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前几天为自己的小车去平安保险公司咨询续保事宜,可却被拒保,对方给出的回复是“不到1.0L排量的车只能投保交强险。”
事实上,在国家不断提出要鼓励小排量车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拒保小排量车已不是第一次。
国产小排量车投保遭拒
记者以某款1.0L车型为例,咨询了人保、太保、平安及大地等沪上多家保险公司。人保、太保的电话车险业务员明确拒绝了记者的投保要求。其中,人保的业务员表示,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微车不在投保的范围之内。但如果是奔驰Smart 1.0L车型,则可以办理投保业务。此外,太保、平安等保险公司也给出类似回答,仅大地电话车险对车辆排量及价格没有限制门槛。
在拒保和限保政策的影响下,目前排量在1.0L,价格在6万元以下的车型主要有奔奔mini、F0、长安新奥拓、QQ3以及熊猫等几款车型,而这些车型的销量势必受到保险公司政策的影响。
走不出低价低质的尴尬
业内人士认为,小排量车投保的尴尬直接反应了目前市场上对于小排量车的态度,也反映出在小排量车的推广中依然存在着品牌形象、质量问题等困境。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针对1.6L及以下排量车型推出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一度使小排量车在销量上突飞猛进,甚至出现一车难求的现象。虽然今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减弱,但国家却仍以鼓励小排量车以及低碳车型为主要方向,并对节能车型给出了3000元补贴的政策。可惜这些手段仍然没有让小排量车得到应有的待遇。
据了解,由于1.0L排量小车多集中在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当中。虽然这些车型当中也有部分销量表现突出的车型,但总体上却一直没有摆脱形象低端、品质差的印象。在记者随机的采访中,几乎近80%的消费者表示,如果资金充裕,肯定不会主动购买自主品牌小排量车。而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对它们的质量不太放心。
自2004年国家小排量车解禁后,年年都说“小排量车的春天就要来到”,可年年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国内消费群体来看,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购买者的“面子”问题。很多有车族宁愿多花几万元或十几万元买辆“个头大、有面子”的车,也不愿考虑小排量微车。
在欧美等国家,政府的推动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可否认,我国确实也针对小排量汽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政策,以引导汽车制造厂、销售商和消费者向小排量汽车转变。然而,“小排量车的春天”归根结底就是要消费意识的改变,否则中国小排量车的发展仍会苦苦在“寒冬”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