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示范运行私人消费试点来启动前期市场
搜狐汽车:那么在这个五年的产业培育期内,我们的市场启动步伐应该是怎样的?启动初期政府的扶持力度应该是怎样的?
张书林:关于培育期的市场问题,培育期不可能是形成一个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市场规模。在培育期,又必须要有产品,要有一定的市场来支撑它,才能够取得经验,才能够取得培育期的发展。这个过程可能主要的方式是依托于示范运行,依托于私人消费的试点,依托于特定场合用车的一些开拓。这样的话,确实需要依托国家强力的政策扶持,靠财政补贴来开展区域试点和一些私人消费试点,我们才能够在电力供应上,在充电设施上,在交通管理上,在大家维修保养和后续的服务上取得足够经验,缩小技术差距。
搜狐汽车:在这个五年的产业培育期,您预计我们的市场规模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张书林: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形成一个百八十万辆应该是很不错了,这是我的想法,当然不一定将来我国的方向会往这方面走。
搜狐汽车:我们这次北京车展的专家访谈主题定义在未来十年的汽车产业发展,依照您介绍的目前的产业规划,五年之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是可以纳入市场竞争的行列,开始具有与国际市场比拼的能力了?
搜狐汽车:你说十年,那么我想后五年可以进入发展期了。产业的发展期,就是不断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发展期,有一些地方可能要超前于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而且有必要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确实在这期间应该有这样的体现。在某一些技术领域可能我们就要领先,特别是在将来更长远的技术发展研发上,我们可能基础也打得比较好了。真正用上十年的时间,国际上这些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有相当水平了,那时候我们应该能跟他们并列齐驱,在市场同步竞争了。
所以,我觉得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做这样科学系统的考虑,应该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你就准备补贴它十年,或者说我这十年我开始的力度很大,然后我逐步减小,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样我们能够保证它在发展期能够成长。十年之后,我们的技术进步更大,市场支撑的力度也更大了,那就进入了成熟期。真正进入成熟期以后,应该说我就不需要国家的补贴了,我产品的实用性和成本就可以被市场接受了,包括整个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售后服务的方便性和它使用习惯的接轨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