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民,一个自称自己很牛的人,从大连重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到大连市副市长,再到华晨集团公司董事长,由商到官再到商,走得有声有色。
华晨汽车,一个自认与其他自主品牌有着诸多不同的企业,同时也在走着与其他企业不一样的路子。
两个自称为“异数”的结合,会结出一个什么样的果实?
9月15日,中国主流媒体汽车联盟走进华晨汽车,与祁玉民、与华晨人进行零距离的接触,直接感触华晨带给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打造品牌:自主品牌的终极目标
在与祁玉民有限的几次接触中,“品牌”是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汇。在祁玉民的眼里,中国汽车企业不缺产品也不缺产能,缺的是品牌,尤其是重量级的大品牌。那么,在祁玉民的理想里,该怎么打造华晨这个品牌?
谈及这个问题,也许是先前涉足工业对其影响很大,祁玉民从来不避讳自己对品牌的渴望。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自主轿车品牌中,还没有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大品牌。他说,品牌其实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产物之一。到华晨以后,他对此的感受更深。
在祁玉民眼里,华晨与跨国企业的差距就在于,跨国公司经营的是品牌,而华晨这类民族企业经营的是产品。现在的事实是,民族品牌在产品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品牌差距却在拉大。
没有打品牌的损失有多大?祁玉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他入主华晨的三年半时间里,华晨整车销售50多万辆。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一辆车就算便宜5000元,损失就是25个亿。
中国为什么缺品牌?在祁玉民看来,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汽车产业没有品牌战略。品牌一定要有战略,品牌要想做好,第一要有品牌战略,第二要有五年规划,第三要有年度的一些实施措施,用几代人锲而不舍、高技术高品质、优质的服务来积淀品牌。假如再过10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就是两千万辆的容量,这么大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品牌,是很可悲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在卖车,都在研发新的车型、经营新的品种,从国家到企业,很少有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祁玉民知道,树立一个品牌需要几十年的历史,是历史的积淀。品牌需要靠技术、品质、市场沉淀下来,不是喊起来的。华晨汽车虽然不大,但在祁玉民眼里,这里有在中国做得最好的自主品牌。华晨要如何做?祁玉民在心里已经有了规划:一是品质,二是出口。
对此,祁玉民解释说,两年来,华晨抓得最多的是品质。而对于出口,用祁玉民的话来说,那就是汽车产品一定要打到国际市场去。出口国际化是华晨的长期战略,也是一个不能轻易改的战略。在祁玉民看来,制定这个战略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要扩大市场。因为出口可以赚取外汇、赢得退税、获取效益。二是出口这种国际化的方式,是自主品牌提升技术、品质很好的途径。华晨汽车成功出口德国,虽说量不多,也可能永远不能大量占领德国市场,但会引领它一步一步提高品质、缩小国际差距。
未来市场:颠覆重组是最终出路
这两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很快,自主品牌市场却并不尽如人意,江浙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更是如此。对此,祁玉民认为,从市场结构的整体来看,自主品牌确实比较弱,但在国内巨大的市场中,自主品牌一定要想办法更多地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而想要占领这个市场,必须把品牌树立起来。现在华晨也在调整国内二三级市场结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卖得不错,在西南、西北、中原等地区也都有增长。
前几天在达沃斯期间,有人问祁玉民怎么看待中国汽车,祁玉民表示,这两年,中国在培育汽车市场需求方面是成功的,但在自主品牌企业供给能力方面是有问题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进行颠覆性的重组,不打造一个或几个国际品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即使再过10年,市场再大,中国企业还不能掌握造型设计,不能掌握汽车电子发动机和底盘技术,还没有一个自制中高端轿车的零部件体系,也是为国外企业做嫁衣。
谈及重组,祁玉民表示,作为一个自主品牌,华晨是支持颠覆性重组的。什么时候有人站出来把那167个整车重组到5个左右,那时候华晨一定要接受的。现在重组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哪个厂大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全国汽车产业布局问题。重组不是为了把数量做大,而是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强、把水平做高。中国现在缺的不是数量,缺的是国际化的品牌、先进的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最近关于华晨重组的传言也不少,为此祁玉民表示,华晨不会为钱去重组。
在祁玉民看来,华晨在资本创新和自主研发创新上,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资本运作的威力不断加速着华晨汽车的发展。目前,酝酿已久的专用车公司即将于近日成立,目前公司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该公司将大大加强企业未来的造血能力,同时也将成为华晨汽车资本创新模式结下的又一硕果。同时,与国外先进公司深度合作这条自主研发之路,也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