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沃尔沃"命悬"李书福?OR李书福"命悬"沃尔沃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4月07日06:39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李村 徐晨华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话用在吉利收购的沃尔沃上,并不是很恰当。但我们想借此形容此次收购之后的复杂性。对于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我们感到欣喜,也顿觉冷静。

  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同志是一个勇士,我们对这家历经13年风雨,依然不屈不挠的民营企业应该表示敬佩,我们更应该建议李书福同志,若是真的勇士,李书福还得更应该冷静地审视,应该直面收购沃尔沃后的一系列复杂难题。

(徐晨华)

  3月29日,重庆,雾。蒙蒙的天空将整个重庆打湿了,在这个西南汽车重镇上,在最忙碌的长安福特工厂内,已经是上午9?40了,一伙年轻的工人们还正慵懒地等待着上级的开工命令,他们好不容易逮着个时间,早上可以在车间打个哈欠、伸个懒腰。这一天,是长安福特马自达旗下的福克斯累计生产50万辆的重要一天。

  对福特而言,这是重要的一天。对沃尔沃来说,这是更重要的一天。

  因为,就在前一天(3月28日),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吉利收购沃尔沃“终成正果”,吉利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3月29日正是收购后的第一天。这天早上,长安福特马自达年轻的工人们早就听说过沃尔沃吉利收购的消息,不过对昨天签署协议的事情,他们并不太关注。工人们更在意的是:他们今后不必再为三个牌子的车混淆在一起而烦恼了。

  在3月29日重庆的总装车间组装线上,一辆福克斯缓缓驶出生产线,后面紧跟着一辆马自达3,其后是一辆鲜红色的沃尔沃S40。在这个依旧投产着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S40的组装线上,到处可见都是福特标准的蓝领产业工人,印有福特品牌的各种零部件随意地堆放在一旁。

  充满着复杂情绪的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工厂,当天仍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那辆即将下线的红色沃尔沃S40色彩尤其鲜明,谁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最后一批在重庆产的沃尔沃,谁也都没有留意到,这将是福特在全球最后一批混线生产FORD、MAZDA、VOLVO三大品牌车型的工厂。

  难题1

  别人家的孩子还会有奶喝吗?

  目前,长安福特马自达在重庆和南京拥有两家工厂,未来重庆还将扩充一家新的工厂,这家新工厂还在建设中。

  上述位于重庆的这家工厂共有两条生产线,拥有福特享誉全球的ECDU和C1两大平台,其中在重庆的ECDU平台下,共线生产的车型包括蒙迪欧-致胜麦柯斯沃尔沃S80L,C1平台共线生产的车型包括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S40。这是长安福特的第一工厂,产能为25万辆,承担的生产任务却超过了26万辆,工厂实施的是六天工作制,每天运行23个小时,产能显然入不敷出。

  在这个工厂内,最畅销的福克斯自从投产以来,由于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S40的共线混合生产方式,导致一直以来福克斯产能受到严重的阻碍。为了保证福克斯产能,让马自达3沃尔沃S40产能受到了更大的阻碍。由于马自达3沃尔沃S40的销售权没有被长安福特马自达掌控,事实上马自达3沃尔沃S40S80L仅仅是交由长安代工,马自达沃尔沃的车型产能很难得到保障。

  如今,在沃尔沃吉利收购之后,已经和福特没有血缘关系的沃尔沃,此刻即将面临无家可归的日子。

  按照此前福特沃尔沃长安三方达成的协议,长安代工生产沃尔沃这两款车型的生产期限为10年,即S40要由长安代工到2015年,S80要到2018年。此外,S60也已经确定要交由重庆代工生产。重庆,这是沃尔沃如今国产的唯一基地。但是,随着沃尔沃100%股权全部转售给吉利后,这种新的合作模式需要吉利长安共同探讨。对长安来说,去代工生产数量可以称之为“微薄”的沃尔沃,这明摆着几乎没有太多利润可图,在现有工厂产能紧张的情况下,这明显就是个鸡肋。如今福特已经和沃尔沃撇清了关系,长安如何能够寻找到代工沃尔沃新的激情?

  对李书福来说,新的工厂建设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沃尔沃短期之内无法转产到其他地方,唯有重庆,而重庆却早已物是人非。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对嗷嗷待哺的沃尔沃中国经销商来说,更是如此。

  难题2

  攒够15年的利润才够买下沃尔沃

  除此之外,让李书福头疼的不仅仅是上述简单的代工问题,钱的难题更是火烧眉毛。

  为了迎娶洋媳妇,吉利可谓倾囊而出。

  尽管在签约当天,吉利已将18亿美元首付款打入福特公司账户,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吉利此次并购沃尔沃至少需要融资180亿元人民币。如今71亿元已经到账,另外还有50亿吉利正在继续借债。这个资金需要在正式交割日期5月4日前到账。李书福最不愿意被人问及有没有钱玩转沃尔沃吉利是一家很有自尊心的民营企业,从它多年外人无法理解的艰苦奋斗中打出如今的辉煌就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澎湃和不屈。

  钱是一个好东西。没有钱显然没有吉利的明天,显然不会有沃尔沃的下嫁。资本运营从来都是唯利是图,这些收购案的幕后资本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吉利如何处理好这些利益攸关方的关系也是一道难题。如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吉利不能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报诉求,必将给它的运营带来障碍。

  据中央电视台的分析,在整个收购计划中,吉利至少需要融资180亿元人民币。2009年吉利的销售收入为140亿元,利润12亿元,也就是说,吉利要攒够15年的利润才能买下沃尔沃。尽管聪明的吉利把收购资金转嫁到国内外银行及项目基地的地方政府方面,但玩转沃尔沃的庞大资金极有可能从此拖累吉利。被业界惊呼“蛇吞象”的吉利,此次收购成功的关键就是融资借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规模的杠杆收购,是通过杠杆撬动一个很大的资本来完成这个收购。因此,过高的杠杆率成为吉利收购过程受到的众多质疑之一。

  从英国锰铜、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瑞典沃尔沃,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案背后,我们看到作为实业家的李书福正在向一个“资本”家靠拢。

  难题3

  吉利梦想沃尔沃两年就盈利,凭什么?

  不过,李书福对此却很乐观。正如李书福所说:钱不是问题,没钱也不是问题。吉利自信在两年之内让沃尔沃实现盈利。而与此同时,吉利上报给主管部门的《并购沃尔沃进展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吉利的宏伟蓝图。

  在这份报告中,吉利在与沃尔沃现管理层沟通后,雄心勃勃地预计收购完成后沃尔沃在2011年可以实现盈利,2015年可实现息税前利润7.03亿美元。

  吉利的底气在于似乎无限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空间,而李书福也愿意打造一个中国式的豪华车品牌。对此,除了在中国建厂外,吉利还将通过增加在中国的采购改善其现有运营业务的成本。沃尔沃公司的前20大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有16家在中国设厂,通过在中国增设配套工厂,吉利预计5年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至少12亿美元。此外,吉利还将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以降低人力和开发成本。

  在此,吉利可以吸收沃尔沃的专利和特长技术,以提升吉利的技术实力和开发能力,同时要通过沃尔沃来解决自己的品牌短板,以此获得品牌溢价的丰厚利润。但如果李书福急着要靠沃尔沃摆脱吉利的低端形象,那他必须认识到,保住沃尔沃岌岌可危的豪华车地位才是当务之急。

  不过,平心而论,吉利汽车的几个低成本策略将让沃尔沃取得价格上的优势,这能在短期刺激产品销量,但也更可能会让它脱离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在内的豪华车阵营。有些东西并不是越便宜越好。另外,长安集团仍将按照代工合同生产沃尔沃S80LS60S40系列轿车,这意味着吉利暂时竟没有三厢轿车可以从瑞典拿来国产,此外吉利组建一个新工厂更需要至少1年半时间,这段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最艰辛的过渡期,此刻李书福宣称要在2011年实现盈利,看来有可能是天方夜谭。

  难题4

  福特玩不转的沃尔沃,李书福搞得掂?

  或许就代工问题,作为民营企业杰出代表的李书福能够摆平和具有国资和军工背景的长安集团,但是我们也得为李书福提个醒,这个连福特都玩不转的绣球,李书福你能接得住吗?

  新快报汽车测评周刊记者曾经就沃尔沃被中国企业收购的问题采访过福特全球高层,其中一位在福特任职超过20年的老福特高层向本报记者坦言称:"沃尔沃这是一盘很复杂的棋,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个人甚至建议中国企业不去碰为好。在这位福特全球高层善意的话语之间,本报记者感受到其中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对毫无豪华车制造和管理经验的吉利来说,无疑要从头开始。但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吉利一定要设法降低沃尔沃的成本,但依然要保持沃尔沃豪华车特性。换句话说:沃尔沃已经是我吉利的人了。

  这是一个无奈的矛盾。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赵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如何降低沃尔沃的成本是一大问题,高成本恰恰是沃尔沃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显然,降低运营成本将是李书福保证沃尔沃正常运营的首要任务之一,不然将进入债台高筑、自身难保的尴尬境地。李书福也认为,收购成功后,重要的不是输血,而是恢复沃尔沃的造血功能,早日扭亏为盈。

  李书福面临的其他四大难题

  1 沃尔沃成为官车为时尚早

  奥迪他显然不会把官车宝座拱手相让

  李书福表示,吉利将效仿奥迪的运营模式经营沃尔沃。此前他就表态吉利要积极开拓政府采购市场。然而,沃尔沃真的有把握成为官车吗?

  吉利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想如奥迪一样迅速开拓"官车"市场,抢占奥迪所占的份额,除了可能的价格优势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优势可言。不论品牌、实力、口碑与消费心理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沃尔沃轿车要想成为下一任官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经销商会乖乖就范吗?

  有限的网点基本被少数经销商集团控制

  目前,沃尔沃在华经销商网络可谓相当薄弱。截至今年1月,沃尔沃在中国的销售网点只有91个,这些网点的管理权被控制在少数汽车集团的手中,他们具有极大的话语权,现有运营模式并不健康。由于之前沃尔沃与国内汽车集团签的都是十年或数十年的长约,因此,吉利"尊重现有供应商、经销商"的合同很可能是出于无奈。

  如果沃尔沃在华经销商网络得不到有效梳理,其在国内快速扩张将会遭到掣肘。

  3 吉利的丈母娘是个难缠的主

  强大的工会曾让上汽也无奈

  沃尔沃工会在最后时刻放了吉利一马,这个惊心动魄的一幕,相信李书福深有感触。作为吉利的"丈母娘",沃尔沃的工会显然是个难缠的主。

  作为传统的北欧福利国家,工会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尽管李书福看得相当开:工会是进步之源,企业形成强大竞争力和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但以低成本著称的中国制造业的劳工政策是相当的宽松,与北欧完善的劳工保护比较起来,无疑会极大地加大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的成本,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4 北欧人吃得惯中国的馒头吗?

  文化鸿沟非一朝一夕可以跨越

  海外收购中,跨国文化很难兼容。这就像西餐的刀叉和中国的筷子相遇、欧美的汉堡包遇到中国的馒头、豆腐。80多年的沃尔沃有着一套适应本国的成熟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合并之后,是吉利顺从沃尔沃,还是让沃尔沃就范中国文化?

  吉利汽车文化沃尔沃汽车文化俨然不同。一个散发着"农村青年"气息,另一个则保留着欧洲豪华名车的高贵血统,83年的贵族气质和13年的草根特色相遇,能够产生一往情深的爱恋吗?

  有钱了也不要太虚荣

  ■新快报记者 李村

  一个农村青年,年轻有为,小有成就,爱上了北欧的风情女子。

  这位有志青年就是中国吉利汽车,豪门美妇就是瑞典沃尔沃汽车。

  迎娶沃尔沃的礼金不菲。在我们纷纷为这对新人表达由衷的祝贺时,似乎忘记了这个有为青年其实自己已经家底掏空,靠东借西凑、高额贷款才拼够了迎娶的嫁妆。据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透露,吉利沃尔沃轿车的并购准备了约27亿美元(18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包括18亿美元的收购资金和后续运营所需的9亿美元流动资金。在这27亿美元中,有50%为中国内地融资所得,吉利自有资金占51%以上,其他的来自于国内银行。另外50%则来自海外市场,包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等地银行,而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此次收购提供了低息贷款担保。

  一时间,吉利成了财大气粗的主。这让业界吃惊不小。

  让我们看看"豪门美妇"沃尔沃这些年的财务状况。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自1995年以来,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4.9%一路下降到8.2%,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沃尔沃亏损加剧。2008年沃尔沃轿车亏损14.65亿美元,2009年虽有好转但也亏损高达6.53亿美元。此外,沃尔沃轿车的全球销量由2007年的458323辆降至2008年的374297辆,又再降至2009年的334808辆。

  再来看看吉利自身的经营状况。从吉利香港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看,在中国车市井喷的2009年,吉利全年销量为33万辆,排在自主品牌的奇瑞比亚迪华晨之后。据吉利2009年中报显示,其负债总额为70亿元,资产总额为136.7亿元,负债率为51.2%,流动资金18.8亿元。在美国高盛融资后,吉利负债率达到了69%,这一比例已经超过国际惯常的65%警戒线。

  不过,这并不影响吉利收购沃尔沃时很多地方政府和投资银行的青睐,大把大把的钞票源源不断地向吉利投怀送抱。

  可是,两者之间的爱情看来内在问题多多,到底这是追求表面一时风光,还是想终生白头偕老呢?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