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5A计划” 5年内推12款新车建产能30万新工厂
9月21日,武汉,神龙汽车公司正式在这里发布中期事业计划——“5A计划”,按照规划,昔日与南北大众并驾齐驱的神龙汽车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回归主流,重新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当天,神龙汽车公司的两大股东方“首脑”——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和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菲利普·瓦兰联袂出席了事业计划发布会,为神龙汽车公司的复兴计划打气。
专题文/图 贺江华
“5A计划”核心内容
核心目标,5年内让神龙汽车回归市场主流,产品与服务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准;销量目标,市场占有率2015年达到5%,年产销量达75万辆以上;利润目标,经营利润率达到5%以上,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产品规划,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每年将各有1~2款全新车型投放市场,未来5年内,将推出12款全新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5年,神龙公司现有产品的动力总成全面升级换代,2年内推出新的小型高效自然吸气发动机,同时推出更加节能高效的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2011年推出装备STT技术(停车启动系统)的微混节能汽车,2~3年内将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5年左右将推出纯电动汽车;合资公司发展规划,启动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建设,新建年产能30万辆的新工厂。
五年规划雄心勃勃
神龙汽车公司发布的这个中期事业计划可谓雄心勃勃,不仅在产销量目标、新产品投放、新工厂建设、动力系统升级方面都有涉及,而且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整车批量出口甚至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建设方面也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神龙汽车这次玩真的了”,成为当天新闻发布会后与会人员的一致认识。
新能源规划一网打尽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中国大大小小的汽车公司目前最热门的话题,在神龙汽车公司的这个“5A计划”中也未能免俗,按照规划,神龙汽车公司确立并制订了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与技术路线,即“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中长期战略重点,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现阶段产业化目标,并与传统汽车节能技术相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5年后销量达到75万辆
神龙汽车公司发布了自己的战略目标:5年时间回归市场主流,2015年产量达到75万辆,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实现5%的市场占有率,经营利润率则将达到5%以上,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
按照规划,神龙汽车公司将推进“鲲鹏计划”,力争2015年在汽车造型、整车性能、动力总成控制及标定等14大阵地,实现变型及改型项目从造型到工业化全过程的基本自主,在底盘系统调校、电子电器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产能方面,神龙汽车将建设与规划目标相匹配的工业能力,将在现有武汉一厂、二厂、襄樊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由现在的年产能45万辆提升到75万辆以上。神龙汽车公司表示:产能提升扩建的可研报告正在向国家申报,方案选址武汉,规划产能30万辆,一次规划、两期建设,5年内将全面建成投产。
神龙也要做自主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中期事业计划中,神龙汽车公司也提出了要打造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计划,神龙汽车公司表示,神龙汽车将启动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的拓展计划,争取2015年实现汽车出口5万辆左右,同时启动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建设。
神龙汽车公司也是目前国内第四个正式表示要启动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建设的合资汽车企业。但和另外三家合资公司已经发布自己的合资公司自主品牌名称、标志、相对具体的产品推进日程表相比,神龙汽车公司并没有发布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名称、标志,在产品规划方面也并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
记者观察
为合资公司
自主品牌鼓个掌
合资公司要不要建设自己的自主品牌?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是个什么概念?在广汽本田发布自己的自主品牌“理念”之后,就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从这些年的“舆论导向”来看,是批评声大于支持声,嘲讽声高于叫好声,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到底算是个什么东西呢?想一想,的确有些尴尬。
但是,尴尬并不等于不能做,有争议并不等于就做不好,个人觉得,围绕着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建设这个话题,的确还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这些不清晰的地方还需要企业、企业的母公司甚至企业的母公司的主管部门来一步步来解决,但企业愿意做、敢于做、希望做自己的自主品牌,实在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它至少表明了:这些合资公司没有在不思进取,这些企业的高管没有在尸位素餐,他们对这个企业、对这个企业的员工和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在思考、在谋划、在担负责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合资汽车公司对我们来说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希望,但在外资方看来,大多数其实只是他们在中国的组装工厂,这些我们寄予厚望的合资公司,在外方看来其实和他们在巴西、印度、东南亚的工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悖论就出现了:一个没有自己品牌、自己技术、自己产品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厂,怎么能承担一个民族的汽车发展使命?怎么能承担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安全?说得不客气点,如果不思进取,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了,遑论国家和民族?
所以,在一片冷嘲热讽的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悖论里,让我们给那些愿意做、敢于做、希望做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合资汽车企业一些掌声,他们对得起这些掌声。(贺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