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业在2008年相继受到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罚,或濒临破产或处境不佳。
无奈之下,曾经富可敌国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只能伸手向美国国会求救。与此同时,汽车业的“乞讨”大军开始扩散至英国、瑞典、德国,甚至葡萄牙、澳大利亚。或许伴随着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这支“乞讨”大军还将不断扩容。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部门将为这场汽车业的沦陷买单。
但是,在全球汽车业的罪与罚背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谁是幸免者?谁该为此负责?是那些居高位拿高薪的公司高管,还是国家汽车发展模式、内在机制出了问题?
继雷曼、美林、AIG、花旗集团之后,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刚刚度过了决定生死的一周。
|
美国三大汽车巨头CEO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 资料图 |
“这一次的听证会看起来应该是一次富有建设性的对话。或许相对于上个月,我们三家(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正是因为必须实现提交这些内容广泛的计划而得到帮助。”在12月4日接受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长达6小时的听证会后,通用汽车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透露出了对短期内有望获得政府救助资金、渡过难关的乐观情绪。此前,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都表示,公司现金流紧张,在2009年3月31日前需140亿美元;否则,难以撑过去。
但是,瓦格纳和他的那些同行们都深知:惩罚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田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