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96年,中国轿车产量39.1万辆。
那时,在中国的汽车商场里,一般的中级车都在20万元以上,普通的桑塔纳平均价格是16万元,最便宜的两厢夏利也要10万元。超高的价格,给轿车这种代步工具涂上了“高贵身份”的色彩,令寻常百姓望而却步。轿车进入普通家庭,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中国轿车昂贵的头颅为何不肯低下?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技术上受制于人,设备装备上受制于人,零部件采购受制于人,市场营销受制于人。虽然合资双方各占50%的股权比例,虽然工厂建在中国,市场也在中国。但是,研发不在中国,灵魂不在中国。
这就是在劳动力极为低廉的中国生产的轿车,价格竟然远高于比自己收入高出几十倍的国家的真正原因。
吉利的进入,让中国汽车领域这一匪夷所思的现象开始扭转。
1999年,吉利以5万元的价格,将产品推上市场,1600多辆吉利汽车销售一空。2000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跃升至10008辆,此后一路攀升不止。与此同时,市场坚冰一块的价格体系开始雪崩一样滑落。16万元的普通桑塔纳,1999年就降到了12万元。2003年,普桑主力车型第一次跌破10万元大关。2006年,普桑基本型的价格已经跌至7.18万元。桑塔纳命运的影子,还可以从东风雪铁龙、富康、捷达等轿车的身上看到。
早在2001年,李书福就认为,按照国外一个劳动力的年薪可买两辆汽车的标准,中国也应该有二三万元的轿车。他指出,这一目标可望在3年内实现。
2004年,吉利推出了2.999万元的轿车,紧跟其后的是一系列中低端轿车的“跳水”。由于垄断式价格堡垒的分崩离析,而令利润大幅缩水的合资企业,除了对吉利这样的民族企业的“搅局”恨声不绝外,只能眼睁睁看着赚得盆满钵满的好日子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至此,轿车剥下了伪尊贵的外衣,回归了它的真实价值。
吉利,让成千上万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圆了轿车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