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口岸汽车出口受金融海啸冲击一度“跳水”,但最近已经出现明显回暖。记者从广州海关获悉,6月份经广东口岸出口汽车3177辆,较5月环比增长18.9%,同比降幅则已经由1月份的50.9%收窄至21.6%。
产业扶持政策注入强心剂
据分析,6月份经广东口岸汽车出口降幅大幅收窄,主要原因是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提振了汽车产业的信心。
面对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冲击,中国政府最近陆续出台多项促进汽车产业政策———先是调高出口退税率、实施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成本压力;紧接着拓展外贸发展资金使用范围,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搭建平台,鼓励企业积极与国内外银行合作,减少海外订单缓付款带来的风险。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汽车消费税,大排量乘用车消费税提高而小排量乘用车降低,促使汽车出口企业加速推出节能环保产品,商务部还出台了促进汽车出口的八项措施。尤其是今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十一项新政,给车企注入了动力。
出口企业转型初战告捷
海关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广东口岸汽车出口环比回暖,与车企转变出口策略密不可分。针对大环境的变化,广东各主要出口车企一方面加大海外投入,积极筹建出口基地,开拓欧盟、北美、巴西等新市场,组建国际服务网络体系。另一方面重新调整国内研发布局,加大新能源和环保小排量轿车研发。目前看,这种出口策略的转型初见成效,上月出口大户广州本田的出口降幅已经收窄至2.8%。
同时,经济危机之下广东车企出口的车型日渐“小型化”。海关统计显示,6月经广东口岸出口的小排量轿车(1000ml<排量≤1500ml)同比仅小幅下降3.2%,排量≤1000m的小轿车出口量更逆势增长13.3%,两者合计已占同期经广东口岸汽车出口总量的91.9%。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的汽车出口制造业反而是机遇大于挑战,因为危机过后世界汽车产业向中国加速转移的趋势肯定会更加明显。面对中国内需这个庞大市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都在采用贴近市场的研发战略,其研发重心已逐渐向中国转移,不少外资巨头将目标设定为“在中国研发新车型,并在中国进行市场检验,最终推向全球”。这无疑为广东汽车产业提供联合开发、定向采购等各种机遇。此外,经济型汽车、环保型汽车崛起,也为以小排量经济型汽车出口为主导的国内汽车产业带来契机。
整车与零部件出口“不咬弦”
虽然6月份汽车出口回暖,但目前广东汽车出口仍面临不少瓶颈。海关分析人士指出,国产汽车的零部件自主发展能力不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仍未能形成完整的战略合作关系。数据显示,1-6月份经广东口岸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和俄罗斯,而经广东口岸汽车零部件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为北美自由贸易区、香港和中东,显示出汽车整车出口和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市场各不相同。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并未建立关键零部件共性技术平台,将使得汽车出口企业无法做到在海外真正建立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汽车企业的海外投资建厂不能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而目前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则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广东汽车的出口难度。据了解,近期欧盟等发达国家提高了关于车辆排放的限值、车辆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中东、南美等国也大多参照采用欧盟标准。此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纷纷大幅提高汽车进口关税,其中俄罗斯在去年11月对进口汽车加征15%,且每辆车不少于5000欧元的高额关税基础上,又决定于今年1月至9月再度提高汽车进口关税。这些日渐升级的国际贸易壁垒,无疑增加了广东汽车出口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