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理念中,十年不仅仅是三千六百五十天,也不仅仅是十分之一个世纪。
十年是一个标志,十年是一种标准,十年是一次轮回。
1999年,《汽车时尚报》创始之年;2009年,我们从十年前发行量只有几千份的报刊发展为发行量数十万份的全国主流时尚类汽车媒体;
1999年,中国家庭用车元年;2009年,当年提出“中国车市产销突破千万的辆”的梦想将在十年后的2009年实现。
还有,2009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全球销量第一。
我们该怎样总结中国车市的这十年?
一位知名汽车媒体人说:“十年,吉利可以变成宾利,奇瑞可以变成奇迹。”
当下最时尚的话说:“中国车市十年,见证奇迹的时刻。”
而我们,用当下最潮的话说:“这十年,是中国车市雷人的十年。”
曾经的“雷人”之事,无不是令人惊讶莫名,议论纷纷;曾经我们认为的“不可能”,不仅成为现实,更早已载入史册。
中国车市雷人十年,没有雷人,哪来震撼之变革。让我们通过以下标志性事件回顾。
■ 本报品牌报告报道组 赵新慧 睢实 李依飒 刘靖娣 罗阳
1999年最雷人的销售模式
中国第一家4S店
1999年中国车市的雷人事件很多,比如中国家庭用车迎来第一次井喷,因此1999年又被称为中国家庭用车元年。再比如天津夏利和长安奥拓这两款微型轿车的“疯卖”,当年“北夏利,南奥拓”的称号由此得来,大有射雕英雄传中“南帝北丐”的气势。
虽然1999年中国车市雷人事件众多,但是最重要、最有指导意义、对中国车市的发展最有帮助的一件,就是4S店的兴起。1999年3月16日,广州本田第一家4S店签约,这也是国内第一家汽车4S店。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种功能于一体的4S销售模式从此在我国开创了新的车市,国内车市与国际车市接轨。
车尚酷评:2009年,全国的4S店已过万家,并出现了5S店、6S店,甚至进4S店就像是进了一家星级酒店。从最初的政府指导供需,到大汽车卖场,再到4S、5S、6S,这也是中国车市发展的缩影。
2000年最雷人的谈判
国际纵队试图瓜分中国车市
很多人把2000年称为“中国加入WTO的预演年”。这一年,不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打,也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打,而是外国人在向外国人宣战,因为在2000年,国际车企为抢夺形式大好的中国车市,争分夺秒的和中国车企进行合资谈判:福特和重庆长安谈判;现代和北汽谈判;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加大对华投资、探索生产其它车型的谈判;丰田汽车公司除在成都合作生产柯斯达中巴和在天津合作生产丰田轿车外,与广汽谈判;雷诺、菲亚特、三菱等也纷纷寻求合作。
车尚酷评:2000年是名副其实的谈判年,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海大众等“前人”在中国车市取得的成功让其它国际车企十分眼红,纷纷要求杀入中国市场。
2001年最雷人的寓言
2001年是中国车市的多事之秋:2001年4月25日,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宣告成立,完成了跨国汽车巨头抢滩中国市场的“第二波高潮”;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入世前“入世可能使中国的汽车业荡然无存!”、“加入WTO,中国车市狼来了!”等口水仗纷纷扬扬……
但2001年最雷人的事件来源于曾发誓要为中国人造最便宜的车、自嘲为“汽车疯子”、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对通用和福特的审判: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
车尚酷评:虽然李书福自嘲为“汽车疯子”,但也让通用、福特紧张一把,因为预言家往往都是“疯子”。八年之后,金融海啸让通用、福特两艘巨轮吃尽苦头,最终虽没有翻船,但至少被废一半功力。
2002年最雷人的井喷
车市销量增幅超过35%
2002年有首歌红遍大江南北《2002年的第一场雪》,对于车企和车商们来说,这首歌着实应改成《2002年的第一场火》,2002年火热的中国车市必然让车企和车商喜笑颜开: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325.12万辆,比上年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1万辆,比上年增长36.65%。接近40%的销量增幅在中国车市是头一次,在世界车市同样鲜有,这次井喷必将被写入“世界井喷史”。
车尚酷评: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的第一年,随着中国车市井喷的发生,关于一切“入世可能使中国的汽车业荡然无存!”、“加入WTO,中国车市狼来了!”等错误判断荡然无存。2003年最雷人的降价
价格大战爆发
价格大战是中国车市近几年来的主旋律,追寻其源头,始于2003年1月1日。2003年中国的车市在“降”声中拉开了序幕:红旗明仕轿车降价1.08万元、猎豹车整体降价12%,平均降价3万多元、羚羊、奥拓的全面下调价格;1月15日,新雅阁2.4i-VTEC售价25.98万元,比旧款低了4万元。半年后,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上海大众、奇瑞汽车纷纷打出降价牌。降价的多米诺骨牌从2003年开始倒下,并从此连绵不绝,波澜壮阔。
车尚酷评:在经历了2002年的大井喷后,2003年下半年,中国车市进入调整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3年是国产车价格战规模化、正面化的一年。从2003年起,国内车市价格大战爆
2004年最雷人的召回
中国第一召
现在看来,汽车因质量缺陷被厂家召回只不过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2004年,国内汽车消费者并不了解汽车召回制度制度的情况下,国内第一次的汽车召回事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2004年6月19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从2004年6月18日起,对2002年12月26日至2004年3月25日由一汽集团生产的马自达6轿车进行召回维修。这是第一家对国产汽车实施召回的汽车企业,所以一汽对马自达6的召回被称为“中国第一召”。当时召回事件一出,车主哗然:汽车怎么了?
车尚酷评:显而易见,召回制度的实行对车市的公平化、多元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厂家、经销商、消费者三方之间,厂方再不能一方独大,消费者权益得到体现。
2005年最雷人的能源车
普锐斯的“痛”与“快”
2005年是中国车市平稳的一年,车市产销量在平稳的增长,没有大喜大悲的新闻事件发生,不过在下半年经历了一次短时的“油荒”。2005年年末,国内第一辆混合动力量产车:丰田PRIUS普锐斯在长春正式下线。2005年下半年,我国各地经历了一次“油荒”,而当年底下线的国内第一款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为各界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也为以后混合动力车型在我国的发展和销售奠定了基础。
车尚酷评:客观地讲,就普锐斯这款车型来说它是失败的,近几年在我国销量十分低迷,其中有价格和推广的因素。但是,2005年普锐斯的上市却为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
2006年最雷人的争夺
马3产权之争 罗孚品牌之争
2006年的两起争夺事件最为雷人。首先是马3之争:2006年4月初,上市销售仅27天的马自达3突然停产,而马3停产的主要原因就是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内部争夺的结果。马3由长安福特负责生产,而由一汽马自达负责销售,这种由两家没有关系的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情况,在中国汽车业内尚属首次。半年之后马3已经宣布正式复产。
罗孚品牌之争:2006年9月,宝马成功出售罗孚品牌;福特正式行使优先认购权;上汽决定退出竞购。这一切发生在9月18日晚到19日晚的24小时之内。罗孚在中国已经成为过去,从那时起,南汽的名爵和上汽的荣威都将与罗孚无关。
车尚酷评: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争斗是进步的源泉。
2007年最雷人的抄袭
小贵族在法兰克福参展
国内自主品牌近年来一直奉行“模仿无罪,山寨有理”的造车理念,这也对,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吗。但是这种模仿秀在自己家玩玩就可以了,何必还要拿到别人的地盘去“气”人家呢?2007年,外形与奔驰Smart相似度极高的双环小贵族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车展,目的是“开拓海外市场”,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从德国总理,到奔驰公司,再到Smart车主和德国民众都相当不高兴,称要与双环打官司。
车尚酷评:这一事件在国外引起的轰动远大于国内,国内消费者最多是看看热闹,但在注重知识产权的国外更多的是愤怒。虽然我们并不反对模仿,但我们更希望自主品牌模仿别人的先进技术,而不是一味模仿外型。
2008年最雷人的“寒冬”
车市十年最低潮
2008年一开年,一场大面积雪灾阻断了车市前进的“道路”,接下来地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让车市停滞不前,尤其是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汽车市场未能幸免,销量继续大幅下降。8月,全国汽车产销量不仅连续环比下滑,还出现了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50%和6.34%。9月、10月车市持续下滑,尤其是商用车下滑更加显著。原本很有希望实现的产销千万辆目标最终壮志未酬。
车尚酷评:2008年年末是国内车市十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不过国内各大车厂车商都挺了过来,寒冬已结束,阳春已来到。
2009年
中国车市要当全球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