提高产能只能在现有工厂“挖潜”。如果其销量目标实现,产能可能还将是“瓶颈”。
江淮:30万辆,将是2009年2.3倍!据江淮轿车营销公司总经理王朝云介绍,09年销量估计为13万辆,新车和悦、悦悦明年销量目标分别为8万、5万辆,当前“老车”销量从13万增长到17万辆。合计实现总销量30万辆。当前,单班20万辆产能将充分释放。
比较起合资车企,为何自主品牌更加兴奋呢?秘密在于,根据相关政策,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达到国内汽车市场50%的份额,其中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此外,大型骨干汽车企业海外销量需占其总销量的20%。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自主品牌的扩产可以看作是,占领更大市场并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自主品牌中,到2012年规划产能在百万辆规模的企业有:比亚迪、吉利、奇瑞、华晨、江淮。政策可能即将明确:“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将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显然,如果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销量,未来很可能将面临被吞并的命运。自主品牌在疯狂扩张产能的背后,是对未来发展空间的争夺。在“自主品牌轿车约占国内汽车市场40%”目标指导下,高销量自主品牌企业,必然将获得更多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过,也有业内专家对自主品牌的扩产提出了担忧,认为在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自主车企还要防止产能过剩导致的窘况。
记者观察
库存增加
车市供需逆转信号?
车企们的这一轮野蛮增长的负效应,已经在眼下的车市有所体现。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底厂家的乘用车库存达到54.75万辆,比3月底增加1.81万辆,这还没有计算经销商库存的数字。这是中汽协今年统计的月度数据中,整车厂商的库存首次出现上升。而这正在悄然增加的库存,或许就是悬在车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业内人士认为,到4月份总库存出现增加,很可能是供需将逆转的信号。
车市库存的增加,让去年不少乐观的车企负责人重新开始持谨慎态度,一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份是传统的微车销售旺季,但和同行交流了一番,情况不太好,如果前5 个月都不太好的话,我估计全年能增长5%-10%就不错了。” 眼下,素有国内车市“风向标”之称的北京车市,销量也开始降温。“5月份以来已经环比4月下降了40%,回到2008年的水平。”北京一媒体资深汽车记者对本报称,“没办法,消费力被去年火爆的市场给透支了。”
车市遇冷,库存增加,让年初时还极度乐观,并将产销目标在去年的基础上上调30%至40%,甚至提高70% 以上的汽车厂家负责人开始变得谨慎起来。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大部分汽车厂家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对今年车市增幅的预测仅在10%至15%。
据国家统计局、新华信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行业企业家对汽车行业信心指数环比下降了11.4,汽车经销商则更为悲观,经销商经理人指数大幅下降了19.5。
多家汽车经销商表示,目前库存上升势头偏快,经销店已经开始加大对各大车型的促销力度。变化最明显的则是深受“召回门”事件影响的丰田车系,从3月初开始,新皇冠和凯美瑞先后调整终端价格;而去年还要加价的RAV4和汉兰达现在也加入了促销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