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凌:电池电动车实现远途可能性不大
我觉得赵院长说得很开,我今天也豁出去了,随便说。我是一个门外汉。所以到了通用以后,就天天打听这个事。领导来了我就问,通用是什么样一个战略,对于整个新能源未来的发展。通用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一种声音我还是比较赞同的。这个想法是从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汽车的原理上来讲的。燃料电池的特点是它的储能装置和产生能的装置是分开的。是一个氢气罐里面装的是储能装置。电池不一样,它既是储能装置,也是产生电的装置。
作为燃料电动
汽车有一个好处,只要加一些氢就好了,我加三公里的氢就能跑四百公里。它是非常适合于跑远途和比较重的车。而电池是你想跑得远,你就要加电池,我们刚才讲到了,电池每公斤储能和跑的距离是呈线性增加的。所以电池的电动
汽车要想跑远,你要想用在
SUV上,从我们现在看的技术发展来讲,在今后几十年是不太可能的。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电池驱动的电动
汽车没得说,就是像刚才讲到的是应该用在城市里面,跑一百公里以内,上下班,这个没有问题,所以这个已经有定论了。下一个问题是燃料电池有这样的功能,能够跑远,能够脱重载,如果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还是延续美国这么多年的习惯,我非要有一个车不行。我一年就去看我姑奶奶看一次,我还是要有一辆车。我从北京到云南到西安,我就是要自己开车去。燃料电池电车就是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搞。但是如果说中国人觉得这个事不一定非要这么干。我们可以说跑远途的就租车。我现在一年去美国五六次,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要在美国买一辆车。我每次去都是自然而然的租车。所以如果说人们能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在城市里面我才是自己开车,跑远了就租车。不需要燃料
汽车,就有
电动车加上租车的习惯就可以了。这是可以从理论上、技术上和经济的角度可以行得通的。话说回来,对于我们
汽车人来讲,或者是做
汽车的企业来讲,高总讲的那句话也对,水到渠成,我们没有办法来替我们的消费者做决定。所以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大家是怎么样的情况。我们要学,既不能学美国,因为他跟我们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也不能学德国、英国,因为他们国家太小,他们装一百个就能够把国家覆盖,但是我们国家装一千个还是差得非常远。这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赵福全:杜博士刚才说了半天,他根本就忘了他是通用汽车研究院院长,更多的作为一个中国的领军人谈到了中国的消费者应该接受什么,应该关注什么,而作为企业应该关注什么。我一直认为,外国的企业如果在中国的高层不本土化的话,你很难知道副秘书长现在在琢磨什么。尽管我们现在也都不知道。因为中国有特点,而且地大物博,而且各个区域也不一样,这一点还是很关键的。从杜博士的角度,他是在向通用、福特的高层来建议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在中国也曾经交过学费。这涉及到一个话题,我们中国到底应该走什么的道路?在目前阶段看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给国家和社会都带来好处的是氢混。未来十年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学德国、欧洲还是学日本、美国?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首先我想问一下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