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搜狐汽车原创

"启示与借鉴" 东风有限十年启示录座谈会

2013年05月28日11:43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葛帮宁 崔娜

  第一幕 回顾

  不可复制的全面合资模式

  搜狐汽车:东风有限十年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为其他合资企业树立了怎样的标杆?

  钟师:我们从结果导向来看这个问题,东风有限合资板块发展十年,东风日产乘用车销量位居行业第四,且增长率在业界颇受肯定。同时,日产-雷诺联盟销量在全球位居第五。这是非常不错的业绩。因为东风有限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很多合资企业已走过20~30年,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他们发展时间更长。

  此外,东风有限旗下,除东风日产这个最大亮点外,郑州日产发展得也不错。以前东风主要做商用车,现在做全系列产品,发展势头很好,东风股份、东风零部件等全线发力。

  整体看,东风有限旗下所有大板块都在往上走,这说明十年前制定的战略和框架非常具有战略高度,并在中外双方股东协力合作下取得成效。东风有限作为汽车合资的正面案例,值得肯定。

  朱界飞:我讲一些背景。东风有限的历史应该从苗圩和戈恩谈起。苗圩1997年下到山里,当时东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濒临倒闭。外电对此曾做过报道。苗圩上任后,东风经历脱胎换骨的变革。我感触较深的是,当时一班人都很年轻,40岁上下,这批人目前仍然是东风集团和东风有限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

  中央和地方的支持给东风带来巨大变化。1999年东风终于能发出工资,产品卖出去了,企业扭亏为盈。东风起死回生后,苗圩和他的领导班子开始思考未来。但当时,苗总他们肯定也想不到东风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

  日产方面,1997年日产濒临崩溃,雷诺以小搏大并购日产。从1997年到1999年戈恩把3年日产复兴计划提前两年完成,日产也起死回生。日产和东风这两个大型企业,有如此相像经历,造就了后来合资的必然性。

  约2001年苗圩和戈恩走到一起。对当时的日产来说,中国市场为零,虽然帕拉丁作为最早SUV品牌已进入中国,虽然1980年代日产就已在华设立办事处,但却赶了个晚集。这么晚进入中国市场,就势必要采取非常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全面合资。全面合资这个大手笔,放到今天也会感觉很不可思议。

  所谓“全面合资”,就是把东风核心业务全部放到合资企业里面。很多媒体包括学者当时都对此提出质疑,说这简直是卖国。当时痛下这个决心,除了中央的支持,以苗圩为首的领导班子的改革决心和冒险精神也是很重要因素。公司运营初期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一般人很难从外部体会到。远见与决心,宁愿杀头也不后退,这可能就是优秀与一般领袖人物之间的主要区别。

  当双方决心已定,谈判的过程听说并不像外界想像那样复杂。那时戈恩不到50岁,他的雄心是雷诺收购日产后,要把日产-雷诺联盟做成全世界最好的汽车企业,并进入全球前三名。到今天,日产-雷诺联盟全球销量排名第四。但对当时的东风来说,全面合资中有些底线不能突破,比如党组织公开活动,经费纳入预算。回看当时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有些做法无法拷贝,如所谓的“两公开两纳入”。用现在眼光看,也感觉怪怪的,但当时却是必须的。

  东风有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成立。合资公司名称定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而不是”东风日产有限公司”,这也体现了戈恩作为政治家和艺术家的魅力。看起来似乎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在里面,因为那时日产濒临倒闭,戈恩仅用两年时间就成功复兴日产,其威信正如日中天,想干什么也没人反对。对苗圩而言,他做这一切要考虑当时的国内舆论、社会条件和东风员工。巧合的是,当时的东风也刚起死回生,苗圩的威信也如日中天,其领导班子成员生机勃勃冲劲十足,不怕失败。

  2003年7月1日东风有限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东风有限这十年,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两大段:前五年和后五年。后五年相对可以忽略不谈,故事大多集中在前五年,而且没有前五年积累,就没有后五年的顺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崔娜)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