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发展以及10年改革重组,中国重汽在重卡行业的领军者地位愈加稳固。
中国重汽无疑是民族汽车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这家专注于重型车研发、产销的老国企,经过几十年发展演变,如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重卡市场依旧活力四射,牢牢占据重卡行业的领军者地位。
截至今年10月25日,中国重汽重型汽车产销已经突破16万辆,同比增长60% 以上,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当年目标。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样一家事业如日中天的企业,在10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企业亏损100多亿元,濒临倒闭,年产销重卡仅为几千辆,企业员工人心惶惶。而同样是发生在10年前的企业改革重组,则使中国重汽如逢甘霖,起死回生。这段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经历至今依然清晰地印刻在每一位重汽人的心中。
今年恰逢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诞生50周年以及中国重汽改革重组10周年,回望过去,我们不难看出,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重汽从昔日濒临破产做到今天的全球重卡领先者,真可谓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当然,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给予的大力支持。中国重汽也为其他汽车企业的发展革新提供了样本。
“黄河”的分量
上世纪50年代,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作为已经拥有20年汽车维修、零部件制造历史的小厂开始了自己的汽车梦想。1958年,全国出现第一次“汽车热”,济汽人也不甘落后,全厂职工拿出当年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精神,仅用17天时间就试制出第一辆黄河牌JN200型吉普车,这是山东省有史以来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之后,济汽人仍然依靠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精神,先后试制成功黄河牌JN130型2.5吨和红旗牌5吨载重汽车。这两款车型虽然当时只生产了100多辆,但为2年以后试制重型汽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解放后至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重型汽车一直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鉴于此,济汽决定生产重型汽车,并从国家汽车局争得了上重型汽车的项目。但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没有任何投资,济汽职工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和造国产车的志气,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用40天时间绘出了几百张草图,靠简陋的设备手工生产出了几千个零部件。在经过4个半月的拼搏奋战,前后共进行了723项技术革新,突破620多个难关之后,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载货汽车。同年,毛泽东主席在山东考察时专门观看了这辆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卡车型。
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济汽升格为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先后与罗马尼亚合作生产了罗曼重卡,自主开发出黄河第二代汽车——JN162系列,并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辆军用重卡——JN252,确立了其在国内重卡工业的龙头地位。如今,“黄河”依然是中国重汽的重要品牌之一。
“斯太尔”27年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以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为代表的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发展,使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初具规模,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的汽车工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品品种上,“缺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自“六五”后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发展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被列入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议程。其间,国家多次组织出国考察,并与外方企业进行谈判。最终,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斯太尔91系列总重16吨以上载重汽车符合中国重型汽车引进技术项目要求。
1983年,以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为主体的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即中国重汽集团公司)成立,全面引进当时国际先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整车技术。经过多年消化吸收,中国的重型汽车技术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斯太尔”在中国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国内不少重卡企业使用的依然是斯太尔平台。虽然同外资企业的合作往往拿不到核心技术,甚至有时还会吃亏,很被动,但不可否认的是,斯太尔汽车技术的引进和中国化是中国重型汽车发展的里程碑。
浴火重生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重汽的生产经营不断下滑,到1999年已濒临破产。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实施重组,新的中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马纯济出任中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凤凰涅槃,重获新生的中国重汽自此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在马纯济的带领下,中国重汽不断探求发展机遇,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2001年到2004年的第一发展阶段,中国重汽积极利用国家的重组政策,不等不靠,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企业迅速起死回生。
从2004年开始的发展期,中国重汽面临又一次重要机遇,抓住中央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创造条件,积极运作红筹上市。历经3年,于2007年年底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制造业首只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金融危机来袭之际,中国重汽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不仅自己没有受到资金制约,而且为客户提供了资金支持,此举有效提高了中国重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008年年末,代表国内重卡高端水平的HOWO A7问世。以此为标志,中国重汽的产品从一个系列、70多种产品,发展到九大系列、2700多个品种;重组前生产面积仅为54万平方米,如今已增长为143万平方米;中国重汽的产销量也从2000年的3800辆提高到2009年的12.5万辆, 同比增长11.2%,而今年前10个月产销已突破16万辆。
再启新征程
经过10年重组,中国重汽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十一五”初期的第二集团军到目前被行业公认为第一集团军,就产销规模而言已进入重卡行业世界前三位,技术水平和运行质量一直引领行业发展。中国重汽在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中国重汽,对中国重汽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把中国重汽列为重点支持的八大汽车集团之一。
今年以来, 中国重汽又进行了新的产业重组, 产业链进一步扩大, 开始向全系列商用车制造商发展。其中,成功重组成都王牌汽车公司,组建福建海西汽车公司。特别是通过与德国曼集团在资本、技术、产品、市场上的战略合作,使中国重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10月末在香港发行27亿元两年期的人民币企业债券,则为中国重汽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明年是国家“十二五”的起始之年,经过10年励精图治,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重汽正向“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